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且行且思

2019-10-06 04:34薛晓丽
文理导航 2019年32期
关键词:数学阅读能力培养方法小学生

薛晓丽

【摘   要】培养数学阅读能力,是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在教学中要认识到数学阅读的特殊性,采用激发阅读兴趣、强化阅读方法指导、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等方法,因材施教,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方法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不仅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而且在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数学语言”的学习离不开阅读,从心理学角度看,数学阅读是围绕数学问题或相关材料,以数学思维为基础和纽带,用数学的方法及观念来认识、理解、摄取数学知识和感受数学文化习得的活动,这是一个复杂的智力活动。数学阅读材料有其自身特点:数学语言形式多样(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数学阅读材料严谨、简练,很多时候一字之差,意思截然不同;数学知识具备抽象性。多年教学实践证明,培养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对于发展他们的数学思维有重要作用。在实际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以下方法:

一、注重阅读兴趣激发

1.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在备课时要钻研教材,要备本班学情。教师应根据小学生年龄小、心理不够成熟、多感性思维等特点,创设适宜儿童的问题情境,让数学教学生活化,诱发和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如学习“比的基本性质”时,让学生通过计算,看到比的前项和后项数值都不同,但比值相等,让学生猜猜里面会有什么规律。在学生汇报自己的发现后,教师让学生用完整的数学语言表述这个规律,再让学生阅读教材,看看教材上是如何表述的,就会激发学生阅读教材的兴趣和主动性。又如,教学“年、月、日”时让学生记忆一年中哪些是大月,哪些是小月,教师出示某个月,让学生很快说出是大月还是小月。有些学生很快能说出,有的学生则比较慢。尝试了几次后,教师说:“你们知道为什么有些同学能这么快说出正确答案吗?其实呀,这个方法就藏在我们的书本里,请大家仔细阅读课本。”这时,大多学生会满怀兴趣去阅读教材,理解拳头记忆法、口诀法。

2.拓展阅读视野

现行教材中安排了许多“数学小史料”“生活中的数学”“你知道吗”等栏目,介绍数学史、数学家的故事、趣味数学题目。这些阅读材料是对教材重要概念的背景介绍、知识延伸等,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材料,在教学时指导学生阅读。如学习圆的周长时,教材中呈现了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的资料,教师指导学生阅读,使学生知道了古人对探索圓周率的贡献,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数学阅读不仅包括对教材的阅读,还包括对与数学有关的课外书籍的阅读。我鼓励学生自愿去邮局或网络征订数学报刊,如《数学大世界》《小学生数学报》《数学小灵通》等,里面既有巧思妙解,也有介绍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学生征订的报刊可以互相交换阅读,好的内容可以互相分享。通过数学课外阅读,学生对数学学习更感兴趣,此举不但挖掘了学生的潜能,还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强化阅读方法指导

1.比较阅读法

比较阅读是通过读来比较知识的纵横联系、差别,从而掌握数学知识,把知识内化,比较阅读多种多样,可以是同类题目的比较,也可以是新旧知识的比较,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借助已有知识网络,通过比较分析,将数学问题或文本转化为自己熟悉或已经理解的问题或知识。例如,学习“比”的知识时,可将它和除法、分数相比较,找到它们的异同点;又如,学习“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时,教师可让学生先尝试计算“34×50”,然后让学生阅读书本,提出问题:书本上的计算方法和以前学过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有什么不同的地方?0乘34这一步为什么竖式中不写出来,为什么要在积的末尾添上0?通过比较阅读,有助于学生深化理解。

2.质疑阅读法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教师要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在阅读中发现问题。如学习“积不变的性质”概念时,教师可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1)为什么一个因数扩大,另一个因数要缩小,如果都扩大或者都缩小结论成立吗?(2)为什么另一个因数缩小或者扩大的是相同倍数?如果是不同的倍数会怎样?通过推敲,学生会真正理解“积不变的性质”。又如,教师出示题目:修路队要修筑一条公路,第一天修了这条公路的1.4%,第二天修了1.6%,已知第二天比第一天多修了4米,这条路全场多少米?”教师让学生边读边思考:谁占谁的1.4%,谁占谁的1.6%?单位“1”是谁?通过反复读,让学生理清条件和条件之间的关系,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也就理清了数量关系,问题就能得到解决。

