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冬梅
【摘 要】本文在分析全域旅游时代背景、丰富内涵的基础上,结合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对东营市争创全省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必要性、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对如何建立体制机制、创新推进思路举措,助力美丽幸福新东营建设提出了初步对策建议。
【关键词】全域旅游;全域旅游示范区; 创建;东营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25-0242-02
一、发展全域旅游的时代背景
近三十多年来,我们发展旅游一直是以建设景区景点、饭店宾馆为主的“景点旅游”模式。旅游业发展到至今,以前的传统景点旅游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大众旅游发展的需要。我们必须从多年来的景点旅游模式转变为全域旅游模式,进行旅游发展的战略再定位。
二、东营市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必要性
全域旅游示范区,是指在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的特定区域,通过旅游业整合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协调带动经济社会发展。
(一)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是贯彻落实党中央五大发展理念的重要体现。发展全域旅游,就是要大力推进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旅游市场新主体和消费新热点;发展全域旅游,就是要把生态和旅游结合起来,以旅游业为优势主导产业,实现旅游产业与文化、农业、商贸、三产服务业等互动发展,让城乡居民尤其是农民通过旅游业实现脱贫致富,共享旅游发展成果。
(二)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实现富民富财政的必由之路。旅游业具有很强的带动能力,与它关联的行业超过110个,它不仅是现代服务业的“龙头”,还是产业转型升级的“牛鼻子”,具有“一业兴、百业旺”的特点。可以说,发展全域旅游是当前稳增长、扩内需、促改革、惠民生的必由之路。
(三)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是推动东营市旅游业升级增效的重要举措。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来临,旅游已成为民众日常生活的必要组成部分。2015年,国内游客量达到40亿人次,人均出游近3次,且60%以上为自驾游。目前,已建成国家4A级景区6家,3A级景区15家;五星级酒店2家,四星级酒店4家。旅行社117家,全国百强社3家,居全省同级城市首位;旅游商品共4大类290多个品种,中华齐笔、景明即食海鲜、黄河口大闸蟹等驰名省内外。开展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有助于丰富旅游供给,从而拉长旅游链条和刺激旅游消费,加速全市旅游业的全面转型升级,努力实现东营旅游的二次突破、二次腾飞。
(四)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是提升美丽幸福新东营形象的重要抓手。东营市地处黄河入海口,是实施国家“黄蓝”两大战略的中心城市,黃河从这里入海,兵圣孙子在这里诞生,胜利油田由这里崛起。目前,黄河口、胜利油田、兵圣故里已成为东营市三张响亮的名片,走出山东、美誉全国。特别是黄河口生态旅游区、孙子文化旅游区正在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必将对全市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和生态文化旅游发展起着巨大的示范带动作用。
三、东营市全域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产业规模偏小。旅游资源和客源市场开发不足,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消费总量小,在GDP中的占比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旅游产业的综合带动效益尚未充分显现。
(二)市场主体偏弱。“黄河入海”的品牌引领作用尚未形成,知名度、吸引力和市场占有率低。观光旅游尚未培育出拳头产品,“中国温泉之城”缺乏品牌化的产品支撑。石油文化和滨海旅游资源没有真正形成产品。
(三)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中心城区和绝大部分县区没有旅游集散中心,缺乏集旅游指挥、调度、咨询、投诉、信息采集及公布为一体的信息平台,旅游大数据中心尚未建设,旅游基础设施比较薄弱。
四、东营市争创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建议举措
(一)要抓好全域规划布局。按照“城乡统筹、区域协调、全域发展”的思路,把“全域旅游”理念延伸至全时段、全市场、全领域。通过整合旅游资源,配置公共服务设施,大力推进东营中心城区集成服务核心区建设,全面推进沿海风情体验带、南二路休闲度假黄金旅游带、沿黄生态游憩带等东中西三带均衡发展,全力打造黄河口生态旅游基地、石油蓝城都市、古齐历史文化、黄河人家民俗文化等四大龙头精品板块,着力营造处处是风景、处处可旅游的大旅游环境,形成“近郊依城、远郊靠景、城乡互动、遍地开花”的全域旅游大格局。
(二)要抓好全域产业发展。按照“全领域统筹、全要素配套、全产业联动”的要求,不断丰富“食、住、行、游、购、娱”旅游基本要素,促进旅游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共生共荣。一要推进文旅融合。文化是旅游产业发展的灵魂。要深度挖掘黄河文化、湿地文化、孙子文化、石油文化、吕剧文化等文化资源,实现旅游与文化的融合发展;要加快文化产品的开发,扶持音像、传媒、旅游纪念品加工等文化企业,拓展文化市场,满足游客文化需要和精神享受;二要推进农旅融合。依托东营优良的生态环境优势,借助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东营市现代渔业示范区等平台,提升种苗花卉、现代海洋渔业、现代畜牧业、食用菌等优势产业发展水平,大力发展观光农业、设施农业和休闲农业,实现旅游与农业的深度融合。三要推进商旅融合。积极发展会展旅游,加大东营黄河国际会展中心、广饶国际博览中心、黄河口经贸文化交流中心等会展项目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力度,实现旅游与商贸的融合。四要推进体旅融合。依托东营地形平坦、湿地湖泊较多以及生态资源优势,积极引导建设具有黄河口特色的户外运动休闲基地,培育发展各种适宜的水上、公路、森林旅游健身休闲项目。扶持马拉松、自行车、摩托车等一批户外体育运动协会,开发全地形车、自行车竞速等具有休闲户外运动特色的文体旅游项目,实现旅游与体育的融合。五要推进林旅融合。依托孤岛万亩槐林、十大林场等森林资源,打造东营旅游新亮点,实现旅游与林业的融合。六要推进餐旅融合。在满足游客“看好、玩好”的基础上,重点围绕“舌尖上的东营”做文章。加快发展特色酒店和农家乐,有效发挥东营市绿色、生态和农产品优势,打响“黄河口大闸蟹”“孤岛鲜鱼汤”“史口烧鸡”“利津水煎包”等地方乡土餐饮品牌,让游客迷恋“黄河口味道”,加深“东营印象”。
(三)要抓好全域营销推介。按照“扩大周边、辐射全国、融入国际”的思路,全方位、多层次地宣传推介,推动东营旅游全面升温升级。一要唱响宣传主题。以“黄河入海·大美湿地”总体形象为引领,持续扩大东营旅游知名度。二要创新宣传方式。按照“传统媒体全覆盖,新兴媒体全辐射”的思路,广泛利用各级报刊、广播电视台、户外LED显示屏等传统媒体宣传东营旅游,积极应用“互联网+旅游”技术,充分发挥国内外主流网站、知名网络平台、搜索运营商、微信、微博等自媒体传播速度快的优势,迅速扩大东营旅游的辐射面和影响力。三要拓展旅游市场客源。积极开拓省内周边城市客源市场,建立山东半岛、环渤海地区、京津冀协同发展城市等旅游联盟,实现游客资源共享。主动参与北京国际旅游博览会、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等宣传营销活动,不断拓展国内外客源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