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州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教师可具体从以下六方面在语文课堂中进行人文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语文学科教学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教育任务。语文教师要以课堂教学为阵地,积极主动地挖掘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持之以恒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1.品析词句,感受爱国之情。在课堂教学时,要抓住文中的字、词、句,通过品析去感受爱国之情。如在教学《詹天佑》时,引导学生先从课文中找出能体现詹天佑的杰出句子,然后说说你从这些句子中得到的感受。
2.运用语文教材中的插图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语文新教材中有些插图生动形象,展示着自然美、社会美和人文美;有些虽然线条简单,但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把握文章的思想,体会作品的情感,有明显的提示、促进作用;有些还能陶怡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珍惜幸福美好生活的激情。
百善孝为先,孝,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心是子女回报父母养育之恩的一种深沉的責任感。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语文课的德育功能,及时有效地渗透孝心教育,引导学生体会父母对自己的一片爱心、苦心,让学生学会爱父母,让学生学会尽孝心。
鲁迅曾说:“浪费自己的时间等于慢性自杀,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谋财害命。”这充分说明了时间的重要性。如在学习朱自清的《匆匆》时,可让学生反复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作者在时光面前的困惑、难过、无奈与最后在时光不复返中觉醒,体会作者感觉时间流逝而自己没有作为的伤心,及作者想珍惜时间的情感,从而激发学生珍惜时间的情感。
我们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优越的生活条件和父母的精心照顾、培养教育,使他们有聪慧能干等优点,但同时也有个性强、突出自我和骄纵任性等缺点,以自我为中心的表现特别严重。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懂得个人服从集体的协作关系,要有团结合作,互帮互助的集体主义观念呢?如学习《斑羚飞渡》时,启发学生思考在现实生活中,是否需要文中的集体主义精神,让学生比较后谈认识,让他们明白生活少不了这种团队合作、自我牺牲和集体主义精神。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环保已经成为与人类休戚相关的热门话题。实践证明,搞好环境保护要靠管理,靠科学技术,更要靠不断提高全民族的环保意识。而学校教育首当其冲要承担起培养下一代人环保意识的任务,因此,有必要在语文教学中结合教材渗透环保教育。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世界各国共同推崇的道德品质。学校是传播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阵地,教育工作者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但目前一些学生对诚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存在一些诚信缺失的现象,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课文适合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我们多一些诚实的面容,多一些守信的品质,就能堂堂正正地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