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志荣
摘要:班主任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参与人员,其教学方式的科学性与否直接关乎教学质量,所以在日常教学中必须要采取科学措施来加强学生德育教育管理,特别是对于我国小学教育阶段的学生来讲,提高道德水准和人文素养对其未来成长非常重要,可以说会让其受益终身。本文就巧用激励策略提升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有效性加以分析,希望以下论述内容能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依据,且培养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品质。
关键词:激励策略;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有效性
小学教育阶段的孩童思维方式存在局限性,不能够正确区分事物的好与坏,这就需要班主任发挥自身职能作用,加强对学生德育教育指导,不断提高其道德品质和学习成绩,而要想推动德育工作有序展开还应当巧用激励策略,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品质,且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和价值观念,对于学习中所遇到的困难也能够勇于挑战,主动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最后,借助激励策略推动德育教育工作有序展开。
1 注重因材施教加强德育
不同的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存在着差异,这就需要班主任采取因材施教策略来加强德育教育指导,当然,也要巧用激励措施来推动德育工作有序展开。本身小学教育阶段的学生就比较贪玩,这更加会加大德育教育工作难度系数,所以我们可以借助激励策略来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度,使其能够主动参与到德育教育工作中来。同时也要确保学生拥有独立自主学习的空间,这样才能够发挥因材施教教育学模式的最大化作用,让他们的综合素质和道德品质得到全面提升。比如,为了让学生了解如何与他人友好相处,班主任可以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德育教育指导方案,对于成绩优异者应给予鼓励和赞美,不断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更好的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如此一来,既可以推动德育教育工作顺利有序展开,也可以发挥激励策略的作用和价值,且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方位发展[1]。
2 适时给予激励满足需要
小学班主任在进行德育教学过程中,还应当掌控好激励的力,本身激励就是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独立性,而不是为了满足他们的虚荣心,所以把握好时机并给予激励显得非常重要,这对提高德育教育工作实效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错误应及时的指点出来,有助于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之处,待其改正后应及时给予恰当的鼓励,即使是简单的口头赞美或者是眼神的交流,都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也可以让其产生虚荣感,进一步化内力为动力,更好的参与到德育教育活动中来。其次,在德育教育过程中,班主任也要细心观察学生,以便于掌握他们的一举一动,这样才能够在一个恰当的时间给予激励,不断提高他们的学习自信心,避免学生心理产生不良情绪而影响课堂质量。
3 确保激励方式的合理性
现如今,德育教育已经成为教育事业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非常重要,同时随着新课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小学班主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日常德育教育工作中应巧用激励策略加强德育指导,也要确保激励方式的合理性,倘若激励方式过于单调,不能获得最理想化的教育效果,对学生未来学习成长也也是不利的。所以要确保激励方式的多变性和合理性,针对不同学生应采取不同的激励方式,以便于满足大部分人员的学习需求。其次,對于性格内向的人员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激励方式,进一步打开他们的内心世界,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此外,实际德育教育过程中,也要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来展开德育教育指导,进而借助激励策略提升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有效性。
4 联系实际生活展开德育
生活中往往蕴含着大量的德育教育知识,可以说德育教育与我们生活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小学班主任日常德育教育工业中,还应当联系学生实际生活展开教育指导,积极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引导他们建立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观察身边的事与物,能够从中挖掘出德育教育知识,也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比如,在家中应主动帮助父母分担一些家务,进而不断提高其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当然在校内也要引导他们保护环境,可以通过以身作则来为学生树立良好榜样,比如,当班级地面出现纸屑时,可以主动弯腰拾起并投入垃圾桶内,这种行为举止可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使其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主动维护班级环境卫生,如此一来,借助激励策略实现德育教育的目标。
5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班主任要想推动德育教育工作有序展开,应注重因材施教并适时给予激励,以便于满足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同时也要确保激励方式的合理性,且联系实际生活展开德育教育指导,只有做好这几方面的工作,才能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以及道德品质,充分发挥激励教学策略在德育教育工作中的价值,为教育事业发展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何雄志,巧用激励策略提升班主任德育工作有效性[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08): 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