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创新意识的激发与培养

2019-10-07 14:31黄婉纯郑子山
新一代 2019年11期
关键词:心理特点自由创新

黄婉纯 郑子山

摘 要:小学生渴望自由、喜欢想象、思维活跃,富有创造力,他们的创新意识需要在这个年龄阶段加以宽容性的保护、培养和激发。文中提出了社会、学校、家庭三者要合力为孩子的创新教育应当发挥的一些具体作用。

关键词:创新;小学生;心理特点;自由;培养创造力

一、发挥社会对激发小学生创新意识的导向作用

努力营造培养新一代创新人才的社会氛围和社会环境,无疑是培养和锻炼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有力举措。倡导构建学习型社会,培养学习型人才,打破应试教育的弊端,开拓新一代孩子的思维模式,让新一代的孩子热爱学习,学会学习。社会可以通过开设少年宫、青少年科技活动辅导站、儿童图书馆等校外教育机构,为小学生的课外生活增添趣味性、灵活性、多样性和生动性,让创新气氛渗透到小学生的生活中。发挥网络、报刊、电视、电影、广播等媒体的传播和宣传作用,让创新的舆论氛围潜移默化地影响和熏陶学生,开拓学生的视野,让新一代的学生在这些方式下感染社会的创新风气,提高创新意識,形成积极向上,创造进取的态度。

二、体现家庭教育对呵护小学生创新意识的辅助作用

(一)家长要打破传统观念,确立全新的教育理念。许多家长本身不是教育家,他们的教育方法难免会有不当之处,对创新教育的认识更是欠缺,所以家长应该秉持着“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学习观,通过各种途径积极汲取科学的育儿知识,树立科学创新教育观,完善教育方式和方法。

家长不能再以传统观念来界定孩子的好坏,认为学习成绩好的孩子就是好孩子,而总看不到淘气的孩子的闪光点。其实,那些一向听从父母,顺从父母的孩子容易墨守成规,循规蹈矩,只会继承前人的成果,创新意识薄弱。相反,敢于挑战权威的孩子往往思维活泼,不会受限于成人的标准答案,有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因此,家长要理解淘气孩子的个性,多鼓励、赞赏孩子,要对他们付出精力和心思,留给他们大胆创新的空间,才能挖掘他们的创造潜能。

(二)营造一个充满创新氛围的家庭。家长要为他们的孩子树立榜样,当生活中遇到迷惑不解的问题,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出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乐于学习的一面,积极实践终身学习观,向孩子传递积极进取的正能量。

家长也要注重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对孩子频繁的“为什么”、“是什么”要有足够的耐心,能用心地解答孩子的问题,千万不要嘲笑孩子,打击孩子甚至挖苦孩子,不然会折断孩子好奇的翅膀。家长还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做孩子生活中的有心人,多制造机会让孩子动手实践,放手让孩子去做、去干,因为在不断的实践中,他们会不断发现新问题,会开动脑筋进行积极独立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路径,这样才能不断地提高孩子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学校教育是培育小学生创造意识的主阵地

(一)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学校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把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创新精神渗透到各类活动中,发展学生的个性,增长学生的才干。学校还要善于利用多种传播途径、交流渠道、强化学生创新意识、锻炼创新思维、形成创新的舆论氛围,构建一个创新型校园。这要求学校的教育者和管理者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无外在羁绊、开放自由的空间,以便学生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发表观点、尽情讨论,不再迷信书本,迷信权威,要敢于质疑,持有科学的怀疑态度和精神,才有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

(二)注重教学的新颖性和启发性,培养学生的创新力。教师要做启发、引导、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教师要学会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实际需求,因材施教,运用启发式和讨论式的教学法,向学生多提出开放式的问题,引导学生善于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不同维度思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探索能力。爱因斯坦就曾坦言过:“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可以概括和创造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因此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教师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勾起孩子对周围世界的浓厚兴趣,让他们能进行“出格”的想象,也可以通过组织开展创造性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灵感和创新热情。

小学生天生自带“小问号”,爱因斯坦也曾说过:“世界上许多发明创造都源于疑问,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有成效。”教师要不厌其烦地对学生的疑问作出回应,用心地解释或者有意地引导学生自己寻找解决方法,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多肯定学生的想法,及时对学生的行为观点作出评价,燃起他们心中创新的火苗。教师还要善于精心设计创设情境,涅斯米扬诺夫曾说:“如果没有强烈、入迷的兴趣,就没有科学家的存在。”巧设情境是一种激发学生兴趣,勾起学生求知欲,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卓有成效的方法,可以让学生在主动愉快的情境下进行探究活动,体验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从中受到启发,产生灵感,启动联想,萌生创新的意向。

小学生通常对自己的探究成果会存有急于表达的欲望,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注重鼓励学生分组合作,提供表达交流各自成果的机会,促使他们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让他们在团体中相互帮助,互相讨论,互相评价,让他们在与同伴的思想碰撞中激发灵感,摩擦出创新的火花。

参考文献:

[1]马爱兵.培养创新人才,家长大有可为[J].长治学院学报,2017,34(01):88-99.

[2]池春平.浅谈小学创新教育、创新意识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1(11:):55.

[3]张先彬.自由学习:培育学生创新素养之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10(12):43-45.

猜你喜欢
心理特点自由创新
掌握学生心理特点 有效开展写字教学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宫外孕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探讨
美国垄断不了“自由”“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