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冉
摘 要:伴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水运事业也随之得到了快速发展, 因此加快航道工程的建设步伐更为迫切。航道工程在实施过程中势必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本文就航道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应对措施。
关键词:航道工程;生态环境;影响;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U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73(2019)09-0108-02
航道工程建设主要是采取疏浚、炸礁、护岸、筑坝、航标维护等措施,提高航道维护水深、航道尺度,改善航行条件,扩大通过能力,以达到消除处于天然状态下的河流对船舶航行产生的浅、急、险等碍航现象。因此,基于航道工程可能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与危害,需要对航道工程附近环境制定相应保护、修复措施。
1航道工程建设现状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的意见》、《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内河水运上升为国家战略,“两横一纵两网十八线”成为内河航道体系主体。我国积极构建现代综合立体交通运输体系,加大内河航道建设投资力度,全国通航条件大为改善,长江黄金水道等内河水运建设取得重大进展,长江口12.5米深水航道全线贯通,“三大航运中心”建设稳步推进,三峡枢纽水运新通道和葛洲坝船闸扩能工程前期工作也在积极推动中,基本建成珠江三角洲、京杭运河和长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全国内河通航里程达12.4万公里,其中,新增及改善内河航道4181公里,初步形成了国家高等级航道网络。这都表明了我国水运事业的发展,在推进内河运输,加强各地区间的联系,促进经济均衡发展方面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同时也预示着我国航道工程将迈入发展新时期。
2航道工程对水生生态的影响
航道工程对河流水生生态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对浮游动、植物、底栖生物和渔业资源的影响,特别是工程炸礁对河流生态的影响。
2.1施工对藻类、浮游动物及底栖生物的影响
藻类植物、浮游动物以及底栖生物是自然水体的原始生产者,是水域内一种重要饵料,它们长期生活在水域底部泥砂等物体上,在挖泥和填抛施工过程中,随着水流改变,水质浑浊以及挖出底泥填抛等一系列作业影响,这些生物的种类数量、分布变化较大。
2.2施工对渔业资源的影响
在进行疏浚和填抛施工时,对鱼类的直接影响较小。但在打孔、起爆、清除的水下爆破施工过程中,由于水下爆破后,水域内重金属、有机物,水体的浑浊度等都发生一定的变化,对渔业资源会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尤其在水下爆破作业时,距爆炸中心20~40m以内,对鱼类致死率可达85%。另据国家海洋研究相关数据表明,在水深8~100m范围内,单次起爆用药量8~10kg的试验条件下,鱼、贝等距爆破点越近致死率越高。
3航道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1水环境影响
(1)水土流失:在施工过程中,遇到水流冲刷,如果对岸坡不进行及时处理与防护,将使大量泥沙流入河道,淤積河床,堵塞航道。
(2)施工期废水:工程施工生产用水主要用于施工机械设备运转以及航标船清洗,如果不进行处理将含有一定量的油污排入(或随雨水流入)河道,将会污染河道水质,增加水体中的石油类污染物;施工队伍的生活污水,包括餐饮废水、洗涤废水和冲洗水,尤其是施工现场清洗废水,其中含有较多的泥土、砂石和少量的地表油污,会产生一些悬浮物含量较高且极易沉降的无机砂粒及泥沙的废水,如果流入河道,将会污染水质。
3.2噪声影响
通过对施工噪声的分类和主要噪声源的分析,可以看出施工噪声源虽然较多,但从其噪声功率和工作时间来看,需要控制的各施工阶段主要噪声源如表1:
另外船舶噪声源主要有船舶柴油机、发电原动机、发电机、锅轮增压器、空气压缩机、泵、轴及螺旋桨、通风、空调系统等。
3.3大气环境影响
航道工程施工对空气的污染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施工作业产生的粉尘扬尘,增加局部范围内的空气中悬浮颗粒物的浓度,如施工期清理现场、平整场地、新建构筑物等施工行为产生的扬尘,进出施工场地的运输车辆引起的扬尘以及现场进行混凝土拌和作业等;二是机械、车辆排放的废气,机械排气会增加空气中的悬浮微粒、一氧化物和二氧化物等含量;三是作业人员生活产生的油烟废气等。
3.4固体废弃物
航道施工过程中,产生的生产生活垃圾主要包括一些生产废料以及危险固废。
3.5航道工程对生态影响
航道施工包括改变河道形式、枢纽建设、整治护岸等项目,这些都不可避免地会破坏地表植被的连续性和系统性。
4预防或者减轻航道工程对环境影响的应对措施
