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梦怡
[摘 要]“离子反应”是高中化学的重要内容,学生学习“离子反应”时存在各种各样的困难。围绕电解质概念、离子方程式书写、离子检验等内容来创设问题情境,可通过集中设置问题突破该教学难点,引发学生有意义的思考和积极参与课堂,从而发展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设题;离子反应;问题组;难点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23-0061-02
“离子反应”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难点和精髓,也是高考化学的热点。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学习“离子反应”时往往会遇到以下方面的困难:1.在电解质的理解上存在迷思概念;2.不会从电离的角度正确认识酸、碱、盐;3.对离子反应的本质认识不到位,没有建立起“宏微”结合的物质观;4.对有关量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难以把握;5. SO42-的检验容易出错;等等。本文针对“离子反应”概念深、理解难、考查点多的特点,结合“问题组”巧设一系列与“离子反应”内容相关的问题来进行有效教学,以突破该教学难点。
一、挖掘深层概念,理解电解质
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对这一概念,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形成以下误区:1.只关注电解质导电的特性,而忽视了其本质上是化合物;2.对于导电的前提条件理解不清晰,认为水溶液或熔融状态必须同时具备;3.对导电的本质存在认识偏差;4.想当然地认为难溶物一定不是电解质。为了帮助学生扫清知识障碍,准确掌握概念,笔者设计了以下对比实验。
实验方案:取KCl(s)、蔗糖、CO2气体、CaCO3(s)、Cu片适量,分别放入盛有200 mL蒸馏水的烧杯中(在盛有CO2气体的集气瓶中加入200 mL蒸馏水),得到5种混合物,用一个灯泡与电源连接形成回路,分别检测这5种混合物的导电性,完成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如表1)。
在这个实验中,学生可以观察到1、3、4三种物质会使灯泡发亮,但最后得出的结论却是1、4是电解质,2、3是非电解质,而5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由此引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为此设置以下问题组。
问题1:1和2对比,蔗糖溶液不导电,分析其在水中的存在形式,说明了什么?
问题2:1和3对比,KCl、CO2溶于水后得到的两种溶液都能够导电,但结论却是KCl属于电解质,而CO2属于非电解质。从导电的微观本质出发,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问题3:1和4对比,KCl完全溶于水,而CaC03难溶于水,但是两种物质溶于水(大量或微量)的部分都能导电,因此可以说明什么?
问题4:1和5对比, Cu片虽然导电性好,但它不是化合物,在概念上不符合“电解质是化合物”这一前提条件,所以Cu是非电解质吗?
深究上述系列问题,就能引导学生深挖电解质概念,对电解质有更为深入的理解。
二、重认酸碱盐,激发理性思维
电离是电解质离解成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从宏观到微观的角度来理解酸、碱、盐的本质呢?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可以这样设计教学:
将氯化钠加入水中,在水分子的作用下,钠离子和氯离子脱离氯化钠晶体表面,形成能够自由移动的水合钠离子和水合氯离子,氯化钠发生了电离。这一过程可用离子方程式来表示:NaCl=Na++Cl-。接下来的内容以问题组的形式展开:
问题1:怎样用离子方程式表示HCl、HNO3、H2SO4的电离?
【学生】 HCl=H++Cl-;HNO3=H++NO3-;H2SO4=2H++SO42-。
问题2:从以上的离子方程式可以看出,三种物质都能电离出H+,那么如何给酸下定义呢?
【学生】 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叫作酸。
问题3:同样的,NaOH、Ca(OH)2、KNO3、BaCl2的电离情况如何?
【学生】 NaOH=Na++ OH-;Ca(OH)2= Ca2++2OH-;
KNO3=K++NO3-;BaCl2=Ba2++2Cl-。
问题4:怎样从电离的角度概括碱和盐的本质?
【学生】由NaOH、Ca(OH)2的电离方程式可知,碱电离出来的阴离子都是OH-。由KNO3、BaCl2的电离方程式可知,盐电离时生成金属阳离子和酸根离子。
问题5:NaHSO4溶液能够电离出H+,那么NaHSO4属于酸吗?
【学生】NaHSO4=Na++H++SO42-,显然,NaHSO4电离出的阳离子除H+外,还有Na+,所以不是酸,而是酸式盐。
以上教学设计,从氯化钠在水溶液中导电的微观原理得出电离的概念,并通过酸、碱、盐的离子方程式发现每种物质在水溶液中导电的特征并重新定义。问题和问题之间有很强的衔接关系,容易激发学生的理性思维。
三、设计问题情境,透析离子反应本质
问题1:当Na2CO3溶液和Ba(OH)2溶液混合时,能否发生化学反应?原溶液中各有什么离子,混合后离子种类有什么变化?
