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点·支撑点·生长点”初中名著读前导教学策略反思

2019-10-08 04:48王丽君周晓平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9年18期
关键词:兴趣点支撑点生长点

王丽君 周晓平

【摘 要】由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小说的蓬勃发展,传统的经典阅读举步维艰。初中名著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如何突破名著阅读困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静下心来进行名著阅读,对于当前的名著导读教学而言,显得非常迫切。

【关键词】兴趣点;支撑点;生长点;名著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8-0076-0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读名著一定要走进书本,不能用概要替代原文的阅读,不能拿影视作品来误导学生阅读。在教学设计之初,部分老师会犯错误,将情节概要从作品中节选出来,用导学案等形式让学生去看、去读。其实这种有目的性的引导,影响了学生阅读的自主选择。教师本人的阅读感受代替学习者的阅读选择,这对学习者阅读素养的提升是无益的。那真正的读前导应该如何展开了?

一、找准读前导的兴趣点

1.化静为动,激发学生兴趣。

在最开始做《红星照耀中国》读前导的教学设计时,对于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笔者还停留在最表层的课堂活动设计上,以为能让学生感兴趣的是一些形式上的活动,比如”撕名牌”、”角色扮演”、”抢答”等;以为能让学生七嘴八舌的发言就是活跃的课堂。忘却了,真正的阅读是宁静的,是灵魂与文本的交融,是需要学生静下心去感悟,从文字中发现乐趣。

在陈辉霞老师等名师的耐心指导下。本人抛开所有形式上的活动,从新回归文本,给学生时间,让学生静下心去阅读,从文字本身找到乐趣。沉下心阅读的他们尽管表面上”静若处子”,但实际上他们的思维在快速运转”动若脱兔”。表面的宁静却又思想暗涌在翻滚、灵光在闪烁。

2.任务驱动,激发学生兴趣。

课堂的展开,离不开教学任务的设置。老师有层次有梯度的引导、有启发的提问,都能将学生带入阅读中,从而学生的成就感油然而生。如:在设置猜人物时,可以问一些较为简单,能拉近距离的问题。像毛泽东是”胖”还是”瘦”,是”高”还是”矮”,这些答案大部分同学都能够脱口而出的;接着本人进一步提问学生”斯诺笔下的毛泽东长相如何”,这个问题的设置就需要学生回到文本中阅读才能得出答案了。环环相扣的问题不仅能让课堂活跃起来,还能让学生真正回归文本,寻找答案,读出自己的阅读体验。

3.巧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兴趣。

初中阶段的学生还处于认知的发展期,大部分同学对直观的、图像的、视觉效果好的阅读书籍会更感兴趣一些。那么,在课堂的教学设计环节,教师应该充分的利用一些信息化资源,如视频、音频、相关图片等,来吸引学生注意力。同时选择适合的多媒体资源,能让学习者更快速的获取名著中的新鲜而又有效信息。在多媒体运用上,针对于《红星照耀中国》读前导,笔者做了诸多失败的尝试,如”让学生配乐朗诵文段”、”剪切电视剧《红星照耀中国》的部分情节”、播放”红星闪闪”歌曲等。现代信息技术的不当使用,不但不能吸引学生,更会让学生不知所措。所以,在传习过程中,对于现代化资源的使用要恰当。

4.善用名人点评,激发学生兴趣。

善于名人的点评,不仅能激趣,还能增加课堂的厚重感。在新的部编版教材中,每一册书推荐的名著导读部分都有两位名家对这部作品的点评。从名家点评切入,让学生好奇于为何这部书会有这么高的评价?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如,导入时用了”那震撼全中国、震撼全世界的究竟是一本怎样的书呢?”这句话其实对书中白修德评论的截取,在学生3回答后,也成为了点评学生的句子:”正是由于这位同学回答的公正的、客观的报道,使得这本书轰动了全世界。就正如白修德所说“斯诺对中国共产党的发现和描述,与哥伦布对新大陆的发现一样,是震撼世界的成就。”

二、搭建读前导支撑点

1.方法总结,指引阅读。

对于学习者阅读方法指导,新编教材的编者尤为重视。部编版教材对于名著作品作者介绍与内容梗概有意壓缩,在相应位置增加了有相关的这一类书的阅读的方法指导。为学生搭好阅读的支架,更好的读懂名著。教材方向性的改变,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读前导的重要任务,要交给学生明确的方法指引。例如,在《红星照耀中国》的读前导中,利用一线串珠的方法,利用问题驱动,推动学生阅读。在学生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自己归纳关键词,再将之串联,最后呈现的由关键词串连的五角星形状,就是学生自己归纳出来的整本书阅读方法指引。