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污染防治攻坚战,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在乘船考察长江沿岸生态环境、江水污染治理、河势控制和护岸工程、航道治理、湿地修复等情况时,强调要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的号召,全面做好工程建设生态保护、推广清洁能源、港口船舶污染治理等交通运输长江大保护工作。
4.1按照环保要求,严格污水排放
按照国家环保督查要求,强化共抓大保护的整体性,通过采取施工前制定周密的施工计划,合理划分施工水域和航行水域,施工区域设置专用标志,发挥区域协商合作机制,取水口附近水域设置警示牌,禁止通航船舶锚泊、过驳或排放污染物等,降低船舶溢油事故发生、降低溢油事故对环境的影响,制定环境风险应急预案,建立健全生态补偿与保护长效机制。
(1)油污水处理措施:对于油污水的处理方法根据原理不同,采用重力分离法、气浮法、粗粒化法、过滤法、生物法、过滤法和吸附法进行处理。实际工作中,针对施工船舶必须根据《船舶水污染排放控制标准》(GB3552-2018),按照零排放的要求,启用船舶防污染设备。
(2)施工期生产废水处理措施:施工污水主要含泥沙、悬浮颗粒物和矿物油,建议车辆冲洗废水先经隔油池处理后排放。施工废水不得以渗坑、渗井或漫流方式排放,应有组织收集、经沉淀处理后排至下水管网。
(3)生活污水处理措施:按照相关生活污水的排放标准,未经处理的施工区生活污水,不得直接排入水体,应排入市政下水管网,若不具备相应条件,应设置污水处理设施;当生活污水量很小时,可采用沼气等净化池处理,或考虑建立二级处理设施;若生活污水量较少,又必须达到排放标准时,可采用组合式污水处理设备。
4.2优化施工进度,严格生态修复
合理安排施工进度,水下施工尽量避开丰水期,严格按照国家爆破安全规程,按照预防、减轻、修复和补偿的顺序提出针对性保护措施,以减少对水产养殖,特别是珍稀水生物产生影响。主动与附近渔民协商以减少渔业资源损失,调查炸礁点周围有没有鱼类索饵、产卵、越冬场,是不是主要鱼类的重要洄游通道,并采取避开鱼类集中产卵及珍稀鱼类的洄游季节施工,同时实行点炸试爆,以驱赶施工区域内的鱼类以及珍稀水生生物。
4.3制定控制标准,严格噪音排放
施工噪声主要来源于施工机械、车辆等,通过选用低噪声设备,再经距离衰减后,将减轻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1)优化总平布置。从总平面布置的角度出发,合理安排相关各功能区,将高噪声设备设置于离敏感点最远的位置,另外在绿化设计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设置隔离带种植绿化林带,以阻隔噪声的传播和干扰。同时在总体布置上利用建筑物、构筑物来阻隔声波的传播。
(2)加强治理。根据声音在介质中传播时,其能量随着距离的增加而衰减,以及声的辐射一般具有指向性的特点,将高噪声设备放置在车间内,并加装消声减振设施,降低噪声源强度,同时经过车间厂房隔声,场界噪声可以达标。
(3)加强管理。建立设备定期维护、保养的管理制度,以防止设备故障形成的非正常生产噪声,同时确保环保措施发挥最佳有效的功能;加强职工環保意识教育,提倡文明生产,防止人为噪声;强化行车管理制度,设置降噪标准,严禁鸣号,进入厂区低速行驶,减少流动噪声源。
4.4转变思想观念,强化责任意识
工程完工后,对施工临时占地区进行植被恢复,提高施工人员环境风险防范意识,清醒看到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明确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主体,强化责任意识,探索生态优先新路子,促进转型发展,采取适当的措施,加快技术改造,发展清洁生产,通过合理的生态恢复、补偿等措施减缓对生态环境影响,提升生态环境保护建设能力,限制排污总量,加大港口、船舶污染治理力度,加强港口、船舶污染物监测体系建设,推广清洁燃料使用以及港口岸电建设,做到人清、设备清、垃圾清、土地清,彻底根除污染隐患。
5结束语
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考虑,坚决把修复生态环境摆在推动水运发展的重要位置,共抓大保护,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提升航道工程建设绿色发展水平,解决对环境所带来的不良影响,努力探索出一条生态更优美、交通更顺畅、经济更协调、市场更统一、机制更科学、生态更优先的绿色发展新路子,努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水利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河流生态修复技术现状及展望[C].河流生态修复技术研讨会论文集,2005,3-9.
[2]居涛.航道整治施工噪声特性及其对长江江豚的潜在影响[D].中国科学院大学,2017.
[3]任全进,路奎,王立平,等.生态修复技术在河道水景中的应用[J].现代农业科技,2014,(9).
[4] 钱聪霞,赵孝孝.我国水利工程设计的现状及其改进措施研究[J].经济视野,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