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红兵
语文在我国的教育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语文对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理解能力有非常大的帮助。随着时代的发展,现有的语文教学策略已经越来越跟不上时代的脚步,迫切需要改变。如何让学生们更有兴趣地去学习语文,学习里面的精髓,成为每个语文教师都在思考的问题。在现实中,不是每一位学生都对语文学科兴致勃勃,在很大程度上,教学方法是关键。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要准确无误地把握学生的所思所想,从而培养学生喜欢语文科目的兴趣。教师要做到了解学生,读懂学生,让教学效率实现质的提升。下面我从三方面论述观点。
古诗作为中国经典代表文化之一,其历史悠久,内容耐人寻味。古人思想常有寄托,但都是点到即止,如同中国画非常注重作品中的“空白点”,这都是作者有意无意留给读者想象和发挥的空间。根据伊赛尔的“接受美学”的学说,好的作品的意义都是读者自己发掘出来的,而作者就是让作品存在许许多多的空白,在外在上表现为完美,在内在上引发读者的无限想象。因此,在学习古诗词的时候,学生们不能压抑自己的想象,要大胆地猜测诗人想要表达的意思。当然,每个人的理解可能不尽相同,这不一定是理解错了,而是理解了诗人表达的另外一层含义。在学习中要多多交流,当发现自己是因为对某些字词的理解错误而出现的新想法的时候,就要想想自己是不是真的理解错了。
现代教育技术的制高点,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现代教育。随着国家对教育投资比重的增大,中小学已经开始享受到多媒体技术带来的便利。多媒体技术走进我们的课堂,以动静皆宜图文并茂相结合贯穿整个课堂,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使课堂教学进入一个全新的境界,让学生体验到多媒体的魅力所在;用多媒体技术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让学生在上课时紧跟教师的步伐,一整节课都在听课的状态当中,这样就能够使多媒体在课堂当中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例如我在讲“中国传统文化”这一课时,在讲完课本知识内容后,把重点知识通过板书的形式写出来。之后我会找一些传统文化的视频来给学生们观看,当然里面的内容也要符合今天的教学内容。比如,在讲中国历史优秀人物时,我会找来几段动画片,里面的内容是《邹忌讽齐王纳谏》《曹刿论战》等故事,把这些故事的起源、经过、结果都通过视频让同学们了解清楚,让他们更加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通过看视频与板书的教学方式有利于让学生更快吸收课本里的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在初中教育活动中,因为缺少写作经验,学生们无论是词语的积累还是优美句子的运用都是少之又少,因而在写作时学生通常不知所措,这时就需要教师引导,倡导学生把自己今天的所见所闻写出来,把今天所有的情感都表达出来,让学生们把自己的真实情感都抒发在写作之上,让写作成为学生们表达自己情感的一个桥梁。这种做法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学生写作的興趣,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长期下去,教师也可以观察出学生的变化与进步。
例如:学生在写作时,决不能不着边际胡编乱造。因其年龄小,社会经验与生活阅历等各方面都比成年人少,他们所想出来的东西往往脱离现实,所以教师就要更为重视写作以真人真事为主,积极引导学生往正确的方向去发展。比如,无论在生活中还是课堂上,我都会引导学生走进真实的生活,从生活中获取实实在在的素材,以及要求学生在平时能自觉地多听,并随时记录下来,细致地观察,并写下自己的感受,自觉多读,读时要抄、思、背相结合。总之,无论是听到的、看到的,凡是有意义的内容,都要及时记录下来,点点滴滴,哪怕是一句话,记得多了,不仅能丰富写作素材,用更好的例子、语言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情感,还能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要用心去感受每一位学生的成长进步,而不是抱着今天的教学任务完成就可以对任何事情都不管不顾的态度。教师要多关心学生的各方面发展,除此之外,在课堂当中也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方法,让学生们感受到课堂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