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燕 罗丽琳
摘要:意识形态对国家发展起着重要的定向作用,提升网络意识形态引领力成为当前时代我国面临的重大课题。我国“两个巩固”的使命要求,以及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迫切需要提升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引领力。当前提升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引领力主要存在难以识别网络对象、难以捕捉当前思潮、难以把控网民诉求等挑战。大数据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可能,利用大数据能有效解决相关问题,通过大数据精准识别对象、及时捕捉思潮、搭建平台互动、量化传播方式等途径能有效提升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引领力,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关键词:大数据;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引领力
意识形态对国家发展起着重要的定向作用,网络意识形态是意识形态工作的一部分,它通过各种渠道、方式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指出,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对一个国家很多领域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要认清我们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充分认识做好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要提升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引领力,必须紧随时代发展,结合大数据技术。
1 提升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引领力的紧迫性
1.1 当前我国的使命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提出了“两个巩固”的明确要求,即“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两个巩固”是党和国家在新形势下提出的新理念、新方法,为宣传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指导。
第一,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是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在我国意识形态中占据主导地位。随着时代和实践的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也不断丰富自身,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相结合而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导着我国的发展。在网络意识形态领域中,仍然需要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第二,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思想是灵魂,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需要全党全国人民共同奋斗,离不开新时代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必须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在网络意识形态工作中,必须牢固马克思主义信念,用新时代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工作,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1.2 当前我国面临的挑战
从国际环境来说,如何抵制西方意识形态对我国的输出,是当前我国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的重大课题。互联网是舆论斗争主要场所之一,开放性是网络的特点,正是由于其开放性,使原有的意识形态工作方法不再适用,也使国家对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进一步削弱。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大数据技术在一定程度上领先于我国,因此,借由其技术的先进性,对我国进行网络意识形态渗透,使我国网络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受到威胁。
从国内环境来说,如何牢牢把握网络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是当前我国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的重大课题。网络意识形态领导权、管理权面临各种网络文化、网络思潮的争夺;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变得越来越难以控制,每个人都能够通过各种媒介表达自己思想及行为,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越来越分散。
2 提升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引领力的艰巨性
2.1 网络对象复杂多元难以判别
网络具有开放性。网络的开放性导致了网络对象的复杂性、难以识别性。我国网络主流意识形态的供给内容和形式上没有区分网络对象,采用统一的的方式和内容,没有针对个体或群体进行区分。不同的个体或群体有不同的需求,这忽视了网络意识形态供给对象的分众性,这进一步加大了提升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引领力的难度。
網络具有虚拟性。网络是区别于现实世界的虚拟世界,网络对象的真实身份在虚拟世界中难以识别。网络对象的虚拟性让引领主体难以识别网络对象,增加了网络意识形态引领力难度。这些由于网络带来的新变化,使得提升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引领力更艰巨。
2.2 网络思潮瞬息万变难以捕捉
首先,网络思潮产生速度快。互联网的信息不仅容量大,而且产生速度快。网络社会思潮伴随互联网这一特点,产生速度非常迅速。网络思潮往往开始于小范围的讨论,逐渐被一定范围的网络群体所认可,而后成为一种网络思想力量。由于网络对象复杂多元,人们可利用互联网随时随地发布传播相关信息,而后逐渐扩散形成一种网络思潮,各种网络思潮产生的速度难以想象。网络思潮产生速度快造成了网络思潮难以捕捉。
其次,网络思潮变化速度快。由于网络技术的先进性,网络信息、舆情舆论等变化速度之快。也正是由于互联网的高速度性,使得社会思潮瞬息万变,难以把握其动向,冲击了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权。比如一些社会热点问题,之前主要是控制好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就能控制事态蔓延,而今在网络上形成大范围讨论后,以传统的思路和做法应对毫无招架之力。网络思潮产生快、变化快,对提升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引领力提出了新的挑战。
