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应风
【摘 要】这篇文章从教师、学生、家长三方面的配合入手,谈论了低年级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培养;阅读;配合
小学生的阅读教学是一个重点,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难点,需要教师、学生、家长三方面配合。那么要从哪些方面去努力呢?我认为应重点做到以下几方面:1.从练习排列语序开始。2.借助多媒体。3.图文结合。4.诵读并行,教給阅读方法。5.改变学习观念。6.读绘图性课外书籍。7.拓展训练。8.设置疑问。
一、从练习排列语序开始
在小学阶段,常见的文章是记叙文,我们可以抓住记叙文的六要素,进行一定的语序排列练习,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思维意识。例如,某时,某地,某人,干了什么事,结果怎样。作为教师,我们既可以利用课文中的段落进行训练,也可以借助有关文本资料进行训练。我认为这是一条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
二、借助多媒体
随着教学设备的改进,越来越多的教师喜欢利用多媒体来进行教学,这的确是一个好办法,尤其对低年级的学生,在理解能力还比较弱的情况下,借助多媒体,比较有利于教学的开展。当我们把与课文相关的资料、图片、音像用课件等形式展示给孩子时,他们会对所学知识有直观的认识,甚至激起他们的好奇心和学习欲望,注意力也会更多的集中到学习中来,对我们的阅读教学是一个极大的帮助。
三、图文相结合
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课本插图也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新课标要求小学低年级学生在阅读启蒙阶段学会“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图文并茂的读物为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提供了客观的条件。由于低年级学生的思维还停留在直观上,他们对色彩和构图新奇的图画充满了好奇心。利用图画进行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的心灵在愉快的体验中成长。例如,在上《我要的是葫芦》一课时,就借助课本中的两幅插图,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对比,针对葫芦藤上的叶子,藤上挂的小葫芦,人物的表情,学生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就所得结论顺势引导他们追究其中的原因,学生就会产生阅读的欲望和兴趣,就会自主地去阅读课文,从中寻找答案。
四、诵读并行,教给阅读方法
在初读课文时,可以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同桌读等方式,帮助学生读准字音。首先是教师的范读,可以给学生树立朗读的榜样,建立朗读的规范,给学生正音正字。实践证明,老师生动形象、准确地范读,能激起学生读书的欲望,并在读中感受语感。其次是学生自由读,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感受语言,触发语感。再次是同桌互读,可以互相帮助纠正字音。
五、改变学习观念
对于刚刚走进小学校园的孩子来说,认识汉字似乎理所当然的成为他们的学习重点,单纯的学习生字生词就可以了。但是新时代需要会阅读的人才,会从阅读中提取信息的人才。既然如此,为什么不一开始就让孩子有正确的认识呢?
六、读绘图性课外书籍
语文的学习空间很大,当老师教给孩子阅读的方法后,家长可以利用在家的时间,与孩子一起读一些课外书籍,绘图性读本很适合一二年级学生,既有趣也容易理解。在与孩子一起读书的过程中,家长一方面能给予孩子一定帮助,另一方面也是很好的亲子互动机会。
七、拓展训练
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还可以进行专门的强化训练。例如,在学习了有关环保问题的课文后,我们可以给学生提供相关文本,进行限时阅读,然后让他们分享阅读成果,并给予一定的评价,让学生明白学以致用,举一反三的道理。
八、创设情境,设置疑问
在学生内心引起强烈的学习动机,就能促使他们带着好奇,带着解决心中问题的急切愿望,去认真地读书,思考。因为学生已经产生了自主学习的内驱力,学习效果是很明显的。当然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问题入手,让学生再创造,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师首先要知道学生什麼知识不会,为什麼不会。教师就要教学生不会的知识,集中解决学生的问题,学生的问题突破了,我们的教学任务就完成了,因此教师的角色要做相应的调整,要把主要的精力放在设计教学情景、创设问题,帮助学生设计正确的学习路线,选择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和帮助学生分析处理各种信息等方面。要使学生能够经历语文知识的再发现,为学生掌握知识创设问题情景、营造认知环境,为培养学生各种能力提供再创造的载体。
如果一味的从教学生字开始,然后组词练习,接着进行课文学习的话,学生就会对学习形成固定模式,甚至产生倦怠,失去兴趣。所以我们不如换个方式。例如针对一篇文章,我们可以设计几个问题,然后把他它们展示给学生,再让学生根据问题有目的地去读文本,遇到不认识的字或词,可以借助字典、注音,也可以暂时放一放。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具体的去解决每个问题,理解文章要义,领会其思想感情或道理。以上也是一个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
总之,有效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有很多,但一定要依据语文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因材施教。随着学生进行探究性阅读习惯的养成,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也会不断得到提高,学生们的阅读也会逐渐走向深刻与成熟。
(江西省赣州市信丰县第三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