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十大育人”体系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创新

2019-09-27 06:38梁丽梅左海静杨海涛
新西部·中旬刊 2019年7期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梁丽梅 左海静 杨海涛

【摘 要】 通过积极构建“十大育人”体系,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育人过程认识创新;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一线人员管理创新。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具体实践内涵创新:课程育人质量创新;科研育人质量创新;实践育人质量创新;文化育人质量创新;网络育人质量创新;心理育人质量创新;管理育人质量创新;服务育人质量创新;资助育人质量创新;组织育人质量创新。

【关键词】 “十大育人”体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坚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切实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到教育全过程,牢固树立“以本为本”“立德树人”的工作理念,积极构建“十大育人”体系(围绕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课堂、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 体系),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育人过程认识创新;践行落实“十大育人”体系,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一线人员管理创新;科学运作“十大育人”体系,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具体实践内涵创新,筑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高地。

一、积极构建“十大育人”体系,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育人过程认识创新

2017年12月6日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司长张东刚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是质量提升工程的顶层设计,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的施工蓝图,其总体思路是聚焦短板弱项,坚持把破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作为目标指向,着力构建一体化育人体系,打通育人最后一公里。”

《实施纲要》详细规划了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十大育人”体系的实施内容、载体、路径和方法。高屋建瓴,对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育人过程进行总布局和总架构,破旧立新,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育人理念进行重新认识和改革创新。在认识上做到“三个坚守”。

坚守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的育人初心,全面提高培养新时代大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其成长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坚守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最大限度整合资源的育人阵地,围绕“育人合力、发力育人”的集体主义思想,形成上下齐心、内外并举的育人大格局。

坚守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十大育人”体系的育人实体,在强化“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等重大问题的解决实施上筑实育人血肉之魂。

二、践行落实“十大育人”体系,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一线人员管理创新

根据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计划,扎实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点提升一线人员,即辅导员、班主任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业务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培养,重点落实“两个坚持”。

1、坚持以“学工例会”为平台,锤炼工作品格。坚持辅导员、班主任工作例会制度,查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不足,交流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经验,探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

2、坚持以“思政讲坛”为依托,提高工作水平。整合校内外资源,加强交流与合作。邀请思政教育专家、辅导员年度人物等国内外、省内外、市校内外知名专家做工作指导和讲座报告,强化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论创新与实践运用水平。

三、科学运作“十大育人”体系,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具体实践内涵创新

1、课程育人质量创新

“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育改革,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于课堂教学各环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结合实际,专业班级配备班主任,高校班主任在职称上有教授、副教授和讲师,在学历上有博士、硕士和本科,在工作岗位上有教学一线教师和学生管理一线教师,班主任均担任不同的教学任务,如基础课、专业课、选修课、公共选修课等,积极拓宽教书与育人的“三大交流面”,即班主任和学生的交流面、班主任间的交流面、学生间的交流面,活跃所有班主任和所有学生的交叉互动。同时,也有其他教师的“思政育人”的渗透和影响,水到渠成的形成“课程思政”的模式创新。

2、科研育人质量创新

“高校发挥科研育人功能,培养师生至诚报国的理想追求、敢为人先的科学精神及严谨求实的科研作风。”做到“五化”“四确”要求,“五化”即:简化科研程序和环节,量化科研评价标准,强化学术评价方法,深化科研成果转化、应用和推广,优化科研创新人才和团队组合;“四确”即:引导师生牢固树立科学研究正确的政治方向、明確的价值取向、准确的学术导向和坚确的求实作风。

3、实践育人质量创新

科学理论是有效实践的先导,把实践教学作为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支教实习、课程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等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并实行“导师制”,加强教育教学实习指导。

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激发实践育人主体积极性,引导班级、团支部、社团、党支部等党团群组自主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参与实践的自觉性、积极性。加强社会实践基地建设,搭建实践育人平台,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健全课程体系,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建立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等推进实践育人。

4、文化育人质量创新

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育人方式,深入开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国学、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利用“我们的节日”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利用经典诵读、国学讲座、汉字书写规范、校园诗词大会等活动提升中文素养,增强文化自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省市校党史国史教育活动,繁荣校园文化,培育大学精神,传承先进文化,工作有方案、有成效。

5、网络育人质量创新

新时代是信息化共享的时代,也对育人提出了更高的网络教育标准和要求,积极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拓展网络平台,丰富网络教育内容,传播主旋律,弘扬正能量。利用各级各类网络平台和宣传载体推动思政工作与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及时推送和更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的图文和感悟,交流思想,互动心灵。做到舆论宣传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起到网络育人质量创新的良好效果。

6、心理育人质量创新

注重育心与育德相结合,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要充分发挥心理育人功能,积极搭建“心理育人质量目标工程”,充分利用各类资源如《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开放日、校院两级的心理沙龙等,培育师生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促进师生文化素质、德育素质与心理素质协调平稳发展。

7、管理育人质量创新

规范制度体系和指标,强化管理保障和手段,对学生科学有效的管理是对学生的负责,更是对教育的负责,是一个良心工程。必须毫不手软的强化行政管理人员,在“放管服”的基础上优化育人目标,尤其是继续落实辅导员与班主任双重管理机制,在辅导员的整体管理上,增强班主任的细化管理,和谐有序,统筹推进管理育人创新。

8、服务育人质量创新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高校“所有管理人员都要为一线教师服务”,突出服务育人的重要性。切实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身边的急事、难事、要事,以及学生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合理诉求,在关心人、帮助人、服务人中教育人、引导人。

9、资助育人质量创新

资助工作是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一环,始终秉承公平、公正和公开的原则,努力构建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参与的服务育人型资助工作体系,实现对所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全覆盖,切实帮助每位学生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无惧前行。积极联系校内外的勤工助学岗位,解决实际困难,同时,引导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更加专注自身的学业,在提升学业成绩的基础上,争取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等大额资助项目,给同学们树立学习的信心和目标。

同时,培养受助学生自立自强、诚实守信、知恩感恩、勇于担当的良好品质,形成“助困、育人、成才、反哺”的良性循环。

10、组织育人质量创新

充分发挥党团群组等组织在理论宣传、工作带动等优势,举办具有时代特色、符合大学生特点的文体活动,努力创造积极健康、催人奋进的校园氛围。利用群团组织的阵地作用,强化育人功能。例如,对提交入党申情书的学生开展个人和集体谈话,凝聚一批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优秀青年,发挥他们联系师生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增强学团活力,提高思政教育的影响力、辐射力、渗透力,推动组织育人创新。

作为一所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摆在首要位置,在各项工作中,切实发挥“十大育人”功能,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创新落地落实落细。

【参考文献】

[1] 中國教育在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规划“十大育人”体系. http://gaokao.eol.cn/news/201712/t20171206_1571669.shtml,2017-12-06.

[2] 穆成银.新时代大学生“十大”育人体系的研究[J].管理观察,2018(34).

[3] 张正光.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十大”育人体系的有效路径[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8(04).

【作者简介】

梁丽梅(1983.05—)女,汉族,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左海静(1980.01—)女,汉族,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杨海涛(1975.08—)男,汉族,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构建六大责任体系守住粮食安全底线
物质体相(宇宙 世界 生命)形成,以及运行体系
仁爱至和 笃行达慧——至和教育的理念体系与实践体系构建
论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师生沟通问题探析
团体动力学视域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课堂教学初探
红色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研究
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研究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三位一体”建体系 长治久安防哮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