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脱出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2019-10-05 11:41肖文华
中外医学研究 2019年19期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

肖文华

【摘要】 目的:探讨针对脱出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LDH)使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5月-2018年4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00例经影像技术确诊为脱出游离型LDH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两组均行手术治疗,对照组应用常规椎板开窗术治疗,观察组则行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治疗效果及预后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個月两组患者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均较术前降低,但观察组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00%(P<0.05)。结论:针对临床确诊为脱出游离型LDH患者,采取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椎间盘功能及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

推广。

【关键词】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 脱出游离型; 腰椎间盘突出症

doi:10.14033/j.cnki.cfmr.2019.19.06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9)19-0-02

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是临床中常见病症,疾病主要发病原因为纤维环破裂、椎间盘变形及神经根受压迫等,患者主要临床症状为腰痛,这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命健康。LDH中,脱出游离型属于一种比较少见的类型,该病的治疗有一定难度[1]。针对这一特殊病变,临床中常用手术治疗的方法,常规手术是行椎板开窗术治疗,然而常规方法常因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及术后恢复时间长等缺陷,导致手术方法的临床应用受限[2-4]。为了提高手术治疗效果,近年来笔者所在医院大力推广应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的手术方法治疗LDH,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6年5月-2018年4月收治的100例脱出游离型LDH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经CT、MRI等影像学技术确诊为LDH,且患者均为脱出游离型[5]。(2)患者的症状严重影响正常生活及工作,经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3)所有患者均无手术禁忌证。排除标准:合并严重肝肾疾病及认知障碍者、凝血功能障碍者。采用双盲法将患者随机分成以下两组:观察组50例,其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24~57岁,平均(41.2±2.3)岁;病程3~21个月,平均(12.5±3.1)个月。对照组50例,男26例,女24例;年龄23~56岁,平均(40.8±2.5)岁;病程2~20个月,平均(11.9±3.3)个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会批准,患者本人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椎板开窗术治疗疾病,具体方法如下:给予患者行腰硬联合麻醉,麻醉起效后辅助患者为俯卧位,使患者腹部悬空。用C型臂X线机标识病变区域,消毒术区后在病变中心做长度3~4 cm的切口,通过切口逐层切开皮肤经椎间进到侧椎板部位。完成后牵拉椎板肌肉及显露椎板间隙,将病变区域的软组织及黄韧带去除及分离神经根、硬脊膜,确定患者的椎间盘位置,将髓核摘除后,进行充血、止血、置管缝合处理,完成手术。

观察组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具体如下:给予患者行腰硬联合麻醉,辅助患者为侧卧位,设计好穿刺点、路线。及借助C型臂X线机沿椎间孔行靶向部位穿刺,在C臂机的透视下确定穿刺是否到位,往椎间盘中注射1~2 ml的碘海醇及美兰混悬液,性椎间盘造影。之后应用穿刺针安放导丝,将皮肤切开后将扩张导管插入,逐步对软组织进行扩张,与直视的状态下探查穿刺深度,环琚下对椎间孔进行扩张,在操作中对患者的疼痛情况进行评价,避免操作对患者椎管神经造成损伤。上述操作完成后将7.5 mm的工作通道、椎间孔镜置入,依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环钻、椎板咬骨钳、髓核钳将病变区增生组织清除干净;对于侧隐窝狭窄的患者,可应用环钻对骨赘进行施压,扩大受压的区域,术中针对大出血的患者可以采取双极射频止血方法。操作后行髓核消融,促进后纵韧带成形,之后拔除通道并将切口缝合。

两组术后均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术后尽早指导患者进行下床活动,但注意术后6周内因避免患者进行剧烈的运动,以免影响患者术后康复,促进患者康复。

1.3 观察指标

(1)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具体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2)在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均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患者椎间盘功能恢复情况,指数越高表明患者功能障碍越严重。(3)随访患者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相关指标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其他手术指标上,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ODI指数

手术治疗前,两组患者OD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术后1、3个月后,两组患者ODI指数均较术前降低,但相比之下观察组指数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术后并发症

术后对患者进行1个月的随访,观察组患者在术后出现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肠管损伤并发症,总生率为4.00%;对照组患者在术后出现2例深静脉血栓、3例椎间盘炎、2例血管损伤及1例肠管损伤,总发生率为16.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4.000,P<0.05)。

