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养民教民”哲学视角下的脱贫攻坚路径探索

2019-09-27 06:38杨涛
新西部·中旬刊 2019年7期
关键词:脱贫攻坚

杨涛

【摘 要】 本文借鉴中国古代的“养民”、“教民”思想,对新时期打赢脱贫攻坚战极具指导意义。要打赢脱贫攻坚战,既需要输血“养民”,更需要造血“教民”。在“输血”养民方面:一是要明确“养民”范围,二是要精准“养民”措施,三是要“输血”配置资源。在造血“教民”方面:一是要注重扶志扶智,二是要抓党建促脱贫,三是要推进乡风文明,四是要注重人才培育。

【关键词】 “养民与教民”;脱贫攻坚;路径

十九大报告指出:“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要确保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实现由“输血式”扶贫到“造血式”扶贫最终“共同富裕”的彻底转变,这与儒家传统文化中养民教民思想不谋而合,因此,脱贫攻坚既要“养民”,也要“教民”。

一、“养民”、“教民”的理论渊源

“养民”立足于思想层面与理念层面,是指千方百计满足人民的生活需要,最大限度的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教民则进入制度层面与实践层面,是指对人民施行教化,从而为实现社会稳定、国家安定打下基础。即由形而上之“道”进入形而下之器,从而在经济上、社会上真正实现“以民为本”。

春秋时期,孔子提出“养民”、“教民”思想。孔子主张经济上养民惠民:“养民也惠 。”(《论语·公冶长》)、“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论语·颜渊》)“因民之所利而利之 。”(《论语·尧曰》)。孔子认为教化百姓始终是十分重要的问题,进而提出富民教民的思想:“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论语·子路》)[1]

孟子进一步提出“养民”和“教民”的具体仁政纲领。为了达到“养民”目的,孟子提出“制民之产”的具体主张:“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也轻。”(《孟子·梁惠王上》) 。孟子认为教民比养民更加重要:“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孟子·尽心上》)。孟子主张在“富民”基础上对百姓进行道德教育:“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载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上》)。并将教民的方法归纳为五种:“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2](《孟子·尽心上》)

中国古代的“养民”、“教民”的思想对我们当下打赢脱贫攻坚战极具指导意义,主要在于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高度契合,达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贫困人民不仅要过上富裕的生活,还要精神富裕,这样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脱贫。其次,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需要外因与内因共同发力。贫困人口既是脱贫攻坚的对象,更是脱贫致富的主体。只有充分发挥贫困户主体能动性,提升贫困人口教育程度、思想水平,提高劳动技能和就业能力,脱贫攻坚目标才能实现。最后,面对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的新变化,亟需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只有深刻认识东西部区域发展的不均衡性所带来的严重问题,把握好主要矛盾的变化规律,从影响贫困的根源性实际制定解决方案,才能补齐短板,彻底消除贫困,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

二、脱贫攻坚需要输血“养民”

打赢脱贫攻坚战,要善于运用哲学思维的方法,既讲“两点论”,又讲“重点论”,善于牵住“牛鼻子”,围绕“精准”要义,对症下药、靶向治疗,确保扶贫扶到点上、扶到根上。

一是要明确“养民”范围。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全面看问题,树立全局观就是要系统、完整、全面的看待事物。只有全面系统分析我国当前新时期的脱贫形势,进一步精准扶贫对象,才能摸清贫困底数,找准致贫原因,实现贫困人口精准脱贫。特别是对于以西部地区为主的集中连片的深度贫困地区、贫困发生率较高的深度贫困县、贫困村,在识别贫困对象时,要做到严格程序,公平公正,确保识别精准。通过群众评议、入户调查、公告公示、抽查检验、信息录入等,完成建档立卡工作;同时建立贫困户的信息网络系统,全面准确掌握贫困人口动态信息,实现扶贫对象有进有出、扶贫信息真实可靠。此外,在识别和退出过程中坚决度绝村干部优亲厚友现象,确保扶贫路上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只有精确“养民”范围,精准确立扶贫对象,才能集中力量解决好主要矛盾,以更加精准和强有力的举措推动脱贫攻坚的稳步前进。

