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子适
内容摘要:钟嵘《诗品》于诗体渊源,往往以“其源出于”、“宪章”、“祖袭”等起首,探溯其源流,对于诗歌继承、发展具有创造性意义。钟嵘评潘岳“其源出于仲宣”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于《诗品》中并无专就流派渊源关系之成因进行专门的探讨,我们发现钟嵘在这方面仍然存在论述不充分、源流关系趋向简单的问题。
关键词:《诗品》 潘岳 诗体流派
钟嵘《诗品》于诗体渊源,往往以“其源出于”、“宪章”、“祖袭”等起首,探溯其源流。然于诗人渊源之具体所指,笔者认同王叔岷[1]17、张伯伟[2]37二先生之观点,以“其源出于”为诗体渊源之类似,意在探溯流派之别;“宪章”、“祖袭”有模拟、师承之意。[i]我们认为,钟嵘具体而又系统地探溯诗体流派,对于诗歌继承、发展具有创造性意义,但不可否认的是,钟嵘在这方面上仍然存在论述不充分、源流关系趋向简单的问题。本文由此展开论述,以钟嵘《诗品》收录诗作为研究对象,重新探讨“潘岳诗”之源流问题。
从钟嵘《诗品》中对于诗人流派之论述可得:“楚辞-李陵(文多凄怆,怨者之流)-王粲(发愀怆之词,文秀而质羸)-潘岳(其源出于仲宣)”,一脉承接皆有“怨”之特征,但钟嵘论潘岳“其源出于仲宣”而非源出李陵,而直接说其出于王粲,则可见王粲诗与潘岳诗中共同还存在某种李陵诗中不存在之特征——“文秀”。下文从“诗作情感”、“文辞风格”与“句式应用”三方面论述潘岳诗与王粲诗之渊源。
一是诗作情感。王粲诗歌创作可以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为界,分为两个时期。前期为王粲身经汉末乱世,其颠沛流离之生活带给他强烈的社会忧患意识与丰富的写作素材,创作出以《七哀诗》为代表的诗作,其诗钟嵘评之为“发愀怆之词,文秀而质羸”;謝灵运评之为“遭乱流寓,自伤情多”;陈延杰评之为“写兵乱之象,凄怆欲绝,所以沈约称《灞岸》之篇,而叹为茂制也”。[1]160-161由此可见,王粲前期动乱生活对其诗作中凄怆情调影响之深。而后期的诗歌主要体现在侍从文学创作上,其文学价值不可与前期并提,后世对王粲诗作研究,亦多从前期作品入手。
潘岳诗亦有悲情所在,《晋书》论潘岳“岳美资仪,辞藻艳丽,善为哀诔之文。”[3]46其《悼亡诗》、《内顾诗》亦是以凄怆为基调,慷慨悲凉,清绮华美。下文就王粲《七哀诗》(其二)与潘岳《内顾诗》(其一)[1]461-463、499-503、524-527进行对比分析:
王诗为滞留荆州之作,起句自问,以强烈的感情直抒诗人久客荆蛮之怨愤与苦闷。“方舟”四句借景映情,以日暮时之自然景观——方舟逆江、落日西沉、山冈余晖、谷底幽深,平铺出一种凄清气氛。“狐狸”二句引自《楚辞·哀郢》“鸟飞还故乡,狐死必首丘”,动物思归,何况乎人?思乡之情于此油然而生。“激流”四句则从视听角度,烘衬内心思乡念归之凄凉氛围。“独夜”六句则以拟人手法,以琴之“悲音”将诗人满腹哀愁宣泄而出。尾句则回扣全诗,直露胸中抱负无法实现、思乡念归之愁闷忧郁。汉末乱世之经历,更使王粲体悟到时代离乱之苦、人间世之忧患。
潘诗亦有类似情感体现,起句同为交代所处环境,因思“所欢”而登城四顾。春意盎然,带给诗人却非对生命之欢喜,反而衬托出内心思乡之忧愁。“漫客三千里”,以夸张之手法,展现内心身处偏远异地悲伤之情。“驰情”二句,用量尺定时光之流逝,绵绵相思之情、时光奔逝之感伤,种种凄怆之感流露而出。“夜愁”六句亦借用自然之景,以强烈对比之手法,感慨万千,并于寂静悲寥之氛围中悄然而止。
由上,我们可以发现,从王粲到潘岳,都存在着一种浓郁的凄怆情感,这种情感并不仅仅单纯只是源于时空阻隔之下的思念,亦有诗人对于生命意义、社会现实的思考,《七哀诗》(其二)与《内顾诗》(其三)在一定意义上代表着王粲、潘岳的诗作成就。因此,从这一角度上讲,王粲、潘岳在诗作情感上的凄怆之情可谓一脉相承。
二是文辞风格。在体貌与性情方面,我们发现王、潘二人亦有相似之处。《文心雕龙·体性》评及二人为“仲宣躁锐,故颖出而才果”、“安仁轻敏,故锋发而韵流”[4]259,王粲是急躁勇锐,故而诗文锋芒突出、果敢有力;潘岳是轻浮敏锐,所以诗作锋芒毕露、音韵流动。相似的性情、才华造成二人作品风格近乎相似,王粲诗赋有清奇之感,往往倾诉对自然美的赞叹,如《杂诗》“曲池扬素波,列树敷丹荣”、《神女赋》“禀自然以绝欲,超希世而无群”等等。这种对自然美的赞叹以及诗句秀丽清新之感,在潘岳诗作中也有所体现,如《河阳县作》(其二)“归鴈暎兰畤,游鱼动圆波。鸣蝉厉寒音,时菊耀秋华”、《金谷集作诗》“绿池泛淡淡,青柳何依依。滥泉龙鳞澜,激波涟珠挥”,寥寥数句便将潘岳之“清绮”、“清丽”、“清艳”以及秀致的文字之美呈现出来。由此可得,在文辞风格上,潘岳效法王粲,亦有其根据所在。
三是句式应用。在句式的用法上,我们发现王粲句式经常出现在潘岳诗作中,同时,在全文的构思过程中,王粲风格也常在潘岳诗作中有所体现。如下列表一观:
由上表我们可以发现,在句式方面,潘岳“信美非吾土”(《在怀县作》(其二))即是仿作王粲“虽信美而非吾土兮”(《登楼赋》),“引领望京室”(《河阳县作》(其二))仿作“回首望长安”(《七哀诗》(其一));在诗作的布局方面,潘岳的几首诗皆是学习王粲《登楼赋》,以登城为诗作引子,以自然之景为铺垫,进而抒发诗人之情怀。
综上,从诗歌的诗作情感、文辞风格以及句式应用三个方面,我们可以得出,钟嵘论潘岳“其源出于仲宣”的说法具有一定的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