2.3 网民诉求丰富多姿难以把控
首先,引领主体与受众缺乏交流。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网络意识形态的建设,为了进一步掌控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建立了人民日报、央视新闻等官方媒体,主要通过向网民单向输出主流意识形态。但官方媒体及一些客户端在传播方式等方面存在一些不足,由于主要是单向传播,缺乏与受众的有效沟通,不能精准及时掌握网民的诉求,以致于网络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内容与网民的现实诉求脱节,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引领力不足。
其次,引领主体难以把握受众诉求。由于引领主体没有与受众及时高效地沟通,对于网络记载资料和受众的行为数据没有相结合进行动态的分析。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受众各不相同,引领主体没有充分把握受众的各种诉求,事实上数据仅仅是起到一个记载功能,对于网民的各种诉求掌握不到位,实质的把控功能发挥严重不足,这对于提升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引领力是严峻的挑战。
3 大数据提升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引领力的可能性
3.1 运用大数据精准识别网络对象
首先,大数据精准记录网络对象信息。不同的个体或群体由于自身所处的社会环境和阶层不同,思想动态和发展也各不相同。网络对象在浏览网页、观看视频等都留下了痕迹,而这些数据资源的背后正反应了网民的思想和行为动态。大数据能够精准记录数这些据信息,为数据挖掘奠定基础。
其次,大数据精准挖掘网络对象身份。大数据不仅能记录存储数据信息,还能够利用相关技术将其所记录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对所有信息进行分类,从而能够挖掘出网民的喜好、职业、思想状况等等,进一步分析他们的思想动态,甚至能够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大数据的精确性有利于对海量信息进行分类转换,挖掘数据背后的信息。
3.2 依托大数据及时捕捉当前思潮
第一,大数据及时捕捉网络思想动态。高速度和及时性是大数据的显著特征,也是大数据处理技术的关键要求,这就为问题的及时解决提供了保障。大数据可以快速高效地捕捉到相关思想动态,为网络意识形态引领提供时效保障。针对网络平台等出现的引起大众激烈讨论的社会事件等,大数据能够进行监测、分析,及时把握思想动向,进一步从思想上进行正确引导。除此之外,利用大数据掌握思潮演进变化的规律,将不良影响置于可控范围,从而改善网络意识形态的整体环境,提升主流意识形态引领力。
第二,大数据高效整合网络热点话题。利用网络大数据的及时性,能够迅速整合某个话题讨论的多个爆发点,归类话题讨论的观点倾向,快速定位出舆情事件中的意見领袖。通过对网络热点事件的整理归纳,能够迅速捕捉到当前网络思潮。针对错误思想动态进行积极引导,针对主流意识形态进行宣传。大数据的这种及时高效性,提高了引领主体针对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有助力提升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引领力。
3.3 利用大数据搭建平台双向互动
第一,大数据建立网络信息互动平台,网民便捷表达诉求。网民渴求表达、要求参与,希望改变单向的网络意识形态灌输,期待成为互动者而不是单向接受者。网络互动平台能够使网民表达利益诉求更便捷,进一步扩大网络主流意识形态的辐射范围。通过搭建共享的大数据平台,改变了单向的意识形态灌输模式、实现互动参与的模式。利用数据分析法等管理等方法进行数据挖掘,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能够实现对网络意识形态教育的某一特定问题或系统问题的量化呈现,从管理方面做到动态调整。这对于了解群体当前的各种诉求、社会舆论走势等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第二,大数据建立网络信息互动平台,引领主体回应诉求。当前网络意识形态缺乏互动共享平台,通过大数据设立互动平台后,引领主体通过平台能够清晰明了网民各种诉求。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必须回应网民诉求,使主流意识形态传播更接地气,更具说服力。通过互动平台,引领主体能够充分了解网民诉求,和网民进行互动沟通,从而提升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引领力。
4 大数据提升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引领力的恰切路径
4.1 大数据区分网络引领对象,实现网络群体分层引领
大数据能够精准识别网络对象,这就为实现网络群体分层引领提供了技术保障。大数据有种类丰富、免费共享等资源优势,能够针对不同群体或个人思想行为特点和价值选择,作出分类和分析。要想把握不同网络群体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制定切实可行的治理政策,必须借助大数据进行科学精确地分析。
第一,利用大数据分类网络受众。运用分众化的思维,将整个网络群体分成不同的阶层进行网络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教育,针对所分的阶层按照其不同的身份来制定针对性的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宣传教育的对策。比如,通过对某一群体或个体的购物习惯、微博、微信等进行数据分析,挖掘其背后的年龄、职业、兴趣爱好、价值观念等等,进而了解其思想动态,预测其未来发展趋势。以此为依据,将网络对象分为不同的阶层进行意识形态引领。
第二,利用大数据针对性引领网络受众。大数据的价值首先在于数据存储以及数据挖掘,除此之外,大数据还能基于不同的主体量身定制适合其需求的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引领方式。提升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引领力要注重群体思想价值教育过程中的分类分层,选择契合其个性特点的教育方式以实现网络主流意识形态传播效果的最大化。针对不同的群体制定不同的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宣传教育内容和方式,达到针对性治理的目的,使网络意识形态治理更具预见性和科学性。
4.2 大数据监测网络思潮变化,把握网络舆论正确方向
大数据时代,各种新媒体迅速发展,网络思潮瞬息万变,网络媒体大规模的信息推送,数据的累积,可以随时随地、便捷高效地捕捉到网络意识形态的动向,针对网络热点事件,及时做好分析引导工作,掌控网络舆情话语权,提升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引领力。
第一,大数据记录网络思想动态。利用大数据的相关功能,收集整理网民在社交媒体和平台媒体上发布的思想动态以及所关注的思想前沿,并结合当前社会热点问题等记录分析当前网民的思想走向,以此来监测网络思潮的变化。建立起大数据信息挖掘、加工和再生产的能力优势,构建起理论传播、价值导向的制高点。
