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生空间观念培养策略的几点思考

2019-10-08 08:26雷梅玲
新教师 2019年7期
关键词:正方体长方体长方形

雷梅玲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对于学生学习“图形与几何”领域的知识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立足现实起点、加强动手操作、借助空间想象、注重合作交流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进而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几点思考。

一、立足现实起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生的生活经验是培养空间观念的基础,是学习几何知识丰富的现实原型。几何形体来源于生活,是对现实生活中客观物体的抽象概括。在教学中,教师要立足学生学习的现实起点,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例如,北师大版二下“长方形与正方形”这一部分的内容,在生活中的许多物品中都能找到它们的影子,学生在生活中也积累了大量的感性经验,这些经验与现实原型是培養学生空间观念的宝贵资源。因此,课一开始,笔者就引导学生在各自带来的物品里寻找已认识的几何图形。学生从牛奶盒上找到长方形,在魔方中找到正方形,在茶叶罐、时钟上找到圆。然后,笔者引导学生:“同学们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其实,它们还隐藏着许多的秘密,你们想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板书:四个角和四条边)

通过把几何知识拓宽到学生的生活空间,把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再次让学生感受到“面”在“体”上,“面”从“体”上来。这样做,既关注了学生的已有经验,也关注了学生的认知难点,奠定了培养空间观念的基础。

二、加强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除了观察之外,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的需要,设计一些可以让学生进行独立操作或小组合作完成的动手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亲历过程中真正建立空间观念。

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五下“长方体的体积”时,因为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懂得物体是有大有小的,但对体积的认识还处于一种模糊的状态。由学习平面图形扩展到学习立体图形,是学生建立空间观念的一次飞跃。因此,笔者提供机会让学生充分参与数学学习活动,通过操作、交流、质疑、辨析、推理、归纳,亲历“猜想—验证—发现”的整个过程,在体验中自我建构新知,建立空间观念。

因为学生有了学习平面图形面积公式的基础,笔者先让学生猜想长方体的体积与长、宽、高的可能关系。然后让学生利用学具(每个学具袋里有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若干个、记录表、作业单)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每人用小正方体摆1个长方体,把所摆长方体的长、宽、高记录在表格中,并在小组里说一说各自的发现。在摆一摆、记一记、说一说等活动中,学生发现如果长摆5个,宽摆4个,高摆3个,所用小正方体的数量是60个,体积是60立方厘米,这时长方体的体积等于所摆小正方体的个数;学生还发现可以先计算出每一层有20个体积单位的小正方体,再乘高就是60个体积单位的小正方体;部分学生还发现摆成的长方体的长是由5个1厘米的长度单位累加起来的,宽是由4个1厘米的长度单位累加起来的,底面是由20个1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累加起来的,再乘3个长度单位的高,得到这个长方体的体积由60个1立方厘米的体积单位累加起来。学生依靠自己的思维去抽象出事物的本质属性,感悟数与形的联系,既能建立起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模型,又能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促进空间观念的建立。

三、借助空间想象,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想象是观察和操作的进一步发展,是培养空间观念的基石。通过展现教学模型或认识生活中的模型,并让学生想象看不见的部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建立。

例如,在北师大版二下“长方形与正方形”一课的教学中,笔者设计了“猜猜我是谁”的活动,让学生运用图形的特点展开想象,多角度、多方位地感知长方形的特征。笔者拿出一个信封,从信封中抽拉出图形的一个直角,让学生猜猜它可能是什么图形。有的学生猜是长方形,有的学生猜是正方形。这时笔者及时启发:“如果这个图形是长方形,你能比划出信封里的剩余部分吗?”先让学生想象,再比划。随后,笔者边拉边问是什么图形,当拉到露出一条完整的边和另一条未完全露出的边相等长时,问:“是正方形吗?为什么?”学生答:“不一定是正方形,因为图形还没有完全拉出来。”笔者继续抽拉,学生脱口而出:“是长方形或直角梯形。”这时,笔者又问:“如果这个图形是长方形,要不要再拉?为什么?”学生思考片刻回答说:“已经有一条完整的长和一条完整的邻边宽,长和宽不相等,而且已经有三个角是直角,不用拉了,它是长方形。”

通过这样的开放性活动,化静为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猜想及展开想象,从而感悟到: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长(正)方形,不仅要根据角的特点来判断,还要根据边的特点来判断。这样的操作活动,既让学生充分认识了长(正)方形的本质特征,又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促进了学生空间观念的建立。

四、注重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培养空间观念需要大量的实践活动,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观察周围环境和实物,从而产生形象感知,这些活动不仅需要自主探索,亲身实践,而且需要学生之间的共同参与、合作交流,在共同探讨、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生成和发展空间观念。

例如,在北师大版六下“欣赏与设计”一课的教学中,笔者让学生先观察花瓣图,再想一想图形A是如何变换得到花瓣图的。学生有能力独立完成观察和想象,但在动手操作进行验证时,学生要独立用学具呈现图形变换的多样化时有一定的困难。在这个环节中,笔者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小组分工合作用学具画一画,亲历一个简单的图形变换成美丽图案的过程,最后用语言描述这一过程,并在小组里交流。在操作中,学生思考如何平移、旋转,为什么要这样变换,如何变换最好……而描述时又把外部的学具操作转换为内部的思维活动,学生的思维得到了锻炼,并帮助学生把抽象的语言具体化、形象化。在操作、讨论、辨析的过程中,学生不仅了解到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变换可以得到较复杂的图形,还加深了对图形变换本质的理解,学会了有序思考的方法,还明确了图案设计的基本方法,促进了空间观念的建立。

总之,空间观念的培养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教师要立足学生已有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引导从观察、操作入手,帮助学生建立表象,通过想象和深度互动,抽象出几何形体的本质特征,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作者单位:福建省南安市教师进修学校 责任编辑:王振辉)

猜你喜欢
正方体长方体长方形
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拆拼长方体
给正方体涂色
拆拼长方体
多少个小正方体
数小正方体
分类数 不出错
拼正方体
巧替换 妙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