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耀弟
摘要:2018年全国有283个县实现脱贫摘帽,目前已摘帽县达到436个,占全部贫困县的52.4%,贫困县摘帽进程过半,任务量过半。产业是脱贫摘帽后巩固提升脱贫成果的重要举措之一,对于脱贫摘帽后的农村产业该如何发展,需结合农村当地的实际,采取有效措施,让农村产业得到持续发展。
关键词:脱贫摘帽;农村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
经过近五年的精准扶贫,农村的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就,已由传统农业模式向现代农业模式转变,并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但在实际发展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导致农业发展的整体水平还不高,本文针对解决脱贫摘帽后,农业产业发展出现的问题进行了一定的探究。
1 农村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1 资金投入缺口巨大,资金投入不足,投入资金收益低
对于刚刚摘掉贫困帽子的农村产业发展来说,农业基础还很薄弱,生产效益还很低下,科技应用水平、特色产业基础、产品营销等各方面都存在短板,补齐这些短板,需要一个庞大的資金投入,但是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资金投入不足是面临着的巨大困难。尤其对于农村刚刚摘掉了贫困县帽子的地区来说,经济发展程度不高,财政“造血”能力弱,农业产业基础薄弱,农业龙头企业少,资金投入缺口大。有的地区还受到了地理环境的制约,难以有效发展现代农业。现有政府投资扶持的农业产业受市场波动影响,收益低,有时会出现“入不敷出”的现象。
1.2 土地流转与经营存在困难
土地经营是绝大多数农村人口维持生计的途径,实行土地流转存在以下问题:农业企业和合作社流转土地经营产业风险过高,一是地租和人工成本高,政府一旦资金投入不足,受市场波动影响,农业企业或者合作社会出现经营困难甚至破产,导致流转土地撂荒;二是一些企业或者合作社发展产业盲目跟风。引进的产业品种单一,技术门槛低,导致同质化现象严重。三是市场定位不清晰。突出表现在不能围绕市场需求变化安排生产,贪大求多、片面求快,追求规模效应,出现产品过剩滞销和资源浪费等问题。
1.3 高素质的农业劳动力缺乏
农村受过较高教育、年富力强的乡村“精英”大多流出就业,留下从事农业产业的多为文化素质较低的妇女和老人,由于缺乏文化学问,接受新事物、学习新技术的能力有限,一些高新技术成果难以推行和运用。低素质、低技艺农业劳动力过剩,高素质、高技艺劳动力短缺,农业向高端晋级遭遇劳动力技艺障碍,农业现代化应用水平不高。
1.4 村集体经济产业基础薄弱
随着“村退出县摘帽”阶段性工作任务的完成,村集体经济发展虽然有了一定的起步,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部分村集体经济没有很好结合自身的资源禀赋条件实事求是发展产业,后劲不足。二是大多村级集体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活力,使部分干部群众对发展集体经济信心不足。三是缺乏主导产业、优势项目,集体经济发展规划不明晰、不科学,集体经济发展还在瓶颈期。
2 农村农业产业发展的策略
确定农业产业总体发展的方向,增强农村地区的经济实力,帮助农民增加收入,扩大农民的就业机会是总体目标。可以借鉴一些国外或是其他地区的先进经验,选择其中有利于自己的部分学习,对于失败的经验要及时总结,要形成当地独有的特色。
2.1 发挥政府管理职能和协调职能
农业产业发展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各级政府要认真对待,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支持,人力、技术上也要给予配套,整合资金,加大投入,利用一切手段确保农村产业的不断发展。第一,在选择主导产业上要立足实际,生产能够利用本地资源、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产品,大力发展乡村产业。第二,在产业布局上,要更加注重长远发展,培育能够长期带来稳定收益的产业,还要注意与周边地区产业发展相协调,避免盲目竞争。第三,在产业设计上,要发挥农业多功能性,延长产业链、优化供应链、提升价值链,提升产业综合效益,培育持续增收的新动能。第四,在产业发展上,要培育和发展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大对生产性服务主体的支持力度,并依据农户特点分类设计利益联结机制,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构建以农户为主导的产业体系。第五,在产业配套上, 加强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设施建设,提升农产品分级、包装、清洗、烘干、冷藏等商品化预处理能力。
2.2 适度进行土地流转经营,持续扶持龙头农业企业和合作社,规范企业及合作社运营
一是完善土地流转制度政策措施,设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专项资金,推动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二是鼓励工商企业投资从事产前、产后和“四荒”资源开发,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和订单农业的方式,带动农户发展产业化经营。三是金融机构要在符合信贷政策的前提下,为参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经营大户提供积极的信贷支持,保持扶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尤其是重点培育的龙头企业和示范合作社及家庭农场。四是加强对土地流转龙头企业、合作社及家庭农场运营监管,不得私自改变流转土地用途,不得把扶持资金用于其他行业。
2.3 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
当前的社会,电子商务在产品营销方面已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要努力打造本地农产品特色品牌,充分利用利用现在成熟的淘宝、京东及天猫等大型电商平台进一步拓展本地农特产品的营销渠道,节约营销成本,提高特色产品的销售效益。
2.4 注重职业农民的培养
一是以党校、成校、农函大等阵地,采取脱产、函授、短训班等形式,加强对农村农村致富带头人和乡土人才的轮训,提高其发展产业的管理经营能力。二是鼓励外出经商成功人士返乡创新创业,完善国家出台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相关政策,优化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搭建农村创业创新平台,改善和优化农村劳动力结构。三是完善职业农民教育培育体系,在政府主导下农业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密切配合下,主动作为,积极发挥好组织协调与基础服务功能,以职业教育中心为基地充分利用农、林、水、牧、渔等各行业专家、参与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为农村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2.5 壮大村集体经济产业发展基础
一是加强村级领导班子队伍建设,大力实施村支书、村主任、村集体经济法人“一肩挑”,确保村级班子的“政令畅通”。逐步提高与完善村干部的报酬和激励机制,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让村集体能留住人留住心。二是充分用好扶持政策,整合扶持资金,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建立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专项基金,用于扶持集体经济薄弱村发展集体经济项目的创业启动资金、项目贷款贴息和信用担保。三是加强经营管理,巩固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要联系本村自然禀赋结合实际情况发展壮大一个主导产业,同时发展多种辅助产业,提高村集体经济的盈利能力。同时要切实加强农村集体资产、财务的规范化管理,加强对农村财务的经常性审计,控制非生产性支出。积极化解村级债务,通过节支、清欠、降息、控债等措施巩固村集体经济实力。
3 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推动农村产业的发展,政府应集合各方力量加大资金投入,振兴农村特色经济,找到一条适合农村产业发展的特色化道路。对于农村产业发展来说,在脱贫致富之后,还是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对此,各级部门应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对策,推动农村产业的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 杨漪清,葛瑶科,张思光.关于产业融合模式的文献研究[J].中国市场,2019(05).
[2] 修玉娇,王鹏,毛志龙,等.基于产业融合视角下的乡村建设问题研究——以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显胜乡毛寺村为例[J].甘肃高师学报,2018(05).
[3] 孔贵宝.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研究[J].时代经贸,2018(28).
[4] 沙唯,陈健.基于产业融合的云南农业产业结构优化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8(18).
(作者单位:陕西省商洛市镇安县茅坪回族镇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