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铭 薛本哲 董潇 张林青
【摘要】 目的 探讨聚(L-丙交酯-co-乙交酯)可收固定系统治疗下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90例下颌骨骨折患者,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 每组 45例。两组均手术复位后, 对照组采用微型钛板及螺钉进行固定, 治疗组采用可吸收聚(L-丙交酯-co-乙交酯)固定系统进行固定,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骨折愈合时间和咀嚼效能、1年后二次手术情况。
结果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骨折愈合时间(5.06±1.04)周明显短于对照组的(6.76±2.24)周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咀嚼效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未发生二次手术情况 , 对照组 15 例(33.33%)自行提出要求取出植入物行二次手术;治疗组二次手术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聚(L-丙交酯-co-乙交酯)可吸收固定系统治疗下颌骨骨折是一种可靠的固定方法, 不仅可扩大口腔开口度、改善咀嚼效能, 还能缩短骨折愈合时间, 避免二次手术, 减轻了患者痛苦, 可推广应用。
【关键词】 下颌骨骨折; 聚(L-丙交酯-co-乙交酯);可吸收材料; 钛板钛钉; 骨稳定性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20.029
由于位置和解剖结构, 下颌骨最容易发生颌面部骨折, 一般需要手术复位和固定[1]。以往采用微钛板和螺钉进行内固定是临床治疗中常用的手术方法, 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但是此类术式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金属材料无法自行降解并且通常需要二次手术取出。聚(L-丙交酯-co-乙交酯)固定系统逐渐发展, 其是可吸收固定材料, 具有较小的刚性, 可避免二次手术, 越来越受到广大患者及临床医生的青睐。本文中本院收治的下颌骨骨折患者采用聚(L-丙交酯-co-乙交酯)可吸收骨固定系統进行治疗, 与传统的微钛板、钛钉治疗效果进行比较, 详细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7月~2017年 7月本院收治的90例下颌骨骨折患者, 所有患者均行影像学检查(X线及下颌骨CT平扫+三维重建)诊断为下颌骨骨折, 并包含一处或两处骨折, 且骨折断端无明显错位或轻度错位。90例患者中下颌骨体部骨折30例, 正中部骨折35例, 下颌角骨折10例, 合并上述两处骨折者15 例。排除标准[2]:①骨折断端错位明显者;②严重粉碎性骨折伴骨质缺损者;③髁状突颈部骨折;④陈旧性骨折;⑤患有其他严重疾病患者, 如血液系统疾病、免疫系统疾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 每组 45例。对照组男 28 例, 女 17 例;年龄 20~47岁, 平均年龄(37.3±5.9) 岁。治疗组男 30 例, 女15例;年龄 22~45 岁, 平均年龄(39.1±3.5)。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报告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 2 方法 在伤后5~7d、患者伤情稳定、肿胀减轻后进行手术。手术材料采用Synthes(美国强生)可吸收固定系统(PolyMax/RapidSorb), RapidSorb可吸收固定系统采用85︰15(L-丙交酯-co-乙交酯)。该材料由L-丙交酯和乙交酯单体聚合构成, 能够稳定存在6~8周, 之后逐渐分解为乳酸和乙二醇酸。Synthes(美国强生)可吸收固定系统分别由接骨板、接骨螺钉和无孔博板组成, 板厚1.2 mm。4孔及8孔板带桥, 10孔直型、弧型、Y型、L型。术中所用钻头、丝锥、螺丝刀、手柄均为配套产品。
两组患者治疗前均采用CT 检查, 了解骨折细节并制定手术方案。采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采用经鼻插管全身麻醉, 下颌骨正中部和体部骨折采用下颌前庭沟切口, 如果骨折处相应面部有伤口, 可用伤口作为切口, 下颌角部骨折通过翼下颌韧带外侧切口或下颌骨下缘切口。切开后沿骨表面剥离, 暴露骨折线, 解剖复位, 咬合恢复。治疗组采用聚(L-丙交酯-co-乙交酯)可吸收固定系统进行固定治疗, 将可吸收接骨板与骨面贴合, 如果需要预弯, 将可吸收骨板置入75 ℃生理盐水中浸泡约3 s, 根据骨表面的形态弯曲成相应的形状, 使其与骨表面贴合, 但不能反复弯折, 一般≤3 次, 否则可吸收的骨板容易断裂, 然后于骨面垂直打孔, 用攻丝器攻丝, 用可吸收螺钉固定, 常温生理盐水冲洗, 彻底止血, 对位缝合手术切口。对照组采用微钛板及钛钉进行固定治疗, 将微钛板置于骨折部位, 根据骨表面形态可预弯多次, 最终与骨表面贴合, 在骨面打孔, 角度宜垂直骨面, 但为了利于固定, 根据具体情况可倾斜成一定角度, 用钛钉固定, 常温生理盐水冲洗, 并在完全止血后缝合切口。
两组均在手术后给予抗生素治疗, 以预防感染。两组患者均在上下颌间给予结扎牵引, 牵引7~10 d, 以稳定咬合关系。流质饮食 1 周, 3 个月内避免进食硬物。
