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背景下职业院校产业教师(导师)现状分析

2019-10-08 05:12黄艺娜旷利平
文教资料 2019年12期
关键词:职业教育导师

黄艺娜 旷利平

摘    要: 随着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各行业对人才需求的力度逐步加大,为了弥补人才缺口,国家大力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职业院校数量急剧增加,办学规模迅速扩大,办学方式趋于多样化,导致职业院校的源头师资队伍大量紧缺,非专任教师成了师资队伍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同时职业院校使用产业教师(导师)得到了教育行政部门的认可和推广,国家出台了多个文件支持职业院校对产业教师(导师)深入探索,职业院校产业教师(导师)队伍建设逐渐成为热点研究问题,同时产业教师(导师)存在稳定性不高、责任心强弱不一等问题,作者主要从产业教师(导师)的存在问题和现状方面进行客观、理性的分析。

关键词: 职业教育    产业教师(导师)    現状

产业教师(导师)即在整体产业在高端化和集约化背景下,由学校正式聘任的,承担一门或者一个方向专业课理论或实践教学,或者直接参与专业人培和课改,师资队伍建设和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及社会服务的高端企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随着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和素质精良的产业教师(导师)队伍,对进一步发展职业教育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存在问题

笔者经过长期研究表明,目前职业院校产业教师(导师)队伍群存在以下特征:一是构成来源复杂,横向来看主要由学校、政府机关工作人员、企事业单位人员和退休人员等构成;纵向来看主要由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服务人员和营销人员等多方面构成。二是任职的出发点不一,其中包括热爱教学岗位和学生、提升专业知识、改善经济状况和发挥余热等多项因素。三是教学业务能力良莠不齐,从同行评价和学生评价看教学业务能力水平参差不齐,胜任教师职务的占比较大,优秀占比不高,还有少部分业务能力较弱。四是稳定性不足,主要体现在队伍群由于各种原因流动性较高,相对稳定的占比不高。五是职业认同感不同,教师职业有本身的职业价值和意义,需要有足够的工作热情、主观的积极性、创造性和职业认同感,如果没有职业认同感会导致较多问题。六是对理论和实践的占比不清晰,职业院校一般规定理论和实践占比各半,注重实践的同时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理论水平,但来自一线的产业教师(导师)会主观认为企业实践操作经验更为重要,进而忽略理论教学,导致学生会做不会说。七责任感不一,教师是个良心职业,需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和较高的职业道德,主要体现是为人师表、爱岗敬业和关爱学生等,如果没有精神信仰支撑的话,就会导致:应付了事、心不在焉等状况,具体表现为:未认真备课,业务知识片面或出错、上课调课、迟到、上课接打电话等违纪状况。

总体来说,大部分产业教师(导师)是接受过良好教育的,满足职业院校和学历要求,是一支符合教学规律的队伍,其中大部分是各自单位的中流砥柱,处于人生最好的一个阶段,有着较高的责任心和进取心,不安于生活现状,主观希望提升自我,他们的工作经验对职业院校是一个很好的提升和补充,但同样存在一些问题,以下笔者逐一分析。

2.现状分析

2.1学校方面现状

2.1.1遴选制度不严格,聘任制度不完善。

产业教师(导师)的遴选直接关乎队伍群的整体素质,择优录取,严把入口是关键,现在部分职业院校的产业教师(导师)的招聘渠道不顺畅,具体招聘细则和要求没有深入阐述,存在急迫性、随机性和盲目性,院校人事部门与用人部门缺乏足够的沟通,以及人事部门对业务的未知性,导致遴选质量出现偏差,要求未严格落实,进而影响队伍质量。

2.1.2培训和考核制度落实不严格。

职业院校主要注重对产业教师(导师)的使用,硬性将教学任务安排下去,而忽视对产业教师(导师)的培训和考核,缺乏对产业教师(导师)教学活动中遇到问题提供帮助,实际上应该对产业教师(导师)上岗前进行相应的培训,培训内容主要集中在思想政治和教学业务能力等;同时由于约束性不足的问题,导致产业教师(导师)的考核和专任教师存在差异,部分停留在态度层面,缺乏足够的全程监督和指导。

2.1.3缺乏对产业教师(导师)人性关怀和激励机制。

产业教师(导师)作业职业院校师资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若想发挥其积极性、技术性和创造性,就需要有健全的保障和激励机制,需要实质性的文件支持,从遴选、管理和待遇方面做出明确的规定,同时对其个人合理诉求予以充分保障。目前部分职业院校基本都是粗略地考虑个人报酬,缺乏足够的人文关怀和激励机制。

