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家长早准备孩子早起步

2019-09-28 10:14赵石屏
中华家教 2019年7期
关键词:用脑幼小上学

赵石屏

有一位母亲曾经是清华大学的老师,她的儿子在幼儿园时表现非常优秀,获奖无数,但上了小学以后,竟然被认为“智力有问题”。这位母亲感到非常困惑,人也变得十分焦虑起来。还有一位年轻的妈妈,自己的孩子要上小学了,她在开学前失眠了整整一个月,总是担心她精心培养了六年的孩子不能像预期的那么优秀,如果孩子表现得不好,是不是表示自己的教育也是失败的……

由于这样的担心、焦虑、紧张,孩子上学没多久,有的家长就完全失去耐心,觉得孩子表现很糟糕,开始朝着孩子大吼大叫。其实孩子才刚刚上学,家长为什么就会这样情绪失控呢?这些都说明家长对孩子上学这件事情没有做好足够的准备。小学生家长与幼儿家长,二者的职责、压力完全不同,家长要做好角色转换;孩子上学,家长可能会失去更多的自由时间,要提前做好时间安排,并重新建立起适应孩子上学的家庭生活秩序;小学与幼儿园在学习方式、管理制度等方面有所不同,家长要对学校的制度化、规则化、复杂化有一定的了解和心理准备。

适应比分数重要

刚上一年级的孩子是什么状况呢?有的孩子分不清铃声是上课还是下課;有的孩子开学就把课本弄丢了;有的孩子认不清班级门口堆放的衣服是不是自己的,这样懵懂的孩子,怎么可能适应上学呢?孩子才6、7岁,每天要早起、按时上学,要记住老师布置的事情,要学会与同学共处,要学习许多新知识,没过多久,有的孩子就害怕上学了,拒绝上课、拒绝写作业,十分焦虑。这种不适应如果不消除,可能会持续很长时间,就像我们成年人曾经到过一个让自己不愉快的地方,也不会再想去那里一样。

不同的情况,孩子需要适应的方面不同。有的孩子要适应和家人分开;有的孩子要适应学校的多种规矩;有的孩子要适应必须写作业;有的孩子要适应没别人学得快。因为这些多种不同的困难,阻挡了孩子顺利完成“幼小衔接”,要想让孩子顺利跨过幼小衔接这道坎,家长应做到:预防入学焦虑,要从学前开始;在上学之初,需要有一个“半学习”的过程,促进孩子适应上学;家长要具有“慢教育”的观念。

预防入学焦虑症

分离焦虑是一年级孩子容易出现的适应困难,表现程度不一。强烈的不安全感、情绪失控让孩子完全无法适应上学。预防分离焦虑是儿童入学准备的一个方面。一般的入学焦虑,在老师和家长的鼓励中,会逐渐消失,孩子会愉快地融入班级,和全班同学一起步入学习的正轨。

入学适应要从学前开始培养

自理能力从4、5岁时开始培养,上学的时候就基本上准备好了;上学后在家长的鼓励中,自己完成作业、自己思考难题、自己想办法解决与同伴的矛盾。培养好的用脑习惯和专注力,并进行科学的智力启迪。

用“半学习”促进孩子适应

6、7岁孩子的神经系统还带有幼儿特点,容易疲劳,学习时间一旦超过他们大脑的负荷,他们就很难适应。所以上学之初,一年级孩子需要一段“半游戏——半学习”的时间,这样才能让孩子顺利渡过幼小衔接的阶段,适应学校上课、下课、作业、考试、开学、放假等一系列学习环节、作息规律。孩子能够达到学校的作息要求,能记住老师讲的课、布置的事情、能够安排好学习,不会因为玩耍忘记写作业,就基本上适应学校的要求了。

现在小学的放学时间是下午三点,放学之后,家长一定要保证孩子充分的玩耍、游戏、户外活动和体验锻炼的时间,一定不要继续让孩子坐在书桌前学习了。有的家长不懂“半学习”过程的重要性,总觉得放学没写作业就是浪费时间,于是自己布置作业,其实孩子上了一天课,脑力消耗很大,很疲惫,必须要放松心情、充分活动才能消除疲惫、恢复脑力,这样才能保持对上学的兴趣。只有少数的孩子能够很快适应学校,所以“半学习”的过程需要持续一至两年的时间。和女孩子比较,男孩子需要的适应时间会更长一些,所以家长们要有心理准备,而且要耐心引导孩子的适应过程。如果家长们急于求成,孩子可能会到中学都很难适应学校的学习生活。

