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晓芳
摘 要:1955年出版的弗兰纳里·奥康纳的代表作《好人难寻》已经被广泛研究过了,学者们普遍认为小说的主题是宗教救赎。然而,本研究揭示了该小说中也反映了种族问题。首先通过对Misfit的语音和老奶奶的行为细节的研究推测出Misfit是黑人以及老奶奶是种族主义者,为研究小说的种族主题奠定了基础。随后从种族问题的视角对小说的高潮部分进行了分析,证实了该小说确实存在种族主题。
关键词:弗兰纳里·奥康纳;《好人难寻》;种族问题;主题
被誉为“南方文学先知”的弗兰纳里·奥康纳(Flannery OConnor,1925-1964)是20世纪美国南方文学重要的女作家,对世界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身患疾病的她39岁便英年早逝,被认为是自Scott Fitzgerald逝世以来美国文坛最重大的损失。作为美国“南方文艺复兴”的代表作家,奥康纳继承和发扬了南方文学的创作主题,即重视家庭、宗教以及种族问题等概念,特别是深刻反思了南方社会的现状(汪旭琴和沐金华,2007)。
《好人难寻》是奥康纳于1955年出版的第一部短篇小说,该小说讲述了美国南部的一个家庭周末驾车去佛罗里达州旅游的故事。由于老奶奶在路途中想去参观附近的一个古老的种植园,导致他们偏离了正确的路线并且不慎翻了车,遭遇车祸后他们碰上了逃犯Misfit,随后一家人惨遭被杀。
奥康纳是一位天主教徒,她的人生态度和创作手法深受宗教的影响,在她的作品中往往表现出宗教救赎的主题。同时,在奥康纳生活的时代,南方的黑人遭受了严重的不公和歧视,因此她的很多作品中反映了种族问题。《好人难寻》中反映出的宗教救赎主题已经被很多学者研究过了(如吴钰菲,2013),但是《好人难寻》中的种族问题却很少被学者们所关注。因此,本文试图探究《好人难寻》所反映出的种族主题。
1 《好人难寻》中的种族主题分析
《好人难寻》中采用大量对话的方式来塑造人物形象,为人们研究人物的塑造、探究作者意图的传达奠定了基础。以往的研究者们通过这些对话发掘出了宗教救赎主题,却忽视了其中所反映出的种族主题。主要原因在于小说并没有直接说明Misfit是哪种肤色的人种,因此没有注意到Misfit的不公正待遇可能是由于种族歧视所造成的。接下来首先通过对话中的细节分析推断出Misfit是黑人以及老奶奶是种族歧视者,从而为研究《好人难寻》中的种族主题奠定基础。随后通过对小说高潮部分的分析揭示小说的种族主题。
1.1 Misfit的黑人身份认定
小说中并没有直接说明Misfit的肤色,但是我们通过分析Misfit的语音特点发现他的话语中有很多美国黑人英语的特征,从而推测出他可能是黑人。
第一,Misfit大量使用否定词,例如aint。黑人英语中的aint可以代替am not、arent、isnt、havent、hasnt以及didnt,并且只有美国黑人英语中把aint用作单数过去时的否定词,如“I aint see”的意思是“I didnt see”(张明,1995)。小说中出现aint的例句如下:
I aint a good man.
I aint recalled it to this day.
第二,Misfit的话语中还出现了多重否定,而在标准英语中一般使用单一否定(张明,1995)。黑人英语中的双重否定不同于标准英语,它是否定而不是肯定意义。曹务堂(1991)对黑人英语语言特征的研究表明,虽然多重否定是大多数非标准英语的一大特点,但是在黑人英语中却用得特别普遍,成为黑人英语句法中的基本否定形式。小说中出现双重否定的语句如下:
Nobody had nothing I wanted.(= Nobody had anything I wanted.)
I dont want no hep.(= I dont want any help.)
第三,Misfit的话语中出现了流音[l]的省去(张明,1995)。在黑人英语中,元音后面的流音[l]经常被省去,这也是黑人英语方言在流传的过程中出现的与标准英语不同的地方。在美国标准英语中,fault与help分别发作[f:It]和[help],在黑人英语中却读作[f:t]和[hep]。小说中的句子如下:
Hep that lady up, Hiram.
