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珍波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渐深入,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方式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为了更好地顺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数学知识。分层教学法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开始出现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新课程的理念突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根据学生实际学习情况以及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来组织教学,分层教学法符合这样的教学规律。运用分层教学,教师可以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能力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实现教学相长。本文将针对基于差异的小学数学分层教学进行简要论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策略
在新课改背景下,为了有效地提高学生对小学数学知识的掌握能力,充分提高整个课堂效率,小学数学教师有必要将分层教学法应用到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分层教学法主要是基于学生个体差异而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帮助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不同的学习途径、方法,从而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老师所传授的内容,有效提高个人学习效率,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
一、分层教学法
分层教学就是老师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进行因材施教,设立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用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获得提升知识的机会。这种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广泛。数学学科的教学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要求极高,然而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每个人在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在小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个人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性,一部分学生存在自律性较差、基础知识薄弱、学习掌握能力差等问题。为了能够有效地弥补学生存在的不足,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需要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教师要尊重和了解每位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从而对学生进行分组教学和有效指导,确保每一位学生的学习需求都能够得到满足,有效地提高整体教学水平。
二、小学数学采用分层教学的理论基础
(一)坚持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在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学生为主体”已经成为教育事业发展的一大目标,经过实际调查研究,分层教学法充分的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首先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需要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并以此为依据开展教育教学工作,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融入到数学知识的学习氛围当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此外,学生作为学校教育和管理工作的核心点,通过开展不同层次的教学能够进一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让枯燥的数学知识逐渐逐渐变得生动起来。
(二)坚持教育的公平性。关于教育的公平性很多学者都提出过自己的观点。其中,教育专家周洪宇曾经这样说过“教育公平是指每个社会成员在享受公共教育资源时受到公正和公平的对待”。由此可见,每一位学生都享有同等的受教育权利,除了要关注学生受教育机会方面,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在获取教育资源时所享受的公平性。而分层教学法充分的展现了教育的公平性,这种教学方法使得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获取必须的教学资源,将教育公平理念充分的贯彻到实际教学工作当中,让每一位受教育的孩子都能够享受到同等的待遇并将所学知识有效的应用到学习和生活当中,以此来达到受教育的目的和意义。
(三)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经过实际调查发现,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把关注点放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进度方面,而很少会关注学困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学习需求,自然也未能针对学困生而制定相关的教学计划,导致部分学生出现了消极的学习情绪,对数学知识的掌握能力也很难达到预期目标。与此相反,如果教师能够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多种教学方案,则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渴望,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在推进老师教育教学工作开展的同时也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在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获得乐趣。长期如此,学生则会更乐意的去接触和学习数学知识,有效的提高数学成绩。
三、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策略
(一)注重学生需求与教学目标的对应性。在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分层教学法的应用必须贯穿于整个教学工作的始终。首先,在制定教学目标阶段,坚持以学生分层为前提来进一步开展教学目标的分层,确保学生的需求与老师的教学目标相对应。这就要求小学数学老师在进行教育教学工作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以及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的不同,把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其中,A层次代表学习基础过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较强的学生。B层次则代表学习基础和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一般的学生,最后C层次则代表数学基础以及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较差的学生。根据这三种层次所代表学生的差异来制定和完善相对应的教学目标,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有效地掌握所学知识。
(二)根据接受能力,进行必要的知识分层。在进行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充分了解知识的难易程度,进一步推动分层教学的进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教学环境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参与教学活动的切入点。
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这节课的内容时,老师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内部小组合作探究,增强学生的体验感。可以让A层次的学生围绕“任意的三条线段能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这一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让B层次的学生进行实际动手操作,通过实际观察和操作,进一步验证三角形定理。而最后由C层次的学生进行课堂总结。这样,既可以有效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为学生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三)练习、作业分层。课堂练习、课后作业是巩固课堂所学知识的重要途径。分层练习、作业,有助于学生准确反馈学习情况,便于教师有针对性地开展导优辅差工作,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分层练习是实施分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一般来说,教师可以设计三个层次的作业:第一层次为基本练习,主要是直接运用基础知识可以解决的题目,要求人人都会做,有利于强化、巩固基础知识的掌握,获得基本技能;第二层次为对基础题作较大改变的变式题或带有综合性、灵活性的习题,要求学生对知识进行同化处理,有利于使学生将知识转化为技能,这一类练习要求B层学生和A层学生能做。第三层次为具有思考性、创造性的探索题,这一层次的作业要求A层次的学生认真思考后能做。在做分层练习、作业时,教师必须明确提出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的不同练习、作业要求。
(四)对教学评价进行合理分层。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采用分层教学的教学方法,就必须做好教学评价工作。老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基础来设定不同的评价准则,对于A类学生老师提出的要求要明显高于B类和C类学生。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获得老师的鼓励。例如,在每次的数学考试结束后,老师要根据不同层次学生平时作业完成情况结合考试成绩,科学合理的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评价过程中要突出表扬不同层次中表现突出的同学,让其他学生以此为学习榜样,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加努力,争取在下次考试中也能取得优异成绩,从而获得老师的表扬。
综上所述,由于小学生彼此之间存在着差异,他们对数学知识的掌握能力也会有所不同。如果按照传统教学方式进行知识的传授,不可避免的会存在部分学生掉队的情况。因此,分层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逐渐突显出来,这种教学方法基于学生的差异来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有效的理解和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并逐渐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更好地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面临的数学问题,让更多的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魅力。
参考文献:
[1]张晓贵,郭世平,方明华等.分层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7,(6):10一13.
[2]楊荣花.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分层教学的实践探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22):50—51.
[3]唐小燕.浅谈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有效策略[J].科教文汇, 2018,No.366(18):127-128.
[4]何丛梅.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策略初探[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28):1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