1. 3 观察指标及下颌骨骨折复位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骨折愈合时间和咀嚼效能、1年后二次手术情况。在术后第2 周、3 个月、7 个月、1 年 [3]为复查时间, 详细询问患者详细状况, 术区有无红肿、疼痛、麻木等不适, 检查张口度、咬合关系及骨折愈合情况, 1年内对比两组骨折内固定物的吸收或取出情况。特殊检查主要是 CT 或口腔全景片, 详细记录骨折线有无消失及愈合情况。疗效判定标准:通过系统治疗及预后划分, 骨折愈合, 咬合关系完全恢复为治愈;骨折基本固定, 咬合关系未完全恢复为有效;骨折未固定, 咬合关系错乱为无效[3]。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咀嚼效能采用称重法测定。并发症包括神经损伤、植入物感染、植入物松动、有排斥反应。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和咀嚼效能比较 治疗组骨折愈合时间(5.06±1.04)周明显短于对照组的(6.76±2.24)周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咀嚼效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 3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均未出现神经损伤, 对照组出现1例植入物感染、1 例植入物松动、1 例有排斥反应,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治疗组出现1例植入物感染、1例植入物松动、3例有排斥反应,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11%;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 4 两组1年后二次手术情况比较 治疗组未发生二次手术情况, 对照组 15 例(33.33%)自行提出要求取出植入物行二次手术;治疗组二次手术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在过去20年里可吸收聚合物得到了快速发展, 可吸收固定材料独特的配方、合成技术和加工性能使可吸收固定材料具有不亚于金属固定系统的优势。为了使骨折愈合的并发症降到最低, 临床已经广泛使用可吸收材料, 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可吸收固定材料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性以诱导骨折断面的愈合, 生物相容性较好, 减少生物排斥反应, 不会产生应力遮挡, 可以自发吸收[4]。
在骨折的愈合过程中, 可吸收固定系统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性, 生物相容性好, 具有一定的可塑性, 在人體稳定6~8周后降解。可吸收固定材料的弹性模量于骨骼本身相似, 不存在应力遮挡效应[5]。由于可吸收材料在人体缓慢的降解, 可以将应力缓慢的转移到骨骼。可吸收固定材料在对骨骼生长发育无不良影响, 在小儿颅面外科及正颌外科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6], 对儿童骨质发育无限制性。
可吸收材料也有其不足之处, 可吸收固定材料较金属固定材料体积大, 脆性强, 预弯需要一定温度, 操作时间延长等, 如术中操作不当可致螺帽断裂, 对此术中应注意使用配套的器械[7, 8]。但考虑到可操作性、术后远期疗效以及儿童无生长限制性的特点, 可吸收材料治疗下颌骨骨折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综上所述, 采用聚(L-丙交酯-co-乙交酯)可吸收固定系统治疗下颌骨骨折是一种可靠的固定方法, 不仅可扩大口腔开口度、改善咀嚼效能, 还能缩短骨折愈合时间, 避免二次手术, 减轻了患者痛苦, 可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Bell RB, Kindsfater CS. The use of biode-gradable plates and screws to stabilize facialfractures. J Oral Maxillofac Surg, 2006(64): 31-39.
[2] 刘世军, 李向利, 王立军. 犬下颌骨骨折内固定术后应力遮挡效应的实验研究. 武警医学, 2012, 23(5):400-402.
[3] Leeds HC. Instability of the distaltibiofibular syndesmosis after bimalleolar and trimalleolar ankle fractures. J Bone Joint Surg Am 1984, 66(4):490-503.
[4] Singhal R, Singh V, Bhagol A, et al. Pediatric maxillofacial inju- ries-If a new look is required. Int J Pediatr Otorhinolaryn-gol, 2013, 77(8):1333-1336.
[5] 谢铁松, 雷如军, 邵义敏, 等. 不同固定材料对下颌骨骨折愈合的影响. 医学综述, 2015, 1(21):190-191.
[6] 易品诗, 邱丽华, 胡程晨, 等. 聚左旋丙交酯材料治疗下颌骨骨折效果的Meta分析. 华西医学, 2017(10):18-23.
[7] Hasenboehler E, Agudelo JF, Morgan SJ, et al. Treatment of complex proximal femur fractures by the proximal femur 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 Orthopedics, 2007(30):618-623.
[8] Rodriguez-Chessa J, Olate S, Netto HD, et al. In vitro resist-ance of titaniumand resorbable (poly L-co-DLlactic acid) os-teosynthesis in mandibular body fracture J. Oral Maxillofac. Surg, 2014(43): 362-366.
[收稿日期:2019-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