3.多感官参与阅读法

教师要提倡学生逐字逐句默读,反复咀嚼。很多时候对概念的理解,通过反复咀嚼,才会真正理解。教师要提倡学生用各种符号对重要内容做记号,如在重点词句上用红色标注,有疑问的地方用“?”标注。很多时候,教师要教会学生通过边读题边画几何图、线段图理解题意。如“甲乙两地相距2千米,小华从甲地出发,已经行了全程的30%,这时他距离甲地多少千米?”不少学生很快给出错误解法:2×(1-30%)或2-2×30%。如果学生边读题边画线段图,就会发现要求的是距离甲地多少距离,也就是已经行驶的距离,就不会落入思维陷阱。

4.反馈享读法

教师要善于在阅读中激励学生,教会学生延伸课堂所学数学知识,通过网络等媒体搜集相关知识,深化认识。教师要认识到通过扩展学生的知识面,通过大数据阅读,既能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又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教师要创设反馈交流的平台,可指导学生编写数学小报在班级展示,可以让学生写数学日记投稿。我班有多人在《数学小灵通》等杂志发表数学小论文,全班的数学学习兴趣高涨,这是令人欣喜的。例如,在世界杯足球赛期间,教师告诉学生参赛队伍一共有32支,分成8个小组,每组4支球队进行循环赛,小组积分前两名进入十六强。然后进行淘汰赛(一场比赛定胜负)决出八强,再决出四强,再决出前两名进行冠亚军决赛,四强负者决出季军。然后让学生算算世界杯一共要踢多少场比赛。因为计算方法各不相同,学生进行讨论后算到最终要进行64场比赛。教师鼓励学生将如何计算的过程表达出来,刊登在班级数学报上,写的特别好的经修改后向报刊投稿。

三、着力阅读习惯培养

1.培养独立阅读理解的习惯

教学是一个从扶到放的过程,如果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把学生学习中可能遇到的坎苦口婆心地告诉他们,那么学生会做这一道题,碰到同类型的题目还是不会做,如果有所变形,更加无所适从。究其原因就是没有培养学生独立理解的习惯。教师要把学习的权力、时间、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摔了跤爬起来,这样学生才能知道怎样走。

2.培养细细审题的习惯

在实际教学中,常发现有的学生题目还没有读完就开始解题,因为对题意一知半解,造成不应该有的错误。这和学生没有细细审题有直接关系。教师要引导学生解题之前先阅读题目要求,学会分析,读题三遍再做题。要根据关键词、句找出数量关系,学会根据题意画出线段图。有些时候,题目中有多余条件干扰,这就要求学生仔细琢磨,提高阅读能力,分清哪些是不必要的多余条件,排除干扰,养成严密的审题阅读习惯。

3.培养读写结合的习惯

教师要指导学生在阅读时通过找一找、划一划等形式做好标记,画出重点、难点。对于每堂课的重难点,教师可指导学生阅读后说一说、议一议,提高班级整体理解水平。在中高年级,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做好数学笔记,把课堂重点、重点型题目记下来,还可以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

总之,我们每一位数学老师都要认识到阅读是数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要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养成主动阅读的习惯,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黄德忠.培养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思考与实践[J].教学与管理,2015,6

[2]陈春香.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方法实践研究[J].学周刊,2017,4

[3]王希.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J].教学月刊(小学版),2007,4

[4]李梦蝶.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层次构成及培养[J].教育导刊,2013,11

[5]许玉梅.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之我见[J].青海教育,2011,12

猜你喜欢
数学阅读能力培养方法小学生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农村小学一年级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浅谈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谈学生化学兴趣的培养
如何在中学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教学中对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
对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思考与实践
论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我是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