第二,主流官方媒体做好重大信息网上发布,回应网民关切,主动有效进行网上引导,防止网络意识形态领域出现思想混乱。立足大数据记录的信息数据,对于网络热点问题、突发事件进行及时的正面回应和引导,尤其是涉及意识形态方面的敏感事件,主流官方媒体必须在第一时间发声,对正面事件进行宣传鼓励,对负面新闻进行引导纠正。利用大数据挖掘出网民的思想动态后,主动进行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引领,掌握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把握网络舆论正确方向。
4.3 大数据诊断网络主体诉求,实现网络互动沟通引领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意识形态工作从传统的线下工作方式逐渐转向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这就要求我们,利用大数据精确性、及时性、互动性的特点,及时精准诊断网络主体诉求,营造一个引领主体与引领对象之间有效沟通的网络环境。
第一,大数据建立平台诊断诉求。要了解网络对象的诉求,就要站在网络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对象视角了解他们的需要和要求,而不是站在伦理制高点上去建构对象的诉求。网络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应注重个体或群体的诉求,要贴近实际,注重人文关怀。网民的真实的诉求通过意识形态工作者主观诊断比较困难,但是利用大数据建造网络互动平台,让网民直接表达他们的利益诉求,通过直观判断以及大数据挖掘有价值的信息,使得利用大数据来促进双方互动成为可能,完全可以分析诊断网民的各种诉求。
第二,大数据深入分析挖掘诉求。在了解了网民的各种诉求之后,党和国家才能动态调整方式以满足网民诉求。通过大数据对网民诉求的分析挖掘,引领主体能够明了网民的实际诉求,进一步实现引领主体与网民之间的互动沟通,针对部分特殊情况,引领主体要动态调整方式方法,对网民意识形态实现精准高效引领,提高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引领力。
4.4 大数据量化网络传播方式,探索网络最优传播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持正确舆论导向,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21世纪国内外形势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任何组成部分发生变化都不会是孤立实践,文化和社会思潮也不再是静止、隔绝地存续于它的初始载体,其传播和更新业已成为不可阻拒的潮流,任何国家、社会组织和个人都无法置身其外。大数据为网络主流意识形态传播方式的科学化、客观化提供了基本的数据支持和技术支撑,用客观公正的数据量化传播方式。
第一,大数据客观量化传播方式。传播方式的量化评估是指对于网络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方式的效果给予科学、客观、量化评价,形成相对客观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并给予反馈,便于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工作的进一步调整和改进。大数据能够从多方面挖掘数据,用可视化图像呈现出多角度综合量化,使量化结果清楚明了,同时避免了单一量化的弊端。利用大数据,通过对各种传播方式以及媒介进行量化评估,可挖掘出网民接受程度最高的网络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内容和方式,可针对性培养和打造受众接受程度高的主流意识形态传播方式,同时淘汰部分不符合时代发展的传播方式,有利于提升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引领力。
第二,大數据科学探索最优路径。大数据除了量化评估已有的传播方式,还能进一步探索创新网络主流意识形态传播途径。在多媒体技术不断发展的互联网时代,要紧随时代的发展,创新意识形态传播方式。在量化已有的传播方式的基础上,根据量化结果,升级或创造出客体接受度高的网络意识形态传播路径,促使网络主流意识形态传播教育功用最大程度发挥。在主流官方媒体进行主流意识形态输出的同时,也鼓励网络精英意见领袖发声,以独特的视角、全面的解读参与网络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提升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影响力和公信力。
总之,在大数据时代,网络意识形态引领面临一系列难题,网络对象复杂性、网络思潮多变性、网络诉求丰富性不同程度地消解了主流意识形态地位。在当今时代,利用大数据的及时性、高效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克服部分挑战,通过识别对象分层引领、监测思潮把握方向、诊断诉求沟通引领、探索最优传播方式来提升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引领力,巩固马克思主义的在我国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牢牢掌握意识形态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进一步维护我国的国家安全。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4-26(002).
[2] 蒲清平,王婕,朱丽萍.基于大数据的精准志愿服务研究[J].学术探索,2017(03).
[3] 付安玲,张耀灿.大数据助力网络意识形态治理及提升路径[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6(05).
[4] 郭明飞,陈兰兰.网络空间意识形态安全的情势与策略——基于大数据背景的考察与分析[J].江汉论坛,2016(05).
[5] 陈文,蒲清平,邹放鸣.大数据时代的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转变与应对策略[J].江苏高教,2017(01).
[6] 李怀杰,吴满意,夏虎.大数据时代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建设探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6(05).
[7] 张志安,聂鑫.互联网语境下意识形态传播的特点、挑战和对策[J].出版发行研究,2018(09).
[8]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10-28(001).
[9] 罗丽琳.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时代精神与理性回归[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2(02).
[10] 覃红,许亨洪.试论大数据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评价体系中的运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3).
基金项目:本文系西南政法大学2019年学生校级项目“大数据提升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引领力研究”(编号:2019XZXS-130) 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1.西南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