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其刚
【摘 要】丑角这个行当,无论在四大声腔的“大戏”中,还是在基于草根的民间“小戏”中,都占有重要位置。其在某些大型剧目中担任主角的少,担任配角的多;饰演正面人物的少,饰演反派人物的多。但是,无论如何,丑角在戏曲中的地位一直是举足轻重的。他与小生、旦角被称为“三小戏”,在艺术上这三者各有千秋,平分秋色。
【关键词】阳新采茶戏;丑行
中图分类号:J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25-0011-02
我在阳新采茶剧团从事演艺生涯数十年来,一直主工丑行。用通俗的话说,就是演丑角。从舞台演出的实际情况来看,丑角在某些大型剧目中担任主角的少,担任配角的多;饰演正面人物的少,饰演反派人物的多。但是,无论如何,丑角在戏曲中的地位一直是举足轻重的。他与小生、旦角被称为“三小戏”,在艺术上这三者各有千秋,平分秋色。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还出现了京剧《徐九斤升官记》和豫剧《唐知县审诰命》这类红遍全国的文丑戏,可见丑角的艺术表现领域非常宽广,所能表现的人物形象更是丰富多样。
我爱上丑行,钻研丑行,也是因为这是个受人尊重行当。丑角这个行当,无论在四大声腔的“大戏”中,还是在基于草根的民间“小戏”中,都占有重要位置。早年戏班里就沿袭着一套成规,比如说丑角不在后台开始化妆,其他行当就不能化妆扮戏。既便所开演的戏中没有丑角这一角色,也必须让丑角演员在脸上涂上一笔,其余的人才各自扮戏。又比如,后台的衣箱是演员坐着休息的地方,但哪些行当只能坐哪些箱子,都有规定,不能乱坐,唯有丑角可以随便坐。当然,现在这些旧的规矩基本上不存在了,但由于丑行的特殊性和配戏的多样性,其在舞台上的重要地位仍是不可撼动的。
同时,丑行在各个剧种及众多新旧剧目中,还刻画出了许许多多勤劳勇敢、正直善良的人物形象,如京剧《金玉奴》中的金松、《女起解》中的崇公道,等等。而在阳新采茶戏中,表现这些善良、正直、朴实的平民百姓人物也是比比皆是,如《葛麻》中的葛麻,而且都很真实、生动,都很接地气,一直以来广为基层人民群众喜闻乐见。
阳新采茶戏在解放前被视为不能登大雅之堂的“三小戏”,以小旦、小生、小丑为主要行当,以民间趣事作为主要内容。其中小丑尤为突出地代表着生活在最底层的平民百姓。表演手法基本上是刻画人物的心地善良。其道白幽默调侃,行动滑稽夸张。如在早期阳新采阳戏《补皮娃》《补背褡》《瞧相》《扣哈巴》《讨学钱》《卖杂货》《板竹笋》中,就主要看丑角的表演。
从建国之初到“文革”结束,丑行在现代戏中亦有质的变化,除了表现正面人物的恢谐幽默外,绝大多数成了中间人物、反面人物聚集地。如《江姐》中的乡丁,南方来信的《警察局长》、《斗书场》中的二叔。还有样版戏中《红灯记》中的皮匠,《智取威虎山》中的小炉匠,《沙家浜》中的刁小三,等等,延伸和扩大了丑行的表演范围。
从“文革”结束至今,应该说就是我亲身经历的丑行发展时期。我的第一个师父,便是采茶戏表演艺术家崔小牛老师。当时崔老师是剧团的唯一花脸行当担任者,是丑行表演中大放异彩的大师级人物。他培养的花脸吴小龙已经离团,于是第一眼便看上了我这个继承人。多年来,他亲手教我排练了好几出花脸戏,如《秦香莲》中的包公,《玉环女传奇》中的吴坤,《玉燕记》中的方荣,《桃李梅》中的方亨行等,这对我的艺术成长有着极大的提高。
崔小牛老师虽然“昔人已乘黄鹤去”,但从采茶剧团成立至今,他担任了许多的丑行角色,如当初《江姐》中的乡丁,《山乡风云》中的万选之,《南方来信》中的警察局长,到后来丑角主演的《春草闯堂》《八品官》等,无不留下了他丑行艺术的深深足迹。同时,随着丑行在现代戏创作以及传统戏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我也随师父一起迈进了多面行当的表演时期,不但包揽花脸行当(此行在采茶戏中戏不多),就连小生戏也演。如《站花墙》一剧中因小生不够,我便饰演了张宽。对于这出戏,加上我舞台监督的职责所在,便成为场场不离了。
20世纪90年代我便开始担任舞团监督,随后担任了主管业务的副团长。由于主管业务,遇到不少角色不够的难题,于是我只好自己安排自己转行担任了一些丑行主角戏,主演了《三拜花堂》《丑嫂》《梨花情》《葛蔴》《五花洞》《墙头记》。并参加了大型获奖剧目《张无奈拾印》《三姑出宫》《山中一片云》《载梦的小船》《布贴女》《火红山茶花》《龙港秋夜》的演出,同时还担任多部戏的舞台监督。
在我主持业务期间,恢复排练和新创剧目《对花调》《迎亲》《两地相思紧相连》《逼休》《柜中缘》《桃李梅》《两个冤家亲起了嘴》《火红山茶花》《三戏白牡丹》《杀狗惊妻》《二堂审子》《葛蔴》《打喜》《無奈当官》《祭棒槌》《活捉三郞》《绣出幸福吉祥来》《白雪公主》《六月雪》《罗英访贤》《五花洞》《墙头记》《载梦的小船》《天仙配》《站花墙》《五女拜寿》《恩仇记》《布贴女》《龙港秋夜》《访友》《送友》《小莉养豚》《腊米树下》等大小剧目三十余部。其中《绣出幸福吉祥来》荣登中央电视台2013年戏曲春晚,多部大小剧目参加全国性展演比赛并获奖。这其中,我担任丑行的剧目有《墙头记》《葛蔴》。在《葛蔴》一戏中,我的认识是,葛蔴这个人物心地善良,聪明乐观,是一个喜剧丑行。他为了帮助张大洪马金莲的姻缘,对嫌贫爱富的马员外处处设计,典型的爱管闲事、仗义行善的性格。我从心里喜欢这个人物,这也是我成功塑造这个人物的动力。
在2014年富川大舞台演出《五花洞》剧目时,剧团几位资深老戏骨看完戏后,谈论到这出戏中两位丑行演员——真假武大郞的表演,很有感触。一个是牡丹花奖得主、国家二级演员佘景志,他的基本功深厚,刻画人物深刻,舞台艺术纯熟,而另一个,则是改行后的我。我团老戏骨陈大卫老师曾对崔小牛老师说:“你这个徒弟还真不简单,转行转得有模有样。你看,与佘景志的表演不相上下,难怪观众们分他不清。”我认为,这几句点赞,是对我从艺三十余年来的最大鼓励。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这些年我在丑角行当上虽然有了长足发展,但仍存在较大上升空间。一方面,我要加强自身艺术修养,勤学、勤看、勤演、勤练,真正把握住阳新采茶戏丑行艺术特色,使之发扬光大;另一方面,要深刻领会到丑行这一角色在表现现代题材戏剧时的某些要领,兼收并蓄,大胆突破。尤其要扎根人民,体验生活,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向生活学习,向书本学习,向前辈艺术家学习,只有这样才能演好每一个角色,为繁荣发展阳新采茶戏艺术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