铜川市产业转型问题研究

2016-10-31 11:11王钰冰
时代金融 2016年23期
关键词:产业转型铜川

王钰冰

【摘要】铜川市位于陕西省中部,是以煤炭、水泥、铝业等为主导产业的西部典型资源型老工业城市,也是陕西省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基地,被誉为“渭北黑腰带上的明珠”。然而随着对资源过度依赖的发展模式,铜川市资源逐渐枯竭,2009年铜川市被纳入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本文主要在经济新常态国内大背景下,依据国家“十三五”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对铜川市产业转型问题进行研究,对铜川市的产业转型提出一定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铜川 产业转型 资源枯竭

一、铜川市发展现状及困境

铜川是以煤炭、水泥、铝业等为主导产业的资源型老工业城市,是我国西部典型的资源型城市。然而,随着对资源过度依赖的发展模式,铜川市也同大多数资源性城市一样,陷入了“资源陷阱”,资源丰富的铜川却并未因为资源走向富裕和繁荣,反而由于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在短时期内积累以一定数量的财富,而后开始出现大面积贫困、产业发展后劲不足、环境污染严重等种种经济和社会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发展主要依靠资源型产业,产业结构不合理。铜川市的国民生产总值从2008年的129.87亿元增长到2014年的326.16亿元,增长了151.14%,增长速度虽比可观,但GDP基数较小,发展后劲尚显不足。且产业结构为明显的“二三一”结构,其中2014年第一产业占GDP比重约为6.9%左右;第二产业占GDP比重高达62.97%;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为30.08%。长期以来,铜川市发展单一资源产业导致了一定的“路径依赖”,把低要素成本、资源投入作为地区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导致第二产业发展程度较高,而第一、第三产业发展相对落后。而铜川市目前出现的环境污染、经济发展缓慢、大面积工人失业等现象正是说明了铜川市原有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城市发展的现状。

二是城市规模较小,交通条件有限。铜川因矿建市,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功能与城市功能重叠混淆,城市规划严重不合理。铜川城市格局基本上是随着矿井的分布而分布。随着煤炭产业的发展,老城区发展逐渐饱和,且污染程度严重,部分矿井出现坍塌现象,对当地居民的人身、财产安全造成巨大威胁。有限的城市空间、大马拉小车的现象影响了铜川对区域要素资源的聚集能力和运作支配能力,对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局限性,影响了城市的对外辐射能力。铜川市人口过少,对当地的经济发展也存在着一定制约,2013年铜川市的常住人口为84.28万人,仅占陕西省常住人口的的2.24%。另一方面,铜川虽毗邻咸阳、渭南、延安三地,是连接关中经济区和陕北的枢纽城市,具有十分重要区位条件。但东西向交通的薄弱削弱了铜川区位条件。

三是缺乏产业转型的客观条件,具体表现为水资源的匮乏。水资源的匮乏严重制约铜川市的经济发展与转型。铜川市水资源缺乏,且水资源污染严重,已经严重影响到当地居民的生活和当地经济发展。2014年铜川市里工业用水量为3538万立方米,占铜川市总供水量的39.02%。水资源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因此,在我国经济新常态的大环境大背景下,铜川市想要达到经济的持续发展,必须要解决水资源问题。近年来,铜川政府大力改善生态环境已初见眉目,但仍需把生态环境的建设放在整体规划之中,致力改善大气污染、水资源污染、旧城区环境改造。

二、对铜川产业转型的对策建议

第一,调整产业政策,加大产业创新。铜川的产业转移要根据创新、协调的发展理念进行相关的产业政策调整。一方面,铜川产业转型要以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为基础,改变以往对第二产业资源优势的过渡依赖,进行技术创新,提高传统资源产业的资源利用率,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将原有的煤炭作有为主导产业转型为资源产业为基础,发展新兴产业,延长其产业链,增加其附加价值,依靠科技进步和人力资源增长的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实现资源深度综合开发利用,走“原料—加工—废物再利用”的循环经济模式,使资源最大化利用、能源最小化消耗、污染最小化排放。另一方面,铜川产业转型要以培育新兴产业为基础。铜川市要通过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带动,逐渐进行产业的过渡转型。首先,做精第一产业,发展果业、中草药种植业,走精品农业道路。铜川优越的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适宜发展果业,但由于经营意识缺乏,疏于品牌建设,产品优势未能有效转化为市场优势,经济效益不高。政府应鼓励企业实行品牌经营,走精品路线,同时与农户合作,采用包产到户模式,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带动当地农民致富。其次,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尤其以旅游业和物流产业为代表。发展旅游业,可以带动多个行业的发展。铜川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要充分挖掘和发挥铜川的文化特色,打造玉华宫、药王山、耀瓷、照金四张旅游品牌,建设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旅游精品区,拉动经济发展,提高就业率。

第二,提高人口素质,制定人才吸引政策。铜川市人口数量较少的客观现实,面对产业转型培育新兴产业优化传统产业的任务时,必然会出现力不从心的情况,因此铜川市需要具有高水平、高素质的劳动力来保证自身的转型与发展。一方面,要进行产业优化与产业转移势必会导致部分劳动力失业,对于这种结构性失业,铜川市政府应发挥自身作用,通过各种途径培训和教育提高人口素质。另一方面,铜川市要利用自身的区位优势,合理利用铜川与西安位于一小时经济圈的优势,主动与西安各大高校合作,建立创新性产学研基地。同时,铜川市政府也应制定相关的人才政策,鼓励、激励高水平、高素质人才来铜川市发展。

第三,为西铜一体化创造条件。铜川市要主动把握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实施,加强与西安的合作,主动融入大西安的经济圈。一是要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快综合交通网络的建设,优先启动区域性中心城市与周边地区相连接的高速公路、国省道公路等公路骨干网络建设,加快构建区域总和交通运输枢纽。二是积极提高矿业水复用率,开辟新水源,为铜川市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水源支撑。铜川市应科学制定水资源建设使用规划,积极进行水资源对接。要科学建设新的水源工程,制定中长期计划,合理利用周边区域境内的现有水源,加快建设新水库,开辟新水源。同时,要针对水资源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提高水资源的再利用率。通过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有力水源支撑,为铜川融入大西安经济圈创造客观条件。在与西安合作中寻求产业对接,形成产业梯度,使两地在合作中达到双赢。

参考文献

[1]程玉鸿,程灵云.基于竞合视角的城市竞争力源泉及其变动[J].经济学家,2014,(9).

[2]刘焱,黄悦,李宝山.铜川市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矿业,2007,(7).

[3]张耀军,成升魁,闵庆文.资源型城市转型与旅游资源开发 ——以铜川市为例[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3,(13).

[4]王柳松,佘延双.国外煤炭循环经济发展对我国的启示[J].资源与产业,2010.(6).

[5]宋胜州,郑春梅,高鹤文.产业经济学原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6]姜先焯.铜川市产业结构调整研究[D].西安:西安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04.

猜你喜欢
产业转型铜川
朱鹮之约
峥嵘岁月刻进党员灵魂——铜川耀州区这样上党课
“这里为什么叫1933?”——铜川“红色基因”代际传承
铜川探索党建工作绩效第三方评估
“旅游+”助推铜川全域旅游发展
我国产能过剩现状及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