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企业班组安全绩效与安全行为的关系研究

2019-09-27 06:27:40郭慧敏成连华
煤矿安全 2019年9期
关键词:矿工班组量表

郭慧敏,成连华,赵 帅

(1.西安科技大学 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陕西 西安710054;2.华陆工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陕西 西安710065)

2017 年,我国煤炭行业百万吨死亡率为0.106,创历史新低,但较煤炭工业发达国家相比,依然存在较大差距。研究表明,我国煤矿各类事故中有约90%的事故起源于班组,80%的事故是由于违规操作、违章指挥、安全隐患没有得到及时排查以及其它班组及班组内员工的不安全行为而造成的[1]。班组作为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的基本组成部分,时刻处于生产的第一线,班组员工直接受到各类事故的威胁。目前关于安全生产绩效和安全生产行为的研究成果较多,但学者们普遍关注员工的个体行为,较少研究班组行为在事故致因中的作用及对安全生产绩效的影响。因此围绕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绩效与安全生产行为之间的关系展开深入研究,为有效提升煤矿企业班组安全生产绩效提供理论依据。

1 相关理论基础

1.1 班组安全生产绩效

传统理论上的安全生产绩效通常是以生产过程中的职业危害或事故造成的后果来计量的,尽管此方法可以从伤害事故的角度较好地反映安全生产绩效,但缺乏安全行为对安全生产绩效提升作用[2-4]。根据以往研究,单单是生产事故统计并不能反映企业的现实情况,也不能发挥安全工作的预防作用,因此借鉴刘素霞[5]的研究将班组安全生产绩效定义为:煤矿企业班组安全生产绩效是一段时期内事故发生、职业伤害情况与班组安全系统整体运行状况的综合。班组安全生产绩效分为安全后果和安全系统运行效果2 个维度。安全后果反映的是班组发生事故的概率及事故发生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影响等情况;安全系统运行效果反映的是班组在生产过程中实施的安全预防措施、与员工之间的安全沟通、安全规章制度等安全系统的实际工作状况。

1.2 班组安全生产行为

组织安全生产行为的概念最先是由国内学者潘家怡[6]提出,随后,温渡江、傅贵[7-8]等学者对其进一步研究。将班组安全生产行为定义为:班组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为实现其安全目标而做出的指挥、监督、沟通、预防等一系列活动的总称,其中包括班组为预防事故而做出的安全检查、隐患排查、班前班后会、安全监测与监控、安全教育培训等行为。

班组安全生产行为分为安全培训行为、安全监管行为和安全预防行为3 个维度。安全培训行为旨在通过定期培训考核增强员工安全意识,提高员工安全认知能力、安全操作水平等;安全预防行为旨在通过严格开展班前班后会,设置必要的安全防护装置,对各类机械设备定期进行检查与维护等行为;安全监管行为旨在通过设置必要的管理机构和专职安全人员,制定安全目标、安全规章制度和奖罚制度等行为。

1.3 矿工安全生产行为

对于员工安全生产行为的概念,部分学者认为其是指员工在工作中遵守安全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并能在适当的时候做出有利于自身安全、他人安全及设备安全的一切行为的总称[9-10]。将矿工安全生产行为定义为:煤矿企业班组员工在工作中遵守作业规程,参与改善班组安全生产状况做出的一系列可避免事故发生的行为的总称。安全参与行为包括矿工主动参与班组的安全决策、参与管理、参与监督,主动与身边同事及班组长进行安全沟通、发现危险及时上报等;安全遵守行为包括矿工在工作过程中遵守安全规章制度、规范操作,执行管理层的安全指令、配合日常安全检查等。

2 研究方法

2.1 问卷调查

研究的潜变量班组安全生产绩效、班组安全生产行为以及矿工安全生产行为的数据无法从公开资料中直接获取,因此对各潜变量进行测量量表设计,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潜变量的数据。通过参考相关文献以及对3 个潜变量概念的界定、维度的划分,从煤矿班组的角度设计对应的问题对这3 个潜变量进行测量[11-12]。问卷采用Likert 五点式计分法,每个分值代表调查对象对题项所描述事实的赞同程度,评价尺度“非常同意”、“同意”、“一般”、“不同意”和“非常不同意”分别记为5 分、4 分、3 分、2 分和1 分。研究选取2 个国有煤矿的班组进行抽样调查,以班组一线矿工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350份,全部回收,去除回答不完整、选项重复问卷,最终有效问卷312 份。

2.2 信效度分析

信度是指量表内各题项对潜变量测量结果的一致性程度,能够反映量表中的题项是否针对相应的潜变量或潜变量的某一方面。Cronbach α>0.80 表示量表可以较好地测量潜变量,具有实际使用价值。运用SPSS21.0 软件对问卷数据进行可靠性分析,得到班组安全生产绩效量表的Cronbach α=0.833,班组安全生产行为量表的Cronbach α=0.855,矿工安全生产行为量表的Cronbach α=0.826,均大于0.8,可见量表具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

班组安全生产绩效与班组安全生产行为属于团队层面变量,需要进行聚合检验,检验结果发现2 个量表的聚合检验指标rwg、ICC(1)、ICC(2)均符合判断标准,说明2 个量表由个体测量聚合到团队层面是有效的。对各量表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发现班组安全生产绩效量表共提取出2 个共同因子,可以解释潜变量班组安全生产绩效的总变异量为64.738%;班组安全生产行为量表共提取出3 个共同因子,可以解释潜变量班组安全生产行为的总变异量为57.629%;矿工安全生产行为量表共提取出2 个共同因子,可以解释潜变量矿工安全生产行为的总变异量为59.940%,各量表的建构效度良好。