问题2:当Na2CO3溶液和H2SO4溶液混合时,能否发生化学反应?原溶液中各有什么离子,混合后离子种类有什么变化?
问题3:当Na2CO3溶液和KCl溶液混合时,能否发生化学反应?原溶液中各有什么离子,混合后离子种类有什么变化?
问题4:上述各反应中的离子方程式怎么书写?
问题5:H++OH-=H2O可以表示哪些反應?
问题6:所有的中和反应都可以用H++OH-=H2O来表示吗?
由前三个问题不难看出,离子反应前后离子的种类和数目发生了变化;在学生理解离子反应的特征后,问题4自然地过渡到了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进一步归纳出书写离子方程式的步骤:“写、拆、删、查”;最后两个正反问题的答案也呼之欲出。整个过程,通过设计问题情境,培养学生从一般中总结共性,又从共性中找出特殊的学习方法和辩证地看待问题的思维意识。
四、书写有关量的离子方程式,启发学生思考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和判断是离子反应的重要内容,在教学中发现,学生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不存在问题,但是对分步反应以及涉及量的复杂问题欠缺分析和归纳。对此,在“离子反应”的总复习中,可以Ba(OH)2参与的反应为例,提出以下五个问题:
问题1:稀H2SO4 与Ba(OH)2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可以用H++SO42-+Ba2++OH-=BaSO4↓+H2O表示吗?
问题2:向Ba(OH)2溶液中通入CO2,CO2少量和过量时反应有什么区别?请写出离子方程式。
问题3:向NaHCO4溶液中滴加几滴Ba(OH)2溶液,和向Ba(OH)2溶液中滴加几滴NaHCO4溶液,反应有什么不同?请写出离子方程式。
问题4:将Ba(OH)2溶液不断滴加到KAl(SO4)2·12H2O(明矾)溶液中,什么情况下沉淀的物质的量最大?什么情况下沉淀的质量最大?
问题5:你认为应怎样分析“少量、过量以及给定比例”的离子反应?
像书写有关量的离子方程式这样的难点问题,如果直接进行讲解,学生虽然也能够接受,但再次遇到同类型问题时仍不能运用自如,可见学习效果并不好。而经过相关问题的集中设疑、讨论和剖析,大大降低了学生的理解难度,学生在释疑中思考和领悟,这样的效果远胜于教师的讲解。
五、检验SO42-离子,培养创新能力
有关离子的检验也是“离子反应”的重要应用,比如SO42-离子的检验,学生往往容易出错,而学生的错误资源可以生成有意义的教学。根据学生学习情况的前测和后测探查,把容易出错的几种情形设计成以下问题:
问题1:若溶液[BaCl2溶液]白色沉淀,是否可以说明原溶液中一定有SO42- ?
问题2:若溶液[BaCl2溶液]白色沉淀[足量稀HNO3]沉淀不溶解,是否可以说明原溶液中一定有SO42- ?
问题3:若溶液[足量稀HNO3]无沉淀[Ba(NO3)2溶液]白色沉淀,是否可以说明原溶液中一定有SO42- ?
问题4:若溶液[足量稀HCl]无沉淀[Ba(NO3)2溶液]白色沉淀,是否可以说明原溶液中一定有SO42- ?
问题5:怎样合理设计实验方案才能有效证明溶液中有SO42- ?
问题1的方案中可能存在CO32-或Ag+的干扰;而问题2的方案虽然排除了CO32-的干擾,但溶液中还可能存在Ag+;问题3的方案中换BaCl2为Ba(NO3)2,虽然很好地排除了Ag+的干扰,但如果溶液中存在SO32-,被HNO3氧化后依然会出现白色沉淀;问题4的方案中换HNO3为HCl,但由于Ba(NO3)2会引入NO3-,还是无法排除SO32-的干扰。对于上面的层层设疑,学生讨论、理解之后不难得出检验SO42-的正确方案:
溶液[足量稀HCl]无沉淀[BaCl2溶液]白色沉淀
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在“离子反应”的教学实践中,通过问题的巧设,而不是直接阐述学习难点,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并拥有独立思考、自主消化的空间,定会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灵活有效。教师若长期关注教学难点问题的巧妙设疑,定能使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培育更进一步。
[ 参 考 文 献 ]
[1] 李情义,何彩霞.对比实验在高中化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J].教学仪器与实验,2011(3):11-13.
[2]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1)[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3] 吴学录.以“问题串”为载体,实施化学有效教学[J].教学月刊(中学版),2010(4):12-14.
[4] 康云萍.基于核心素养的化学探究实验问题组研究[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8(6):55.
(责任编辑 罗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