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琳
摘 要: 本文界定了“双师型”教师的内涵、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的内涵,分析了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研究现状,并从“双师型”教师发展动力、前提、关键、根本四个方面提出了“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策略。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双师型”教师 教学能力发展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提升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要求“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完善教师资格标准,实施教师专业标准。推动高等院校和企业联合建立‘双师型教师实训基地”。根据国家关于高职教育相关政策精神,教育部及其他部门相继出台系列配套文件,将国家关于高职院校教学质量及师资建设的政策精神落到实处。在这一背景下,本文着眼于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发展这一主题。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双师型”教师的内涵
在本文中,“双师型”教师不以教师是否有职业资格证或者各种资质证书为标准,而是强调“双师型”教师需要实实在在掌握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
“双师型”教师必须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定位在所教授学科或从事领域,包括科研、管理、服务中所“从事领域”的人员;掌握某一具体学科或领域的理论知识基础,使理论知识或实践能力具体到某一学科或领域上的人员;“双师型”教师掌握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标准不是随意制定或所有学科与领域一体化,而是就具体学科与领域而言的。
(二)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学教学能力的内涵
将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界定为:在高职院校中具有所教授学科或从事领域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具备的知识、技能与情感态度。这意味着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一要以培养具有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面向基层、生产、服务和管理一线高端技能型人才为己任;二要具备理论知识教学能力和实践技能示范能力;三要将教学能力的维度延伸到知识、技能与情感态度层面;四要有其特定的教学目的。
二、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研究现状
(一)教学能力总体上处于中等水平
“双师型”教师从毕业从教开始,基本上以知识性学习为主,注重理论,实践技能较为欠缺。另外,研究能力薄弱,整体教学能力有待提高。
(二)不同类型教师教学能力存在显著差异
从性别看,男性的教学能力强于女性,一方面是体格、力量、灵活度和反应速度相对较好,另一方面在实践技能方面男性明显优于女性。
从年龄看,三四十岁的教师教学能力最强,随着年龄的上升,教学能力逐渐减弱,一方面由于体质原因,无论工作热情还是抗压能力都较强,另一方面三四十岁的教师相较于青年教师来说有一定的经验,年龄过大的教师缺乏内动力。
另外,从职称和学历上看,教学能力与其都是正相关。
三、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基本策略
(一)“双师型”教师发展动力——制度的引导
一要优化经费投入制度。经费投入是教育教学发展的物质前提,虽然我国教育经费问题很早就得到重视并采取相应举措,但还不能满足现代化职业教育的需要。存在投入量不足,成本不相适应,结构比例不合理,投入不均衡,拨款差别大等问题①。为此,要优化经费投入机制。
1.加大经费投入倾斜力度,完善经费稳定投入机制。目前绩效投入和招标投入模式是主要投入模式,发放教育券模式没有大量应用,我们可以在适当范围内试运行发放教育券模式,把代表教育经费的教育券发放到学生手中,学生带券入学,不仅可以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率,而且学生及家长可以变为主体地位,满足教育的合理调控。
2.拓展经费来源渠道,大力引导企业投入。由于教育成本本应由政府、企业及个人多受益主体共同分担②,因此可鼓励通过合作、独资或合资等形式举办高职教育。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经营模式,允许企业行业以知识、资本、技术及管理参与办学,享受相关利益。
3.建立差异性生活经费拨款。对于我国东、西、中部地区给予不同标准的最低生均拨款,各级政府应尽快制定并落实最低生均经费标准的研制工作。
二要改革教師编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提出:“新增教师编制主要用于引进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教师,到2020年,有实践经验的专兼职教师占专业教师总数的比例达到60%以上。”③这就是高职“双师型”教师比例要求越来越大,要具有行业企业的实践工作经验,在改进教师资格和编制制度时,应考虑为“双师型”教师提供更好的制度保证,让“双师型”教师有安全感和归属感,在学校中发挥优势,做好教学工作。