要有“慢教育”的观点

教育是一个“慢活”“细活”,是积累点滴、逐渐生成的过程。这个过程有如万米长跑,从一年级开始,小学、初中、高中毕业要经过12年的时间。与又长又慢的过程相符的学习特点,是慢学习、慢教育。慢教育的理念就是用不着急的、包容的、温和的态度,始终鼓励孩子“不着急”“努力去做”。

“慢教育”的能力,就是能够从容应对压力、克服急功近利、保护孩子“慢慢学习”,每天都认真去做一件件具体的小事:坚持一个好的生活习惯、认真写字,做手工等,并慢慢地成长起来。慢慢学习不是降低效率,是尊重成长规律;慢慢学习不是消磨时间,而是学习只能慢慢来,要有适应过程。慢学习才是一种正常状态,才能学到有用的东西。家长具备了慢学习的观念,才会真正懂得适应远比分数重要,才会成为孩子慢学习

一个北大女孩的故事

一个女孩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北大物理系,毕业后到美国求学,获生物物理博士。她聪慧勤奋、学习优异,是老师频频赞誉的尖子生,是同学不得不服气的学霸。然而在学前,她既没上学前班,也没有提前识字、读拼音。那么她是怎样为学业优异奠定基础的呢?

就来给大家分享一下北大女孩儿家长的培养方法。

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家长可以在家里帮孩子做一切事情,但不可能到教室里去帮孩子听课写字、帮孩子拿出书本纸笔、到操场去帮孩子穿衣换鞋。然而上学之后,这些都是孩子在学校里要独自面对、独立完成的,所以自理能力强的孩子,能够紧跟上老师的节奏,能独立面对学习任务。的保护者。

孩子的幼小衔接,也是家长的幼小衔接。中国有句古话说:“至乐莫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面对孩子的学之初,家教要有足够的

北大女孩在四、五岁的时候,妈妈就开始教她自己洗头洗澡,吃饭的时候,要求她自己盛饭,吃完饭自己洗碗;自己的小房间自己收拾、布置,妈妈也总是喜欢鼓励她“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样就养成了习惯,也越来越能干。自理能力从四五岁开始培养,上学的时候就基本上准备好了,只有能够独立面对,才能长大。在独立面对中,孩子的学习能力和自信比同龄人发展得更好。

培养好的用脑习惯

北大女孩在两、三岁的时候,就养成了专心用脑的习惯。她看图画书的时候、玩积木的时候、剪纸的时候、画画涂鸦的时候——只要她在用脑,妈妈就把她的小书桌放到里屋去,与周围隔开,让她保持很专心的状态。家长自己也从不打扰她专心做事。心理准备,多学一些家教知识,读懂孩子的特点,提升自己的教育能力,尽可能避免教育失误,让孩子在学之初获得良好的起步。

“专注的孩子最可爱!”专注才有学习效率,才能解决难题。高三冲刺的时候,许多同学都熬夜,北大女孩却不超过晚上11点,因为专注,白天的效率很高。所以,专注用脑的学习习惯很重要。

科学的智力肩迪

北大女孩的智力开发不是从识字开始,而是从智力发展的起点开始的。“聪明”两个字是什么意思?耳朵灵敏叫作“聪”,眼睛好叫作“明”,好的开发智力的方法就是从感觉、知觉(视觉、听觉、触觉、体觉)开始,也必须从这里开始。智力准备,就是从多看、多听、多动手、多运动开始,充分调动这些感官的活动,才是好的智力开发。

猜你喜欢
用脑幼小上学
突破乡镇地区幼小衔接的瓶颈
做好幼小衔接,共促幼儿发展
近视
苦恼的“幼小衔接”
甜蜜欢颜
上学啦
什么是用脑过度
幽默与漫画
用脑与脱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