3 结构方程模型构建

3.1 概念模型

班组安全生产行为属于组织行为,矿工安全生产行为属于员工个体行为。员工个体行为受组织行为的影响制约,组织行为由员工行为来体现,两者之间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员工积极主动地参与企业组织的安全活动,配合组织的安全管理,能够促进企业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实现安全生产目标。而企业班组的工作环境较差,危险因素复杂多变,是各类事故频发的原因,需要矿工主动参与班组安全会议、安全教育培训、与周围同事积极沟通、发现危险情况主动上报,预防或避免生产事故的发生,进而改善班组的安全生产绩效[13]。因此,班组安全生产行为一方面直接影响班组安全生产绩效,另一方面通过矿工安全生产行为对班组安全生产绩效产生影响。为了研究煤矿企业班组安全生产绩效、班组安全生产行为及矿工安全生产行为这3 个潜变量之间的内在关系,结合Dearmond、汪刘菲等人[14-16]的研究,提出变量之间存在以下假设:

H1:班组安全培训行为对矿工安全参与行为与安全遵守行为产生积极显著的直接效应;H2:班组安全监管行为对矿工安全参与行为与安全遵守行为产生积极显著的直接效应;H3:矿工安全参与行为与矿工安全遵守行为均能显著负向预测班组安全后果;H4:矿工安全参与行为和安全遵守行为对班组安全系统运行效果产生积极显著的直接效应;H5:安全预防行为能显著负向预测班组安全后果;H6:安全预防行为对班组安全系统运行效果产生积极显著的直接效应;H7:安全培训通过安全参与和安全遵守行为对生产后果与系统运行效果产生显著间接效应;H8:安全培训通过安全参与和安全遵守行为对班组安全系统运行效果产生显著间接效应;H9:安全管理通过安全参与和安全遵守行为对生产后果与系统运行效果产生显著间接效应。基于以上变量间的关系假设,建立的煤矿企业班组安全生产绩效与安全生产行为关系的初始概念模型如图1。其中“+”、“-”分别代表变量间的关系是正向和负向。

图1 班组安全生产绩效与安全生产行为关系的概念模型

3.2 模型验证

运用AMOS17.0 对班组安全生产绩效与安全生产行为关系的概念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概念模型整体拟合度较好,但模型中有5 条路径的系数未达到显著性水平,经过模型修正得到最终结构方程模型如图2。

3.3 结果分析

运用AMOS17.0 对模型中包含的潜变量间的效应进行分析,进而探讨变量间的影响效应情况,潜变量间的标准化总效应见表1。

图2 班组安全生产绩效与安全生产行为关系模型

表1 潜变量标准化总效应表

1)班组安全生产行为对矿工安全生产行为的效应分析。班组安全监管行为对矿工安全生产行为的总效应(安全遵守行为和安全参与行为总效应之和)远大于安全培训行为对其的总效应。班组安全监管行为贯穿于班组安全生产全过程、全时段,对矿工安全生产行为的影响是持续性的,而安全培训只有在特定时间才会进行,对矿工的影响是非持续性的。安全监管行为对矿工安全参与行为的直接效应(0.655) 小于其对矿工安全遵守行为的直接效应(0.712)。在班组安全管理下,员工被动地遵守各项安全规章制度,但由于惰性心理,以及对安全的不重视等多种原因,员工很少主动去参与安全相关事宜。

2)矿工安全生产行为对班组安全生产绩效的效应分析。矿工安全遵守行为对安全后果的直接效应(0.322)显著大于其对班组安全系统运行效果的直接效应(0.221),说明矿工的安全遵守行为虽然能促进班组安全生产绩效的提升,但是其对安全后果和安全系统运行效果的作用有所差异。矿工的安全遵守行为能促使班组安全措施持续改进,对班组安全系统运行效果产生影响,而其能更加有效地减少班组事故发生率和事故损失,所以对安全后果的影响更大。

3)班组安全生产行为对班组安全生产绩效的效应分析。班组安全监管行为间接影响班组安全后果,其总效应为0.227。一方面矿工在工作过程中时刻受到班组安全员的监督和安全规章制度的约束;另一方面,良好的班组安全管理氛围可以提高矿工安全遵守的积极性,进而提升班组安全生产绩效。班组安全监管行为直接或间接影响班组安全系统运行效果,其总效应为0.446;班组安全培训行为间接影响班组安全系统运行效果,其总效应为0.134;班组安全培训行为直接或间接影响班组安全后果,其总效应为0.520;班组安全预防行为直接影响安全后果和安全系统运行效果,总效应为0.343 和0.584。

4 结 语

煤矿企业班组行为是矿工行为的宏观反映,矿工行为是班组行为的具体体现,两者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直接或间接影响班组安全生产绩效。班组安全生产行为对安全生产绩效的影响效果从大到小依次为:安全预防行为、安全监管行为、安全培训行为。其中,班组安全预防行为直接影响安全生产绩效,班组安全监管行为和安全培训行为直接或间接通过矿工安全行为影响班组安全生产绩效。煤矿企业可以通过加强班组安全生产行为,尤其是加强班组安全预防行为,来提升班组安全生产绩效,同时必须注重对矿工行为的有效制约与正确引导,激励矿工的安全遵守行为与安全参与行为。

猜你喜欢
矿工班组量表
“党员进班组”促进班组建设的探索和实践
中国核电(2021年3期)2021-08-13 08:56:04
金牌挖矿工
“4+1”班组运行见实效
老矿工的家国情怀
中国盐业(2018年16期)2018-12-23 02:08:34
矿工老李
三种抑郁量表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分析
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的编制
心理学探新(2015年4期)2015-12-10 12:54:02
创建“放心满意班组” 打造精品班组品牌
学习月刊(2015年6期)2015-07-09 03:54:06
中学生智能手机依赖量表的初步编制
PM2.5健康风险度评估量表的初步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