三要完善用人制度,《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明确指出,要“落实职业院校用人自主权,鼓励职业院校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聘请企业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担任专兼职教师”。说明国家在政策方面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方向和路径,也给予了高职院校自主选人用人的权利,各高校可以在政策鼓励的情况下,选择有实战经验,掌握一线技术方法的“双师型”教师充实到教师队伍中。
四要改进培养制度,依托高水平学校和大中型企业建立“双师型”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基地。要建立职业院校教师轮训制度,建立一批职业教育教师实践企业基地,实行定期实践制度,鼓励职业院校教师加入行业协会组织。
五要健全评价激励机制,完善评优晋级标准,建立全面激励机制,采用分类评价制度,使教师充分参与学习,提高教学能力。
(二)“双师型”教师发展前提——专业的支持
一要推进职前教育,职前教育对“双师型”教师有着重要的影响,为其以后发展奠定了基础。首先要实现专业对接产业,专业结构调整是教学工作适应社会发展的关键,形成专业集群,增加专业活力,专业建设不能求全求大,要重视特色,优化结构,合理配置,提升竞争力。其次要重构人才培养方案,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根本改变理论化课程体系,重视实践教学。最后要深化教学改革,深化教学内容改革,深化教学方式改革,深化考核评价方式改革。
二要优化职后教育,按照合理流程和有效方法,不断改进教师的继续教育模式。首先要加强校企合作培训,落实培训费用,落实指导力量,落实校企合作管理、监督和考核。其次要注重教师参与式培训,落实教师的实践实训基地,落实指导者,落实培训时间和精力。最后要倡导案例式教学研讨,使教师接触典型实际案例,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要突出教师发展中心功能,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是教师发展的一个助推器。不仅可以建立教师职前、入职、职后专业培训体系,还可以提供充足的教学资源支持服务。
(三)“双师型”教师发展关键——平台的打造
一要发挥教学团队作用,首先要培养专业带头人,其次通过目标导向完善评价体系,再次提供资源保障。
二要保证发展时间和空间的充足,教师要多读书、多实践,减少与教学无关的会议活动,增加教师专业交流学习的时间,鼓励教师多下企业,多去一线,保证教师发展充足的时间和空间。
三要实施专门的素质提升项目,提倡“学工交替”模式,摒弃陈旧知识,吸收行业先进技术,增强教师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同时可开展国外访学、研修模式,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四)“双师型”教师发展根本——自身的提升
一要加强实践。根据自身情况有目的性、有层次性地创建自我提升实践,处理好教师、任务、培训者三者之间的关系。在完成提升任务时不要操之过急,要对任务进行分解,改变思维,提高实践能力。
二要提升理论素养。好的教师要把有效的经验作为科研成果保留下来,一要做好项目选择,二要做好论证设计,三要规划好实施,四要完美结题。同时注重团队建设与发展,凝练好的实践项目。
三要与企业共同发展。在企业实践中共同学习、共同研究、共同进步,互相教导,共同参与,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四要形成个性化教学能力。做好教学记录,有规律有计划地反思,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力求实效,把技术性和批判性结合起来,形成个性化、独具魅力的教学能力。
注释:
①郭艳梅,李中国.我国高职教育经费投入:数据分析与政策建议[J].教育学术月刊,2014(11):49,54.
②D. B. Johnstone. Cost sharing and Equity in Higher Education: Implication of Income Contingent Loans[J]. Higher Education andMarkets,2004(3).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等.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EB/OL].http://www.moe.edu.e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630/201406/170737.html,2014. 06.16.
参考文献:
[1]宋明江.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基于行动学习理论视角[D].重庆:西南大学,2015.
[2]谢勇旗.校企合作培养“双师型”职教师资机制研究[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14.
[3]梁成艾.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師专业化发展论[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4.
[4]王凤珍.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途径探究[J].教育探索,2014(6).
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课题,课题编号:JG17EB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