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和”文化的当代追求

2019-09-27 06:38王倩
新西部·中旬刊 2019年7期
关键词:国际关系共同利益人类命运共同体

王倩

【摘 要】 本文阐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的思想渊源,提出了以中国“和”文化为核心,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策略。要向世界阐释中国文化,将“和”文化作为国际关系准则,用“和”文化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难题,用“和”文化维护世界文明多样性。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和”文化;共同利益;国际关系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经验与实践中总结并在21世纪初向全世界提出、倡导并推动的一种社会主义性质的价值理念。它的核心理念与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和”文化密切相关,是体现着中国智慧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产物,本文将就其联系与相互作用进行深入探究。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的思想渊源

“和”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源头,在不同的时代经历不同的变化也身处不同的地位,但是它的本质思想却在历史的长河中保存下来,在今天依然处于不可取代的地位,正如它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渊源。

1、中国“和”文化的真谛与精髓

中国“和”文化自春秋时期产生,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而不断地起起伏伏,有些内容在发展过程中被淘汰,而它的真谛和精髓却得以保留至今。对于“和”文化的真谛和精髓,众说纷纭,但也逐渐在探究过程中得到了总结,概括地讲,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天人合一、保合太和的宇宙观。这是和谐思想最典型的体现。“天人合一”是道教的理论基石,他们认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和自然万物的和谐交融。“保合太和”是《周易》中重要的哲学思想,意思就是说要保持长合从而达到大的和谐。中国的地理环境造就了中国传统的小农思想,人们靠天地生存,所以在中国传统哲学中,天人关系成为其研究的基本问题,强调人与天要和谐相处,只有人类尊重自然,自然才能造福人类。

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的价值观。“君子和而不同”是先秦儒家思想创始人孔子提出的,意思就是说君子在人际交往中能够与他人保持和谐友善的关系,但是在具体问题的看法上不一定要和别人保持一致。和谐不是整齐划一,不是千篇一律,是统一中带着差异,差异中带着统一。“和而不同”是人际交往、为人处世很重要的一条规则,在和他人的交往过程中,不要苛求别人的思想行为与自己保持高度的一致,也不用为了别人而改变自己原则性的思想。求同存异、兼收并蓄,在统一中保持多样,正是因为这一传统思想,中国的56个民族才能友好团结,共同形成丰富多彩的中华文明。

和为贵、泛爱众的处世哲学。我们经常用“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来分析一件事成功的可能性,可想而知,“和”对人们的处世态度影响极深。“和为贵”是儒家倡导的道德实践原则,“泛爱众”是指我们要对大众都保持一颗爱心,乐于帮助别人,只有自己主動去帮助别人,朋友才会亲近你,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别人才会主动给予帮助。为人处世,一定要以和为贵,时刻保持一颗善良的心。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思就是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地,君子处世也应该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发奋图强,坚持不懈。要想成为杰出的人就必须自强不息,坚持就是胜利,切不可半途而废。“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是说君子的品德应该像大地一样厚实才可以承载万物,我们在为人处世中要保持宽阔的胸襟,凡事不能斤斤计较,要懂得宽容,给别人留退路也是为自己留后路。二者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厚德载物的宽容精神就包含了“和”的内涵,我们要不断地发扬优良的民族精神。

天下大同、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孔子曾有个理想,就是建立一个“天下大同、人人为公”的理想社会,人人友爱互助,家家安居乐业,没有贫富差异,也没有战争,天下是每个人所共有的。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也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的世外桃源生活。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追求能建立一个和谐、自由、平等的美好社会,从古至今,建立一个“天下大同、天下为公”的社会一直都是人们心中一个美好的愿望。

2、中国“和”文化的影响

中国“和”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吸收壮大,对人类现实的非凡意义使其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从生活微小的交往到社会整体的交流它都无处不在,它凭借自己的影响力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屹立不倒。

在人和自然的关系上,主张“天人合一”。自然是万物之源,人是万物之灵,人与自然关系的最高境界是天人合一,人在自然界生存就必须接触各种人和物,人的态度会决定自然界的生存状态,但是如果人类对自然界不断地恶意破坏,就会遭到自然的惩罚,最终伤害到自己,所以要学会换位思考,在利用自然得到自己目的时也要回报自然,更好地与自然和谐相处。

在人与人的关系上,主张“和为贵 ”。人与人的关系是社会关系的基础。在现代生活中,“和”主要分为两种,一种就是不同质的事物在发展过程中不会影响其他事物,在同一个领域也能和谐相处。另外一种就是相互存在矛盾的事物在发展过程中共同努力克服矛盾,最终实现和谐统一。人是复杂的动物,在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矛盾是不可避免的,要想建立和谐的社会,就要解决好人与人之间的矛盾。

在国与国的关系中,主张“协和万邦”。四海之内皆兄弟,中国“和”文化认为各个国家各个民族都是兄弟关系,在交往过程中要平等相待,和睦相处。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人,更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国家、民族,各个国家民族在社会制度、语言文字、风俗文化、地理环境等多个方面都呈现出各自的特色,所以要互相尊重、互相学习。在发生冲突时,也要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矛盾,武力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要以德服人,在中国古代为了和周边修好,不惜进行和亲,文成公主进藏、昭君出塞都成为千古佳话。中华民族从古至今都是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是名副其实的礼仪之邦。

二、以中国“和”文化为核心,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策略

“和”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核心,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中国传统“和”文化思想精髓的继承与升华。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道路上,中国将会继续探究努力,同时也希望世界各国各地区也能积极的参与进来,共同努力,共建繁荣。

猜你喜欢
国际关系共同利益人类命运共同体
论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
政治学视角下公共权力的目的分析
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的中国外交顶层设计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原因和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霸权秩序”的国际关系多维度视角探析
以“文化多样性”国际机制支撑“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浅议英联邦诸王国的主权沿革
担和平崛起大国形象,建和平稳定中日关系
以“人类命运共同体”引领世界秩序重塑
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发展前景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