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梯度阅读的实践思考

2019-10-08 03:11李芙蓉
甘肃教育 2019年14期
关键词:朗读提问小学语文

李芙蓉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梯度阅读;提问;朗读;读写迁移

【中图分类号】 G62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14—0062—01

所谓梯度阅读,是指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根据阅读内容,指导学生熟读、品读、赏读、拓读文本时巧架梯子,有目的、有计划、有梯度地设计问题,培养学生的感情和训练思维。引领学生由浅入深,沿着阶梯循序渐进,走入文心,习得方法,全面提升语文素养。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提问有梯度

1. 根据材料深浅定梯度。课堂提问的材料投放应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利于学生接受、掌握知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内容是一个话题一个话题层层推进的,具有很强的层次性。课堂提问应根据这种层次性逐一呈现。所提问题既不能让学生觉得轻而易举,随口可答,也不能让学生感到高不可攀,无从回答。只有那种微高于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经过学生主观努力后能够解决的问题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潜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2. 根据学生差异定梯度。孔子提倡“因材施教”。教师要能“因材施教”,首先就要能“因材施问”,教师应充分考虑到学生中存在的差异因素(智力发展速度不同、认知结构不同、行为习惯不同),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精心设计出不同程度的问题,既要让成绩好的学生发言,又要让成绩一般甚至后进生回答,使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

二、朗读指导有梯度

第一梯度:要读“正确”。读正确最基本的是读准字音、重音、停顿。吐字清晰、音正腔圆,是对朗读发音的起码要求。在阅读教学中,首先,解决生字词的教学,特别注意多音字正音,为读通、读顺课文扫清认读障碍。其次,读准、读好重音。读准重音,标志着对词语在课文中地位的把握,对领会句子的含义乃至全文主要内容都很重要。读好重音,能够让听者抓住重点,加深印象。

第二梯度:要读“流利”。读流利主要指读得字顺文从,重音、停顿处理恰当,前后贯通,没有磕绊、支离破碎的感觉。可以看出“流利”比“正确”要求高了,对知识与技术的要求高了。实际上就是要求达到熟读成诵。

第三梯度:要读出“感情”。读出感情是建立在与文本内容、文本作者“共鸣”之上的朗读,是朗读追求的高境界。要读有所悟,要读出感情。需要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用适当的语速、语调、语气,根据对作品中喜、怒、哀、乐的理解,读出缓和急,抑和扬,用自己的“气”,把文章读“活”,把听者读动情,甚至掉眼泪。

三、训练思维、培养情感有梯度

第一梯度,认知性阅读思维。在这个层次上的思维主要是记忆。所谓认读,主要是用视觉来感知和辨认文字的过程。认知性阅读思维主要是对阅读材料的客观梳理。表现为:能够认字、释词、通读课文;能够复述课文大意或故事梗概;能够理清课文段落、情节结构;能够依照课文注释回答问题。这是阅读教学的第一步要求,亦是最起码的要求。

第二梯度,理解性阅读思维。理解过程即思维过程,如果只认读不理解,就失去了阅读教学的意义。这一层次要求:首先,能分析具体问题;其次,能综合问题;再次,能概括问题;最后,能抽象出文章主旨、作者的意图。教任何一篇课文,都应使学生达到这一层次的思维水平,这是符合学生思维发展规律的。根据学生思维心理特点,教师应该把阅读教学引向深入,在学生知识与经验基础上将感知的新信息、新材料、新问题联系起来,通过联想、判断、推理等思维活动去把握阅读材料的内在关系与本质内涵。

第三梯度,评价性阅读思维。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知道课文写什么,为什么这样写,还要知道写得好不好。阅读者对阅读材料表现的思想给予主观评价,谓之评价性阅读。评价性阅读思维显然高于理解性阅读思维,它是读者跳出阅读材料之外对阅读材料各方面进行冷静思考、发表独立见解的思维过程。

四、读写迁移有梯度

第一梯度,要有海量阅读的习惯。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海量阅读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从而节约学生们在考场上理解阅读文本的时间。

第二梯度,掌握一定的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和方法。理解文本后,清晰有序的答题思路会让学生们在考场上如虎添翼。

第三梯度,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针对各年级的不同考点难点进行专题训练。

(本文系2018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小学梯度阅读的实践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18】GHB2090)

編辑:张慧敏

猜你喜欢
朗读提问小学语文
构建校园英语文化,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以“读”为桥 走进文言文的天地
小学语文教学的新步伐
谈谈提问在高一年级数学课堂上的运用
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构筑高效的语文课堂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师提问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