二是要精准“养民”措施。坚持唯物主义观点,坚持一切从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实际出发,做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方法与问题的统一,实事求是,稳步推进。当前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就是围绕主要致贫原因,对症下药,分类精准施策。宏观上我们要注重整体联动,打破原有县乡村行政界限,实施区域性扶贫开发,着重解决制约发展的产业建设、基础设施、社保服务等方面的问题,最大限度实现整体脱贫,不断提升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微观上必须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做到"一户一策,分类施策”,不断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确保他们增强幸福感、提高满意度。

三是要“输血”配置资源。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矛盾具有特殊性,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同一事物矛盾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要求我们要树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哲学思维。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也要結合客观实际,做到因地配置资源,因人因户施策,不能盲目“一刀切”。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创造性地贯彻好各项政策的落实。重点是加大资金投入,整合涉农资金,精准配置资源,实施扶贫项目。重点围绕“八个一批”,推进资源整合,在用好扶贫专项资金的基础上,项目资金重点向贫困村倾斜。努力实现贫困地区人民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同时要注意平衡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确保扶贫项目精准落地,持续有效。

三、脱贫攻坚更要造血“教民”

辩证法告诉我们: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脱贫攻坚只有在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在他们自力更生、努力奋斗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党和政府的外力帮扶作用,才能彻底打赢脱贫攻坚战役。因此我们必须在输血“养民”的同时,更加注重造血“教民”。

一是要注重扶志扶智。扶志,就是要把贫困群众自己主动脱贫的志气“扶”起来,把“内因”激活起来,消除“等靠要”思想,增强脱贫致富的主观能动性;扶智,就是要加强对贫困户的技能培训,让其学好用好技术致富,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增加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帮扶人要充分发挥实践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加强教育引导,同时强化对贫困地区的教育和技能培训,不断提升群众的文化素质与职业技能,激发他们发奋脱贫的劲头,使其内在精神富有,才能真正实现脱贫致富。

二是要抓党建促脱贫。运用普遍联系观点,抓好党建以促进脱贫攻坚工作,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关于脱贫攻坚重要讲话精神,增强贫困户自力更生、奋力脱贫的信心决心。坚持党员示范、干部带头,充分发挥能人大户帮富、带富示范作用,影响和带动群众追求健康文明生活方式。以发展壮大村集体扶贫项目为抓手,发动贫困户参与其中,按劳计酬,提升贫困户参与感和获得感。

三是要推进乡风文明。要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制定完善乡规民约,大力整治陈规陋习,促进贫困地区移风易俗。坚持以文化人,聚焦脱贫攻坚生动实践,结合传统文化和当地风俗,创作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为农民群众凝聚正能量。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注重传承好家风好家训,培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的文明乡风,从根本上斩断贫困代际传递。

四是要注重人才培育。实施人才驱动战略,引进人才到农村开展服务,强化贫困群众发家致富的技能;普及贫困地区高中阶段教育和职业教育,提升贫困地区贫困人群就业创业能力。此外要补齐贫困地区办学条件和硬件配置,不断提高贫困地区人口思想水平和文化素质。

【注 释】

[1] 杨朝明.论语诠解[M].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2013.82-105.

[2] 万丽华,蓝旭.孟子[M].北京:中华书局,2016.69-86.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刘云山等.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 彭华.民惟邦本  本固邦宁[M].武汉:武汉科技大学学报,2017.

[3] 何东.传统文化中“富民、惠民、教民”思想的現代启示[M].黄海学术论坛,2016.

【作者简介】

杨 涛(1985—)女,汉族,陕西子长人,延安大学政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2017级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

猜你喜欢
脱贫攻坚
浅谈农民专业合作社在脱贫攻坚中作用
加快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之浅见
脱贫攻坚战中媒体的职责与使命
关于溆浦县脱贫攻坚工作的探索和思考
河北省开发性金融扶贫浅议
为贫困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闯出新路
打赢脱贫攻坚战,民主党派如何作为
十八届五中全会以来的脱贫攻坚——基于新闻联播相关报道
走出一条具有甘肃特色的脱贫攻坚之路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