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节奏在篆刻创作教学中的运用

2019-10-08 03:46李莉
锋绘 2019年8期
关键词:篆刻美感节奏

李莉

摘 要:本文通过对开展篆刻课程取得的经验和不足进行反思,并对学生作品实例分析,结合篆刻艺术中节奏的应用进行了剖析,旨在说明篆刻艺术在点画、结体、章法方面均应注意节奏感的表达,也为篆刻课程的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篆刻;节奏;美感

湘教版美术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五课是关于篆刻内容《方寸之间》,我校通过课堂实践,发现该课程很受学生欢迎,大多初中生对于自己动手的篆刻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我们的篆刻课程开展分为先临摹再创作的形式。通过临摹作业,学生对于纸上写稿、石头上稿以及运刀刻石的流程都已掌握。这些临摹的基础与经验,为学生进行创作扫清了技术上的障碍。大多学生能对自己的名字或是感兴趣的词句尝试进行篆刻创作,作为初中生能将篆刻艺术理解并运用到这个层次已相当不错。老师也将每个班的作品收集起来,贴成册页,留作纪念和展览,并拍成翻页视频发到个班家长群,获得高度好评,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成就感。

笔者从音乐中获得灵感,尝试将“节奏”的概念引入篆刻之中,学生较为容易理解和接受,进而呈现在作品中也有较大改观。节奏本是指音乐运动的长度和强度周而复始。而今“节奏”这个词不再为音乐所独有。比如绘画中空间、色彩、笔触等形成的节奏;书法中墨色变化产生的节奏;诗歌中唱词结构的节奏;庭院设计中空间的节奏;小说或电影中跌宕起伏的情节所形成的节奏等等。节奏在空间、时间这个四维体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它是万事万物的内在规律,也是人类精神追求的需要,是一切艺术形式的本质。艺术创作活动只有包含充满活力的节奏,才能使情感得以表达,心灵得以安置。

作为中国传统艺术中的典型代表——篆刻,由于时代的不同、材质的不同、印文内容的不同、创作者不同等等因素,使得篆刻艺术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发展成风格各异,百花齐放的局面。而体现到印面中的疏、密,长、短,粗、细等各自对应的就是不同的节奏感觉,体现出强烈的节奏秩序。节奏魅力在篆刻艺术中的体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1 点画的节奏

每一个汉字都是由点画线条组成,点画成为篆刻艺术形式美最基本的来源。人们所创作的一点一划都有其内在生命的律动,表达出生命本身的节奏。篆刻刀在石头上形成的点画会有各种细微的变化,这些变化赋予点画的内部运动以不同的节奏感。汉字讲究阴阳相济,点画尤盛:大的为阳,小的为阴;粗的为阳,细的为阴;方的为阳,圆的为阴;连的为阳,断的为阴。点画之间或强或弱的阴阳对比呈规则变化,就体现出它们组成的节奏。

2 结体的节奏

一个字中笔画与笔画之间的组织搭配,构成的关系就是结体。与点画的节奏相比,结体由于组合了字的各个部分,具有更丰富的节奏变化,这种变化不仅是形状的变化,而且是势的变化。篆刻艺术虽然是“方寸天地”,但所蕴涵的丰富意境是“气象万千”的。篆刻作品中的文字结体伸屈挪让、俯仰相背如同乐曲般高低起伏,而这些高低起伏在一定规律下反复就形成了节奏美感。

图1“黄斯涵印”,此印为学生自己创作的姓名印,从字的结体上来看,已经具有他自己的想法,四个字所占面积基本均分,“黄、斯、涵”三个字采用“上紧下松”的结字模式,给人的大的节奏感是“强弱、强弱、强弱”,而“印”字打破这一规律,形成“弱强”的节奏。沿着印文的笔画末端,将它们连起来,又能看到一些大大小小,高高低低的节奏变化,使得整个印面既统一在大的节奏之中,又富有变化。

3 章法的节奏

章法是指安排布置整幅作品中,字与字、行与行之间呼应、照顾等关系的方法。亦即整幅作品的“布白”。亦称“大章法”。习惯上又称一字之中的点画布置,和一字与数字之间布置的关系为“小章法”。那么,其实点画和结体的变化都包含在章法设计之内。因此,篆刻中章法的节奏是最变化多端,妙趣横生的。邓石如说计白当黑,空白也是篆刻作品的设计元素之一。庄子说:“虚室生白、吉祥止止。”白是通往和谐、升華的途径。白的布局很大程度上体现了篆刻作品中的章法节奏。

白使结体内部的空间能够呼吸,并产生节奏上的变化。不同风格的篆刻作品,白与红所呈现出的节奏感也各不相同。一般可分为以下三种:

(1)平正端庄型。

此类型的章法形式属于工整的一种,字与字之间留朱宽度基本相等,排列有序,呈现出的是规整的节奏感。图2“洪荒之力”这枚印整体感觉匀称平正,其中的横画、竖画和圆转都很有规律,间距基本相等,具有平实的秩序感,恰如一支节奏平稳、缓和的乐曲,整体感觉平静而祥和。

(2)对比统一。

篆刻的章法创作过程中,对比与变化无处不在。入印文字点画之中,印文的结体之间,印文与印文之间、印文与边框之间等都能形成的疏密、虚实对比。对比统一型的章法里空白多是不均匀的分布,所谓“疏处可以容身,密处似难间发”。空白让气韵在空间中流动,节奏也在运动中生成。形成时而急促,时而舒缓,大气磅礴的节奏感觉。

图3“政通人和”这枚印,整体笔画粗壮、霸气,与印文内涵非常切合。作者将印面设计成四个字的布局相对集中,连成一片,“政、通”的横画相对平行,排列紧凑,形成急促的节奏感。而在下部和左上部留白较多,给印面留下透气的空间,形成大的疏密关系,节奏感也随之变得舒缓。“通”字的设计比较大胆,下边的部首特意拉开距离,遥相呼应,节奏也随之拉长。边框也精心安排,除“通”右边的竖画用到借边外,边框的断、连也富有节奏变化,沿着印面边框的断、连看去,由“长、短、更短……”,形成“强、次强、弱……”的节奏,且可以一圈一圈不断重复。篆刻的节奏感与具有瞬间性的音乐不同,它可以反复地去感受和体会,也可以随时中断,从任一点重新开始,具有更强的主观性。

(3)顾盼呼应。

呼应是写文章经常用到的手法,是指在文章某处提到一笔,也叫埋下伏笔,在后面再次描述,即前后呼应。篆刻中也常见顾盼呼应,一般利用对角、穿插、借让、相背等手法,使印面某个元素或某个艺术效果得以加强,从而产生节奏的韵律感。但呼应顾盼不是简单的反复,而是既有变化又统一的,做到天然浑成。

图4“西湖风和”,这枚印为仿创作品,虽然刀法等方面还有许多可以改进的地方,但他已经具有顾盼呼应的意识,最具特色的是右上角的“西”和左下角的“和”的长“横折”,二字横画都特意拉长、方转,形成对称呼应的形状。“风”和“湖”也有长横和方折,但不及“西”“和”那么明显,视觉上也有强、弱的对比。“西”、“湖”二字的斜画也有呼应的关系,倾斜角度基本一致。打破了整体“横平竖直”的节奏感。印面中的几个“口”字形也有一定的呼应关系,它们的大小、位置、方圆略有不同,给整个印面节奏添加更丰富的韵律感。

一个篆刻作品中无论是字的点画,还是笔画与笔画之间形成的结体,或是整个印面的章法布局,都可能蕴藏着不同类型、不同感觉的节奏之美。点画与点画之间、结体之间的关系为“小章法”,字与字之间,字与边框之间的关系为“大章法”。而其实点画和结体的变化都包含在章法的变化之中,章法是整个印面中朱白布局的统筹,点画和结体的变化是章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个初中生,在进行篆刻创作时,能考虑到点画的节奏、结体的节奏或章法的节奏三者其中的一项就已实属不易。篆刻中章法的节奏是最变化多端,妙趣横生的,如果创作时三者有相冲突的情况,应以服从章法节奏为原则,讲究印面整体效果的协调,使其节奏和谐又富有变化,具有一定特色的形式美感。

本人通过引导学生对节奏魅力的理解,使其成为学生篆刻艺术表达情感与美感的重要手段。课堂教学改进后发现增加了不少学生的优秀作品,上述实例是其中一部分,体现了他们对篆刻中的节奏美感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但因为节奏一词仍然较为抽象,在篆刻创作中只能起到辅助理解的作用,教师描述这种节奏的方式也有待提高。所以还有部分学生难以真正理解和运用,但相信假以时日会有更多的学生收益。

参考文献

[1]张超.和而不同 违而不犯——论书法传统技法中的辩证统一关系,2007.

[2]崔营.篆刻艺术对当代平面设计的启迪,2013.

猜你喜欢
篆刻美感节奏
花有自己的节奏
吃饭有个最佳节奏
篆刻
兼具力度与美感 Bowers & Wilkins 702 S2/707 S2/HTM71 S2/ASW10CM S2
YOUNG·节奏
瑩波篆刻
关于书法美感问题的几点思考
大桥下面:我喜欢被遗忘的美感
庞说篆刻(十一)说临摹
国企反腐开启“一天查处一人”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