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剑英
24小时便利店“便利蜂”外景
“欢迎光临!”
“来瓶啤酒!老样子,冰镇的!一块九的!”
晚上9点半,位于北京华清嘉园的24小时便利店“便利蜂”内,一位中年大叔撩门而入,爽朗利落地和店员打着招呼。大叔是位物业保洁员,为周边几栋大楼做保洁清理,晚上干完活,习惯来这里买啤酒。
店长张瑞宁很快从冷柜中取出一瓶啤酒,微笑着递给大叔。他的黑色工作服上印着一行橙色的字:“小小的幸福,在你身边。”
数月前,34岁的张瑞宁从一家国际餐饮集團跳槽到这家便利店,一个重要原因是“待遇比原来好很多”。他说,今年北京市政府出台政策鼓励繁荣夜间经济,24小时便利店是直接受益者。他负责的这家分店位置佳,周边年轻人多且消费能力强,夜生活丰富。这家分店业绩相当好,在公司内部属于头部区间。
当城市的夜幕降临,深夜便利店的灯光显得格外温暖,这些看起来不起眼的小店就像一个个容器,盛满了人与人之间的故事。
张瑞宁所在的便利店位于文化和商务气息浓厚的中关村商圈,距离五道口地铁站仅100多米。
这家店面积不大,门脸仅2米多宽,货架陈列略显拥挤,整体看上去朴素而低调。
入夜后,附近的写字楼里依旧灯火通明,各种颜色的美食店铺招牌闪亮,张瑞宁的便利店也热闹起来。
并不宽敞的店内,挤着9位顾客:两个背着双肩包、戴着眼镜的年轻女孩一起进门,买了同样的面包、酸奶和矿泉水,分开结账;一名脖子上挂着粗大银链子的男生和两名同伴旁若无人地高声说着话,径自走到冷柜里挑着食品和饮料;穿着棉质睡衣、趿着拖鞋的年轻妈妈牵着一个两三岁的小男孩……
“妈——妈——”小男孩奶声奶气的声音吸引了大家的目光:他手里拿着一支棒棒糖,正递给妈妈,眼神充满了期待。
妈妈附下身来,看着他的眼睛说:“妈妈给你买这个,你要乖,好不好?”
小男孩似乎不明白“棒棒糖”和“乖”之间有什么必然的联系,他眼睛扑闪扑闪地看着妈妈,抿着嘴不说话,委屈的模样将张瑞宁和顾客们逗乐了,店里泛起笑声。
看着自己的“地盘”上热火生意,充满温馨,张瑞宁心里涌出一股满足感。“我真的很愉快——发自内心地感到愉快。因为我们为顾客创造了便利,劳动有了价值,服务得到了回报,真的很有成就感。”
张瑞宁热爱自己的工作,就像热爱城市的夜晚。
小小的便利店里,货品陈列看似不经意,实则经过精心布置。比如,雨伞会放在最靠门的位置,快餐和酸奶一定挨得很近,避孕套会放在离收银台最近的货架……社区店会设置专门的调料区,满足小区居民日常所需。
张瑞宁说,他管理的这家店内,共出售上千种商品,其中“冷”和“热”两大类占了半壁江山。
店内有两面墙是冷藏柜,密密麻麻摆放着啤酒、饮料、酸奶、切片水果、三明治、饭团等,这是夏天的“宠儿”。
“热”也是刚需。7平方米的可视操作间内,分布着关东煮区、蒸品区、炸品区,以及盒饭快餐区。大门一侧的角落里,有自助现磨咖啡机和微波炉。
看着琳琅满目的餐食,有些顾客不知如何选择,张瑞宁会给出贴心的建议:给女孩子推荐颜值高、口感清淡的品种,给男性推荐口味较重、分量更足的品种。
张瑞宁常会招呼他们:“外面挺凉的,我们家有位子,要不要进来休息一下?”每次,他都能收获对方感激的眼神。
张瑞宁说,最近店里晚上卖得最火的食物是“小龙虾炒饭”,腌制过的小龙虾虾仁和米饭搭配,咸鲜微辣。“每天都不够卖的,今天最后一份晚上8点多就卖出去了,下一批已经在配送路上了。”
张瑞宁还提到了一种最具温暖特质的非食物类商品——暖宝宝。
他说,夏季多数分店都没有配送暖宝宝,即便有,也是放在打折区。但这家店,暖宝宝却摆在进门第一个货架上,是反季热销单品。
因为它紧挨着数家酒吧、饭店,不少大半夜喝冰啤、吃冷饮后闹肚子的顾客需要暖宝宝——往腹部一贴,很快便可缓解不适。
在店里,张瑞宁与很多陌生人的人生有了交集,也积攒了很多故事。
有一次,一个年轻女孩晚上捂着肚子来买暖宝宝,贴完继续回去应酬,张瑞宁有些心疼,好心劝了一句:“你干吗不早点走?女孩子熬夜、喝酒多不好。”女孩淡定回了一句:“不想把这份工作丢了。”
张瑞宁默然。
他也是北漂一族,跳槽前的工作常态是加班到夜里12点;现在也常值夜班,从住处到店里单程需要1个多小时,深知年轻人在大城市打拼的不易。
“她们又要化妆,又要喝酒,看着光鲜亮丽,其实挺累的。但每一个选择都有自己的理由,现在这么拼,也是为了将来过得轻松些,对吗?”张瑞宁似乎在自问自答,顿了一下,又微微一笑,“年轻人,努力挺好。”
张瑞宁觉得,有了情感的注入和互动后,他的工作不再那么辛苦和乏味,顾客在这里也不仅仅是完成一个冷冰冰的购物行为。
他说,公司要求店员在每一位顾客进门和出门时,必须热情喊出“欢迎光临”和“慢走,欢迎下次光临”,简单的两句话加上友善的互动,让无形的情感能量流动,令顾客觉得这个空间是温暖的、自己是被重视的。
最靠里的空间,有一个约4平方米的小角落,摆放着两张小方桌和4把小凳子,供顾客用餐和短暂休息,张瑞宁视其为“温馨的一角”。
一对情侣挑了饮料后坐在小桌前眉飞色舞地聊天,一位女孩独自在另一张桌子前神情忧郁地吃着盒饭……在张瑞宁眼中,这个小小的角落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
凌晨四五点,张瑞宁常会看到有人在店门口徘徊,那是从刚打烊的酒吧出来的客人,有人带着应酬结束后的疲惫,也有人失意、哭泣或放空。
张瑞宁常会招呼他们:“外面挺凉的,我们家有位子,要不要进来休息一下?”每次,他都能收获对方感激的眼神。
有人进来后选择趴在桌上睡一会儿,有人选择来一桶热腾腾的方便面,配上一包榨菜丝,将面条吸溜得动静极大……张瑞宁和小伙伴并不会去打搅他们,而是有条不紊做着自己的活计,迎接新的忙碌的一天。
张瑞宁说,店员给予温暖,也收获温暖。
有的顾客拿走货架上的一件商品,会主动整理货架;用餐高峰期,顾客会自觉将桌子收拾干净……这些小小的、不经意的举动,常让张瑞宁和小伙伴感动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