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莹
核心素养,这个教学新词在我们教学改革的“热搜榜”上,可谓高居不下,其讨论与探究的熱度、广度、深度,一直位居前列,受到社会各界与广大教师的广泛关注。那么,何为小学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能力,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创新精神、合作精神;选择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凝聚力和创造力。”从此,我们不难看出,其实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就是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习惯与能力,而最基础、最直接的就是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当我们的学生能够自己思考、自己学习、自己应用时,他们才能将语言变成工具,将语言创造性地表现出来。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不仅要传授知识,传承文化,更要教会学生们当知识的传播者,当文化的传承人,主动向“学”发起进击,多观察、多思考、多提问、多发言、多交流、多积累、多总结,在教学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属于自己的、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掌握自主学习的语言技能,促进核心素养教学的落地开花。
一、开展课前导学,激发思维活力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于培养学生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有着深远的意义。然而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不是一两堂课上的强调或练习所能成就的。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首先,就要在语文课上,培养学生们自学的良好习惯,并让这种习惯蔚然成风。那么,如何播撒这“自主学”的习惯种子呢?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非常注重课前导学环节。在我的语文课堂上,课前导学不仅仅是检查学生们课前预习的情况,简单地抽查一下生字、朗读、背诵,而是开展具有连贯性的先学活动,以层层递进的小任务,揭开课堂面纱,激活学生们的大脑思维,让学生们以积极、饱满、富有激情的精神状态进入到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为此,我经常会在课前精心为学生们准备“学习单”、“任务单”,通过1-3个小任务,对课前预习的重点,如生字词、语篇的关键信息或情感主线、重要知识点(如文本体裁、重要句式等)进行考察,以听、读、说、写等多种方式,进行闯关考查。在闯关中,适当导入竞争机制,以小组合作、竞争的形式,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如在教学四年级下册《纪昌学射》这则寓言故事时,我就在课前为学生们设计了一份学习单。在这个学习单中,我在第一部分设计了“我是预习小能手”的闯关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我设计了3个小关卡,如在第一关中,我主要考察了学生对生字音形义的掌握。在这个生词考察中,我设计了三道选择题,第一题结合当前考试命题趋势,从字源出发,以选择题的方式,出示“昌”的小篆书法,让学生们从古汉字联系到本课要学习的“昌”。第二题考察了学生对“纪昌”这个“纪”的读音,指出其在人名中的特殊读音。第三题则考察了学生们对轻声的掌握,如妻子、梭子等。通过学习单的形式,将生字教学化繁为简,既突出重点,又结合考点,形式简洁,节省课堂空间,又有利于学生快速掌握。而在教学五年级上册《学会看病》这一课时,我则在品读文本环节中,设计了小组阅读单,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默读、讨论的形式,从文中找出母亲态度、语言、动作和心理的句子,并完善学习单中的表格,记录小组对母亲行为的感受。在这个阅读活动中,我引导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先于教师开展阅读活动,在书中做笔记,并完善学习单中的表格,在活动中,并不要求学生们一定要填写完整,也可以留白批注,进行小组交流。如此一来,先给学生思考与探寻的空间,尽可能地让学生们先去读,先去找,教师再根据学生们的活动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与指导。
二、鼓励质疑发问,实现以学定教
子曰:“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们有勇气并学会提出问题,远比教会他们解决问题来得更加重要。在核心素养理念下的语文课堂中,我们一定要提倡学生们大胆质疑、主动发问的学习方式,给予学生质疑的勇气,引导他们主动发现,在发现的过程中,整理思绪,提出问题,把“问”放在教师的“教”和“解”之前,让教学有一个预留的、机动的、弹性的空间,营造浓厚的自主学习氛围。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教师一定要更耐心一些,积极引导,通过循循善诱的方式,引导学生们向文本深处走去,当学生们遇到迷雾,提出问题时,我们再“闪亮登场”,与学生们携手,“拳拳出击”,共同解决问题,从而实现以学定教,以学促教。如在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蝙蝠和雷达》这篇科学说明文时,在教学时,我考虑到这篇课文的知识性和科学性比较强,如果要以理性分析的模式展开教学,一来语言比较晦涩,学生难以理解;二来课堂过于严肃,学生难有激情。为此,我反其道而行,在讲解之前,先引导学生们就标题进行推测,蝙蝠是什么,雷达又是什么,为什么把蝙蝠和雷达放在一起,由此猜测这一课主要讲的会是什么内容,同时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自己提出本节课要学习、弄懂的内容。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被激发了,纷纷举手发言,我再围绕学生提出的三个主要问题,展开教学,“蝙蝠和雷达之间有什么关系?”“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到底是什么?”“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得到了什么启示?”
