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2019-10-08 03:09王立忠
甘肃教育 2019年15期
关键词:培养核心素养

王立忠

【关键词】 物理数学;核心素养;培养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15—0172—01

物理核心素养是指高中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形成的带有物理学科特性的优异品质,这能给高中生提供解决生活和学习问题的思路及方案,有利于提升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性思维能力,从而真正将理论知识的学习落到实处,促进他们物理综合素养的提升。

一、创设科学合理的物理问题情境

1.通过演示实验创设问题情境。

演示实验是配合课堂讲授和问题讨论进行的实验,具有引人入胜、发人深思、实验条件明确、观察对象突出、演示层次分明等特点。例如,在进行《自由落体运动》的科学探究时,我首先演示:让两个大小一样的纸片和金属片从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请学生观察哪个先落到桌面上。观察的结果是金属片先落到桌面上。为什么金属片先落到桌面上?直觉告诉学生:因为金属片比纸片重。接着我将纸片揉成很小的纸团后重复演示一次,结果这次是纸团先落到桌面上。学生就会思考“到底是重的物体下落快还是轻的物体下落快”,从而激发更进一步的科学探究。

2.制造认知冲突创设问题情境。

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教师要善于制造认知冲突,引起学生内心的矛盾冲突,激发其内驱力,让学生在观察与思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进行有效的科学探究。如,在《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科学探究教学时,我准备了两节内阻较小的干电池,一个电动势为9V的内电阻较大的蓄电池组,一个伏特表,一个小灯泡,一个单刀双掷电键,若干导线。先用伏特表分别测干电池组的电动势(约3V)和蓄电池组的电动势(约9V),将小灯泡与干电池组并联,学生看到小灯泡发出白光。接着叫一个学生上台来,要学生将小灯泡与9V的蓄电池并联,这时学生很犹豫,小声问了问:“连上去,灯泡会烧坏吗?”“为什么会烧坏?”我反问。“因为3V的电池就让小灯泡发白光了,连在9V的蓄电池上肯定会烧坏!”学生的话似乎很有逻辑。“烧坏了不要你赔,连上去!”学生忐忑不安地将灯泡连在了9V的蓄电池上,结果灯泡不仅没有烧坏,反而比先前还暗一些。全班学生都感到十分惊讶与迷惑……可想而知,有了上面创设的问题情境,我就可以有效地加以引导并展开“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课题了。

3.通过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创设问题情境。

按照建构主义的理论,学生走进课堂,并不是“白纸”,任由你涂、画和书写,他们具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和生活经验,其中有些经验是有利于新知识学习的,教师要在了解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设计合理问题情境进行科学探究。

二、设计探究性实验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实施,教师应该注重探究性实验的设计,以逐步培养和深化他们的物理核心素养能力。例如在教授“能量守恒”时,大多数教师都会提到一个违背能量守恒定律的“怪坡现象”,我们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改变教学方法,让学生观察实验“双椎体上滚”,同时让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对怪坡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探究。实验器材:直径约为2.2厘米的玻璃球一個,长度大概相差0.4厘米的橡皮两块,长约30厘米的玻璃棒两根。思考应如何设计实验可以让玻璃球沿着静止的玻璃棒从比较低的橡皮往高的橡皮那边运动。学生经过思考圆满完成了实验任务,同时找到了原因,这些看起来是向上的运动,实际上是玻璃球的重心一直是下降的,是一种重力势能向动能转化的过程。

在经历过类似科学家对物理世界的探索过程,学生不仅学习到了新的物理知识,还在一定程度上领悟到了科学探索的思想和精神,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与动手能力。

三、灵活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审美情趣是高中生物理核心素养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物理学中的美是随处可见的,高中生应该具有发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等的能力。这样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应该善于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例如,在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学习《生活中的圆周运动》部分知识时,铁路弯道、拱形桥等都是圆周运动的主要表现,在浩瀚的宇宙中,有很多天体也在做着圆周运动。这样教师就可借助多媒体中的图片和动画等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圆周运动,使学生欣赏运动中的美,并探究圆周运动过程中物体的各种受力情况,从而促使高中生发现生活中的各种物理常识。

综上所述,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实现素质教育改革的关键步骤,有利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在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编辑:张 昀

猜你喜欢
培养核心素养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