综上所述,Misfit的语音具有以上三个美国黑人英语的特征,因此我们推测Misfit是一位美国黑人。
1.2 老奶奶是种族歧视者
在描述老奶奶为这次旅行精心挑选的衣服时,奥康纳写到“老奶奶穿的是藏青色底印着白色小圆点的裙子。领子和袖口镶一道白色的玻璃纱花边,她在领口别上一个紫色布制的紫罗兰形的香袋。万一有什么意外,人们一眼就能看出躺在路上的是一位贵妇人”。通过这些细节的描写,勾勒出老奶奶的自视高贵,时刻以贵妇人自居的庸俗。老奶奶是美国南方妇女的典型代表,在他们的眼中,衣服不仅仅是财富、物质成功的标志,而且是建立在物质基础上才能实现的理想和社会地位的象征。她的品性俨然是西方文化之自我中心主义的化身,奥康纳之所以称她为老奶奶而没有介绍她的名字,是为了使老奶奶成为一种载体、一种象征,以强调其普遍性(柯建华,2006)。
当一家人开车路过一块大的棉田看到里面有五六个用栅栏围起来的坟墓时,老奶奶说:“那是一个古老家族的墓地,是属于这块种植园的”,这表明老奶奶非常熟悉种植园。此外,在小说中老奶奶反复地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因此,可以大胆推测,老奶奶可能曾经生活在种植园主的家庭中,而那时候的种植园主通常都拥有黑人奴隶。
在老奶奶一家六口开车去佛罗里达州旅游的途中,老奶奶看到一个赤身裸体的黑人小孩站在简陋的小屋门前,认为那个黑人小孩构成了一幅风景画。她不仅没有意识到黑人所遭受的贫困和种族歧视,反而用了pickaninny(黑崽子)一词来称呼他,而这个词具有明显的种族主义色彩(Connolly,2013)。从这里可以看出老奶奶歧视黑人,尽管他表面上表现出有教养、有文化。此外,在车上老奶奶给孩子们还讲了一个她年轻时候的故事。以前有位长相英俊,名叫Edgar Atkins Tea-garden的绅士追求她的时候,每个星期六下午都会给她送一个西瓜,并且还会在西瓜上刻上他名字的首字母,即“E.A.T”。有一次她不在家,紳士便将西瓜放在门口,但是她回来的时候没有看到西瓜,因为一个黑人小孩看到了“E.A.T”,就把它吃掉了。通过这个情节可以看出,在老奶奶的眼里黑人没有教养、没有文化、贪吃愚蠢,甚至是取笑的对象。从这些细节可以推测出老奶奶是个种族主义者。
1.3 Misfit與老奶奶的对话分析
Misfit与老奶奶的对话将小说推向了高潮,大部分学者从宗教救赎的角度对他们的对话进行了分析。前文的分析推测出Misfit是黑人,而老奶奶是种族歧视者,因此下面将从种族问题的视角来阐释老奶奶与Misfit的对话。
老奶奶和Misfit之间的对话充满了老奶奶对生存的强烈渴望和Misfit的绝望和窘迫。她试图劝说Misfit祈祷,以便Misfit祈求上帝的宽恕从而不杀她。所以老奶奶问Misfit“你祷告吗?”Misfit 回答“不祷告”并且讲述了自己不幸和不公的经历。他服过兵役,结过两次婚,做过殡仪业人员等,后来他被控诉有罪。Misfit说自己并没有犯错,他的父亲死于流感而不是被他谋杀。Misfit没有违法,却受到惩罚,被白人践踏,不分皂白地被关进了监狱。如果Misfit真的没有错,那么为什么Misfit会受到诬陷呢?本文从种族主义的角度来分析这个问题。在20世纪的美国南方,种族歧视随处可见,黑人被认为是低级群体,生活在白人优越的文化中的黑人遭受着种种不公。所以,很有可能因为Misfit是黑人,所以他才会被周围的人排挤,被白人戏弄陷害,以至于被抓进监狱。因此,Misfit遭受不公的原因是他的黑人身份。
在圣经中人人生而平等,但是在现实生活中Misfit却遭受了不平等。正是这种不平等让Misfit生活艰难才导致了Misfit对耶稣的质疑。在小说的高潮部分,老奶奶小声说道“唉,你也是我的一个孩子,我的一个亲生儿哟!”。这句话很值得思考,老奶奶忽然认识到原来他们是一类人,他们之间并没有种族差异,他们的地位是平等的。这似乎让老奶奶认清了自己的罪行、明白了世间真理。
Misfit讲述了自己在充满罪恶的世界中所遭受的苦难、受到的迫害以及信仰的彷徨和挣扎。从表面上看,是Misfit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实际上反应了当时美国南方黑人的普遍窘境。老奶奶在死亡前回归到了孩子般的纯净和天真,她的微笑表明她认识到了种族主义是错误的,她甘愿为她曾经所犯下的种族主义错误接受暴力的惩罚。
2 总结
《好人难寻》作为奥康纳的代表作受到了很多学者的关注,但其种族主题却一直没有被研究,这是由于小说并没有直接提到种族问题。本文通过对Misfit的语音和老奶奶的行为进行分析,推测出Misfit是黑人以及老奶奶是种族歧视者,为揭示《好人难寻》中所反映出的种族主题奠定了基础。随后从种族问题视角阐释了小说的高潮部分,印证了《好人难寻》中确实存在种族主题。
参考文献
[1]汪旭琴, 沐金华. 从“上帝之死”到“人之死”——解读奥康纳《好人难寻》中的人学探索与人文情怀[J]. 学术交流,2007.(7).
[2]吴钰菲. 笔尖之上的精神救赎——论奥康纳《好人难寻》中的反讽艺术[J]. 海外英语,2013,(19).
[3]张明. 美国黑人英语的形成及其特征[J].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5,(3).
[4]曹务堂. 试论美国黑人英语的语言特征[J]. 外语教学, 1991,(3).
[5]柯建华. 论弗兰纳里·奥康纳《好人难寻》的象征魅力[J].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
[6]Connolly, Paula T. Slavery in American Children's Literature,1790-2010[M]. Iowa: University of Iowa Press,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