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雷锋精神与立德树人的有机结合

2019-10-08 03:46孙超沈艳丽
锋绘 2019年8期
关键词:雷锋精神立德树人融合

孙超 沈艳丽

摘 要:雷锋精神科学的回答了高校立什么德,树什么人的问题,雷锋精神与立德树人是有机的统一。雷锋精神对高校立德树人目标实现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价值,文章论述了高校在实践中实现立德树人与雷锋精神的有机结合的几个途径。

关键词:雷锋精神;立德树人;融合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12月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为高校的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并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如何落实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培养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我们认为,就是要把立德树人作为高校中心工作,坚定不移地把立德树人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但高校立什么德?依靠什么树人?这是高校需要重点考虑并努力实践的新课题。高校要继续把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统领育人工作,还应在重点强化用雷锋精神立德树人,坚持雷锋精神与立德树人的有机统一。

1 雷锋精神与立德树人

“立德树人”是新时代高校必须努力实践的重要课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因此,高校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回答并落实好“立什么德,树什么人”这个根本性、原则性的问题。

中华民族向来崇德重德。古代儒家提倡“仁、义、礼、智、信”,即是立德。尽管我国传统的伦理道德和传统美德需要在新形势下赋予其新的内涵,以期更好的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需要,而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基于中华民族传统道德,对全社会提出的新要求。对于小康社會的全面建成、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都具有历史的和现实的深远意义,这就是新时代的“德”。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是古人对教育目的的最好诠释。当今大学生,成长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他们个性强,行为独立,思想前卫,价值取向多元。但是,也有普偏的弱点,如勇于担当却难吃苦,爱自由却难遵守规则,能力突出却急功近利”。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力量,高校就是要树能够担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的接班人。

雷锋精神诠释了立什么德的问题。雷锋精神所体现的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刻苦钻研、不怕苦累,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助人为乐、“挤劲钻劲”的钉子精神、奉献精神、螺丝钉精神……,都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在实践中所形成的伦理道德的进一步传承和发展,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生动体现。高校就是应立大学生的“雷锋精神”所诠释的“德”。

雷锋精神回答了在高校乃至全社会树什么人的问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雷锋精神的实质。就是要爱国、爱党、爱人民,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大学生正是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必须要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不怕艰辛,刻苦钻研,艰苦奋斗,这样才能不辱使命,不负未来。立德树人作为高校的立身之本,应该把雷锋精神贯穿大学教育的始终,落实到育人的全过程。

2 雷锋精神对高校立德树人目标实现的价值

高校的生产的“产品”的不允许有“不合格品”,这一目标的实现,必须依靠立德树人工作才能实现,我们认为,用雷锋精神引领立德树人工作。让雷锋精神成为高校立德树人工作的重要资源。

2.1 雷锋精神对高校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引导价值

雷锋精神产生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体现了时代要求,更体现的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成为人们在现实工作和生活中遵循的道德准则,形成了广泛的群众基础。因此,高校的立德树人的实现,只有与雷锋精神的有机结合,才能成为大学生普遍认同的价值导向。在高校,发挥雷锋精神的目标引导价值,对提高立德树人的效果、提升大学生整体思想道德观念极为重要。因为,雷锋精神与大学生道德情感的相通性、在现实生活中的行为示范性等都是常人所能遇到并且能做到的。只有进行鲜活的教育和示范,大学生群体才能够接受这样一种道德的说教,才能够对规范指导大学生的行为更具示范作用。

2.2 雷锋精神对高校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激励价值

不容否认,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大学生的价值观日趋多元化,大学生中自由主义、个人主义、攀比思想、拜金和享乐主义等仍大有市场。高校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只有与雷锋精神有机结合,才能有效抵御上述消极思想的影响,才能使学生树立起正确价值观念,才能实现育人的目标。雷锋精神所体现出的奉献精神、敬业精神、创新精神和创业精神等,都是需要激励大学生重点践行的。因为,“雷锋的道德正气可以遏制个人主义的滋生和蔓延;雷锋的精神力量可以降低金钱在社会生活中的比重;雷锋的艰苦奋斗精神是抑止享乐主义的活生生的教材。”

2.3 雷锋精神对高校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雷锋精神在50多年的发展中,形成了一种高尚的能够使人内省自励的道德人格力量。对高校立德树人工作有着对大学生道德修养方面的指导性的作用。尤其是雷锋精神所体现出的是非观念、坚定信念,严于律己、无私奉献,刻苦钻研、积极上进的“知行合一”的修养美德对当代大学生更具普遍指导价值。“其严于律己、服务社会、服务他人的责任意识,能够让大学生的社会主人翁的意识以及对于社会的认同感有所增强,对于当代大学生有着道德修养方面的指导性作用。”