2.1.4职业院校缺乏理念更新和机制改良的动力。

部分职业院校缺乏先进的人力资源理念,主要侧重于人力成本,忽视产业教师(导师)的人力资源战略视角的考虑,把大部分精力放在条件符合度等招聘方面和工资发放方面,忽视宏观上对产业教师(导师)数量、结构和层次等做战略性思考,同时由于职能部门配合不严密等因素,影响整体产业教师(导师)队伍建设。

2.2产业教师(导师)方面现状

2.2.1时间和精力不足,教学热情欠缺。

部分产业教师(导师)自己本职工作需要耗费大量精力,可能会导致其备课不充分、课堂缺乏教学组织等问题,同时由于时间和精力的不充裕和部分产业教师(导师)认为薪资太低等因素,影响教学质量和兼职稳定性。

2.2.2职业归属感不强。

从大量分析数据表明,部分产业教师(导师)对于专业技术和教学工作区分不够明确,专业技术主要针对具体事务,而教学工作针对的是学生,工作性质上有着较大的差异,所以除了有较强的技术能力外,还需要有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并需要掌握足够的教学方法和沟通技巧。若难以同时掌握这些能力则会导致学生认可度不强,进而影响产业教师(导师)职业归属感。

2.3政府方面现状

2.3.1政府政策抑制了学校产业教师(导师)队伍建设的动力。

我国实行的是中央、省和地方三级办学体制,施行办、管和投入的准则,大部分职业院校由地方主管,接受地方政府财政拨款,同时人事方面跟随地方政策,由于在政策层面引进专任教师比产业教师(导师)在经济上更为合算,导致职业院校聘请产业教师(导师)的热情不高。

2.3.2政策忽视产业教师(导师)群体进而导致其缺乏归属感。

我國目前现行的教师引进、考核、职称评定等相关的教育人事政策,主要针对的是专任教师,而产业教师(导师)未能得到社会实质性的认可,同时由于顶层设计的缺失,使得职业院校在产业教师(导师)建设上仍停留在自发状态,人事合同大部分为短期,工资水平取决于学校财政状况好坏,导致人事管理和劳务报酬影响产业教师(导师)的归属感。

2.4企业方面现状

2.4.1企业逐利性本质限制了产业教师(导师)发展。

逐利是企业的本性,同时企业是人才的隶属方,由于对自身经济利益的极度重视,希望最大限度地使用人力资源获取利润,这是企业不愿意承担社会教育责任的主要原因,部分企业对于自己员工去学校任课持保守态度,部分企业甚至认为员工到学校兼职是忠诚度不高的表现。企业对于员工兼职行为的分析表明:一是害怕员工影响本职工作,进而影响企业效益;二是害怕员工队伍不团结,人心涣散,影响整体凝聚力;三是害怕泄露公司或行业机密等。

2.4.2缺乏现代教育理念,教育参与性不高。

由于现代教育理念缺乏,企业希望自身是人才的输入方而非输出方,造成企业希望从学校获取优质的师资和学生资源,而不想成为资源的输出方。企业不想付出教育投入,没有意识到自身的教育义务。

随着国家教育厅相关文件的出台,产业教师(导师)正式进入政策视野,区别于以往兼职教师,产业教师(导师)对职业教育的参与度更高,需要政府、行业、院校和企业更大的联动机制,从单纯承担实践课程兼职体制到直接参与人培课改的转变,意味着产业教师(导师)队伍要走制度化、规模化和科学化的道路。同时在国家推动职业教育大发展的背景下,产业教师(导师)的研究是一个重要的课题,要深入剖析产业教师(导师)现状和问题,做出针对性的改进,找出政策、人事、财政等出路;其次充分注重产业教师(导师)的优势,进一步夯实职业教育基础,提升职业教育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Z].国发〔2017〕95号,2017.

[2]仲伟杨.关于职业学校专业师资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思考[J].科技信息,2009(33).

[3]田虹.企业社会责任效应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07.

[4]李福华,赵普光.人力资本产权视野中的高校人才柔性流动[J].高等教育研究,2008(10).

猜你喜欢
职业教育导师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感恩有你 与师同行——“72变change”人气导师评选结果出炉
V eraW an g
导师榜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36位导师的创业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