2.计划参考,指引阅读。

名著教学绝不仅仅停留在课堂的导读,还需要落实到平时,当作常规任务去完成。这就需要教师在进行名著导读教学时,既要具有前瞻性,还要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和阅读能力,提前制定好整本书阅读计划指引。学生可参考老师的阅读指引再做计划,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再做调整。总之,”名著阅读长征”要走好,教师要起到引领作用。在学习者初读名著时,进行整本书阅读引导很有必要。计划主要包括五个部分:第一阶段通读全书(每一章节的通读指导、阅读活动指导、时间计划)、阅读规划中期进度及自笔者评测、第二阶段专题阅读(专题内容指导)、第二阶段阅读汇报(汇报活动指导)、整本书阅读规划完成情况及自笔者评测。

3.教材回归,指引阅读。

统编教材创新之处在于,能够将课文的讲解与名著阅读有效的联系起来。借助课文教学有层次、有导向性的辅助名著教学。在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三单元后,就推荐了《红星照耀中国》这本纪实类作品。在此之前的第一个单元是关于新闻的研究,让学生通过新闻阅读,熟悉新闻内容,掌握新闻的特点,学习如何阅读新闻来阅读不同类型的新闻文章。教材的综合实践部分针对新闻采访设置活动,让学生进一步熟识了新闻采访的方法与步骤;通过任务驱动,鼓励学习者完成新闻写作,帮助学习者深入细致地了解报告内容,提高其浏览新闻的能力。第一单元的学习为学生读懂《红星照耀中国》新闻性做了充分的准备。第二单元主要关注回忆散文和传记的特点,如内容的内容,典型的事件,以及对细节的关注。学生掌握刻画人物的方法,对其文学鉴赏力的提高有一定效果。第二单元的学习,为学生品读纪实类作品的文学性做了铺垫。

为了让学生更好了读懂《红星照耀中国》这部纪实类作品,部编版用了两个教材单元说明和单元的”教学建议”给了笔者们明确的指引。虽然,笔者的这节《红星照耀中国》的读前导中无法适当的展现,算是教学的遗憾。

三、把握读前导的生长点

1.把握学生的知识能力生长点。

未知知识与已有知识的摩擦,让学生产生智慧的火花。在名著教学中,就应在学生已知和未知的知识点间去探寻契合学生认知实际的生长点。学生不停的向认知归属点前进,其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也得到相应提高。在名著导读课中,尤其要重视学生知识能力的提升。既要给学生空间,让学生分享自己已知的知识,又要给学生支架,让学生发现探究自己未知的知识。

2.把握学生的情感生長点。

纪实作品距离笔者们年代久远,如何将学生带入情景,获得情感体验,对于读前导来说尤为重要。笔者在读前导设计中,在导入部分采用了《红星照耀中国》的档案纪录片,拉近学生与书本的距离,让学生有对书本的初体验。在拓展延伸部分,选取的是红军长征途中”飞夺泸定桥”、”红军过草地”等具有代表性的动图,激发学生的革命情怀。当学生看完动图后,笔者抓住时机提问”里面还有更多感人的故事,大家想不想去看一下了?”学生大声的齐回答”想”。情景式的带入激发了学生的家国情怀,让其获得了更多的情感体验。

3.把握学生的兴趣生长点。

统编教材在名著的数量上,减少5部必读名著,但每本名著后面增加自主阅读推荐,其实质是给学生更多的阅读选择。新增的《红星照耀中国》,对于教材中纪实作品的空缺无疑是一种填补。在本节读前导中,最为精彩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讲故事,这需要组员之间相互讨论、分享、合作,最后推荐代表发言。代表小组故事重新整合名著情节,这就是兴趣的增长点。例如,最后一位同学在结合自身成长经历,分享了毛泽东的童年趣事时,已经形成了学生生长点和延伸点。

总之,读前导不仅仅只是一节课,而是一个过程。对于所有没有读过的内容,都需要读前指导。上好一节读前导,首先需要自己熟悉名著,尤其是像《红星照耀中国》这类初看很严肃很苦涩的纪实类作品,更需要上课的老师先自己发现乐趣。只有先打动自己,才能感染到学生。再次回过头重新审视《红星照耀中国》读前导读课还存在很多不够完善的地方,但为笔者日后名著教学指明了方向。

作者简介:王丽君,湖南衡阳人,硕士,佛山市顺德区杏坛镇杏联初级中学教师,主要从事基础教育研究。

周晓平,湖南常德人,中学高级教师,主要从事中学语文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兴趣点支撑点生长点
问题与征解
混合:教学模式的生长点
找准科学养护的支撑点——江苏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养护策略思考
不断蓬勃发展 不断涌现新生长点的无机材料
--先进无机材料论坛例记(Ⅱ)
不断蓬勃发展 不断涌现新生长点的无机材料
--先进无机材料论坛例记(Ⅰ)
兴趣:玩球的起点
在党史资源中寻找民主的生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