3 讨论

近些年,受生活方式及工作方式的改变,LDH这一常见疾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同时发病人群也逐渐趋于低龄化,这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命健康[6-8]。LDH一般包括突出型、脱出游离型两种类型,其中脱出游离型是一种特殊类型,该病的临床表现特异性较差且治疗难度也比较高[9]。

对于脱出游离型LDH疾病,临床中通常采取手术治疗的方法[10]。常规手术方法是椎板开窗术,这种手术属于一種开放手术,在实际的疾病治疗中,该手术方法虽然说可以有效解除患者的椎管神经压迫及切除部分髓核突出,但是手术操作过程却容易对患者骨性结构造成损伤,这对患者术后康复有很大影响[11-13]。近些年,随着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针对脱出游离型LDH患者,推广应用经皮椎间孔镜这一微创技术治疗疾病。经皮椎间孔镜下对LDH患者的髓核进行摘除时,手术可在直视的情况下完成,能够完整地将髓核病变组织及受损纤维环切除,同时不会对正常的髓核组织产生影响[14]。此外,新型微创技术还利用了椎盘造影定位技术,如此让椎间盘切除这一手术操作更准确进行,有效解除椎间盘压迫;微创技术还对患者的创伤较小,手术不会破坏椎旁的肌肉与韧带,可以降低手术对患者的创伤,初见患者术后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改善患者预后[15]。本次研究中,探讨了使用微创技术治疗脱出游离型LDH的效果,结果显示,相较应用传统手术治疗的对照组,观察组在术中出血量、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指标上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术后患者椎间盘功能障碍改善情况上,观察组ODI指数降低幅度也明显大于对照组,这一结果充分表明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疾病的疗效显著。此外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该结果也表明微创技术治疗疾病的安全性高,对患者预后改善效果明显。

综上所述,针对临床确诊为脱出游离型LDH患者,及时应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可获得良好效果,且患者术后椎间盘功能康复良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因此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徐彬,徐峰,李涛,等.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脱出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8,443(09):7-12.

[2]金晓锋,白一冰.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脱出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分析[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4,20(6):23-26.

[3]刘继波,李江龙,周鹏,等.侧路椎间孔镜下治疗脱出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技巧及疗效观察[J].颈腰痛杂志,2017,17(5):122-125.

[4]桑裴铭,张明,陈斌辉,等.靶向成形椎间孔镜技术治疗游离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J].中国骨伤,2018,31(4):302-305.

[5]孙凤龙,章耀华,李强,等.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6,44(2):25-29.

[6]王鸿晨,叶猛,张伟学.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4,13(5):385-387.

[7]滑国田,袁志刚,赖茂文.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临床疗效分析[J].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2016,13(1):456-458.

[8]刘元彬,张智,郑佳状,等.经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治疗巨大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8,27(7):87-89.

[9]蔡俊,张亮,冯新民,等.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游离型腰椎间盘脱出临床效果评价[J].徐州医学院学报,2017,37(7):472-474.

[10]段婉茹,胡岳,齐腾飞,等.经椎板间人路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16,16(4):12-16.

[11]朱翔,杨小政,陈赢,等.PIED治疗髓核游离型椎间盘突出的手术策略和临床疗效[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25(9):145-148.

[12]刘丰平,赵红卫,陈海丹,等.TESSYS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学习曲线及经验[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6,15(3):23-27.

[13]王作伟,菅凤增,王兴文,等.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孔入路和椎板间入路的对照研究[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6,32(12):54-57.

[14]何丁文,陈伟才,魏强强,等.单通道经椎间孔途径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不典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J].实用医学杂志,2015,24(8):1288-1291.

[15]蔡进奎,李章华,方卫军,等.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分析[J].安徽医药,2018,15(4):41-46.

(收稿日期:2019-01-25) (本文编辑:张亮亮)

猜你喜欢
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孔镜技术配合消髓化核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0例
等离子刀联合臭氧髓核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温阳活血洗足剂配合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1例
中医适宜技术在基层医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运用
中药熏蒸联合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和护理
X线和核磁诊断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价值分析
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观察
绝对卧床休息对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的影响
胶原酶化学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