三、直击教学要点,强化自主学习
科学、合理地把握教学的重难点,是作为一个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基本素养。然而,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总会发现,不少教师舍不得放手,眉毛胡子一把抓,总认为这个也很重要,那个也必须要讲,到头来面面俱到,却难出成效。整个课堂雨露均沾,却无法突出重点,学生们笔记倒是做得满满当当,但是不得要领,走出课堂之后,并没有深刻的印象。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讲得太多,学生们却没有真正参与其中,只是被动接受。
其实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处理好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有所侧重,大力出击,特别是在略读课的处理上,可以更为大胆一些,充分利用好教材的导读部分,根据导读提出的教学重点,展开自主探究互动,引导学生们自读自悟,真正实现在略读中理解文本,有效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如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鲸》这篇课文时,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我并没对常识性的知识做过多的深究,而是把教学的着眼点放在体会文本用词准确上,并结合说明文的特点,展开深入的讨论,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学习说明文。例如对文中“在很远的古代”、“很长很长”、“渐渐”等词的理解,我采用了对比方法,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去掉这些词后,让学生与原文进行鲜明对比,体会不同的表达效果,进一步了解了鲸的进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以观察、朗读对比、换词对比的方式,引导学生们展开自主学习活动。随后,抓住《鲸》这篇常识性说明文的教学重点,直接进入了说明方法非常集中的第一自然段,引导学生抓关键句、重点词学习本文的说明方法,在学生自主探究,师生共同交流的同时,体会到作者通过列举数字、作比较、列数字说明方法,通俗、准确地描写出鲸的形体大的特点,不但落实了教学重点,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延伸课外阅读,搭建探究平台
语文教学绝不能止于课堂,课后才是学生们大展拳手、各放异彩的舞台。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立足于学生综合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就要大力拓展课外平台,而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强化课外阅读,让阅读伴随学生成长,成为他们语言学习的“第二课堂”。我们都知道,阅读是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它不仅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更是终身学习的阳关道。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路上,我们一定要重视阅读的积极作用,以多彩的课外阅读活动,开拓学生们的文学视野,陶冶学生们的语言素养,培养学生们的意志品质,发展学生们自主阅读、自主思考的学习习惯,让自学变成学生最特别的标签。
在实际教学中,我非常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有意识地通过阅读,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了监测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激活学生们的课外阅读兴趣,在实践中,我也开展了诸多尝试。如在四年级下册第五组课文的学习过程中,我考虑这单元的教学主题直指“生命 生活”,话题虽不算生僻,但探讨的问题却比较深刻,为了丰富学生们对“生命”的理解,我开展了为期两个星期的“微信打卡课外阅读活动”。在这个“打卡”活动中,我为学生准备了一系列与生命有关的书籍、散文、诗歌,如林清玄的散文《花的生命》、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生命》节选、蒙田的《热爱生命》等,鼓励学生们进行每日“打卡阅读”。当学生们完成阅读任务后,需在朋友圈发表打卡信息,并发表自己的阅读见解。这样的课外阅读活动紧扣教学主题,目标明确,形式新颖,且有一定的延续性,深受学生喜欢,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们阅读的积极性,又给教师省了不少力,让阅读可监测、可共享。
落实核心素养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一个长期的、可持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教师要充当好‘引路人、“摆渡人”的角色,从关注“教什么”、“怎么教”逐步过渡到关注学生“学什么”、“怎么学”,真正做到以学定教,以学促教,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为此,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一定要多加揣摩,多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多给学生动手的机会,多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多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个性见解,把教的过程中,细化成学的过程,有效提高学生们自主学习、自读自悟、自我创造的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