3 在实践中实现雷锋精神与立德树人的有机结合

高校立德树人强调的是“以德行做为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培养大学生符合国家和人们要求的品行”。立德是树人的前提和基础,树人是立德的目标和追求。高校所树的“人”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要求高校“用‘中国梦去引领‘个人梦,教育大学生把个人理想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之中,共筑国家梦、民族梦,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这就是新的时代赋予‘立德树人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的新任务新内容。”

3.1 建立雷锋精神与立德树人有机结合的机制

雷锋精神与立德树人相结合,在高校既是理论问题更是实践问题,是一项系统工程。高校党委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认识雷锋精神融入立德树人工作的意义,把“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一根本问摆在学校工作的中心位置,切实加强对“雷锋精神”总体要求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贯彻落实工作。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作为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核心和灵魂,以弘扬和践行雷锋精神为切入点实施“立德树人”工程,把雷锋精神融入大学教育的全过程,在校园内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不仅为雷锋精神融入立德树人工作提供思想舆论氛围,更要构建实施机制,保证用雷锋精神立德树人工作落到实处。

3.2 思政课主渠道与专业课课程思政相结合

实现雷锋精神与立德树人的有机结合,必须有教师为作保证。教师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重任。这就要求,从事“两课”教学的教师首先要提升雷锋精神素质,只有教师的雷锋精神素质提高了,才能更有效的使雷锋精神“进教学内容、进课堂、进大学生头脑”。而对于专业课教师,大力弘扬雷锋精神,加强“课程思政”等教学设计工作,融入雷锋精神的元素,理直气壮的树立雷锋精神反映出的道德观念和理想信念,抵制不良的行为方式,帮助大学生增强弘扬雷锋精神的自觉性。高校教育工作中,立德树人必须居于首要地位。必须把育人作为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根本任务。“所谓‘身正为范‘德高为师,教师带头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头成为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引领风尚者,才能真正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3.3 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

发挥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在推进“雷锋精神”和“以德树人”教育实践中的作用,必须重视家庭、学校和社会在教育价值目标上的协同一致,确保教育理念、教育目标、教育重点和教育根本任务的连续性、统一性和连贯性。为此,家长、教师和社会成员应当有机结合,密切合作,为培养大学生的道德素质,真正成长成才形成合力,这是使雷锋精神融入立德树人工作,并使其落到实处的必要条件。

3.4 教育质量评价与学生成才考核相结合

教育部门应督促学校把雷锋精神融入到立德树人工程中,落实到对学校的评价和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考核中。要把学校是否坚持“用雷锋精神立德树人”作为评价其教育质量的首要标准,杜绝“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探索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全面发展的多种评价方式。高校要以坚持以立德树人为统领,弘扬和传承雷锋精神,构建用雷锋精神立德树人的综合考核指标及考核标准。把品德、知识、能力、修养等要素纳入人才培养质量和大学生评奖、评优及入党及推荐就业等的重要考核标准,坚持德才兼备,切实建立起用人单位的用人导向与高校教育之间的良性互动。

3.5 社会责任感与创新精神相结合

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是新时代实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雷锋精神时代内涵的体现,是人才必备的重要素质,是雷锋精神融入立德树人工作的着力点。社会责任感是激发个体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动力源,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是大學生履行社会责任的基础和保障,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提高有利于人们更好地服务社会,履行社会责任。当前,大学生社会责任就是立志成才,练就本领,积极投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伟大实践,把个人理想融入中华民族的全社会理想,把个人成长与祖国发展和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在服务祖国服务人民的过程中实现个人价值,掌握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攻坚克难的实践能力。作为高校,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探索,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开展实践教学,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积极用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指引、激发青年学生的创造热情、实践能力,提高他们履行社会义务和职责的动力和能力。”

参考文献

[1]吴晶,胡浩.习近平出席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EB/OL].http://www.mod.gov.cn/leaders/2016-12/08/content_4766073.htm.

[2]赵清文译著.大学 中庸[M].华夏出版社,2017.

[3]王飞,万苗旺.雷锋精神在大学生立德树人中的作用[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2):206+208.

[4]杨嘉欣.雷锋精神对当代大学生的德育价值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3.

[5]吴潜涛,吴俊.坚持“三个面向”与“立德树人”的统一[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4):47-53.

猜你喜欢
雷锋精神立德树人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浅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践立德树人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浅谈雷锋精神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弘扬雷锋精神与转型期高校校园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