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 炜 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423000
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多发于老年人,其也可称之为膝关节肥大性关节炎,引发该疾病的主要原因是老年性退化,患者临床病理表现为软骨下骨囊变、软骨缺损、形成骨赘,且关节出现肿胀、压痛、畸形、僵硬等症状,其给患者的健康及生活质量带来极大的影响[1]。临床对于该疾病的治疗包括两种,即保守治疗、关节置管手术治疗,为了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本次特选取90例老年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对比两种方法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5月—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90例老年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所有经过相关检查均符合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诊断标准;排除患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肝肾等器质性疾病、全身免疫疾病、不良突发性疾病病史的患者。对照组中男23例,女22例,年龄57~78岁,平均年龄(68.24±1.24)岁,病程1~7年,平均病程(5.24±1.24)年;观察组中男24例,女21例,年龄56~77岁,平均年龄(67.15±1.36)岁,病程1~8年,平均病程(5.61±1.35)年。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可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保守治疗,每周给予患者透明质酸钠进行腔内注射,并采用热疗、水疗的方式增强患者的局部循环,每日早晚对患者进行15min的按摩[2]。观察组:给予患者关节置换进行治疗,具体内容包括:患者采取平卧位的体位方式实施麻醉,给予其硬膜外麻醉,然后在膝关节前正中线的位置做一个切口,将组织切开之后,沿着髌骨内侧进入膝关节,彻底清除炎性滑膜组织,随后切除外侧半月板与交叉韧带[3]。将假体等大关节截取,并稍微松解软组织,随后将假体植入进行置换,展开并固定骨水泥之后,采用弹性绷带进行包扎,并将引流管放置切口位置,密切观察引流液,引流管的拔除时间为1~2h后。术后为了防止出现感染症状,应给予患者抗炎治疗,并持续2h冷敷患处,康复锻炼可于术后3d进行,以此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的良好恢复[4]。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QOL),总分为60分,生活极差<30分;生活一般31~40分,生活较好为41~50分,生活良好51~60分。日常生活能力表(ADL):最高分为56分,完全正常:总分<14分;不同程度的功能低下:总分>14分。采用膝关节HS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膝关节恢复情况,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说明膝关节恢复效果越好。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DL和QOL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ADL和QOL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ADL和QOL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DL和QOL的比较分)
2.2 两组患者膝关节HSS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膝关节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膝关节HS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膝关节HSS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44%,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1.1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n(%)]
当前我国老龄人口越来越多,膝关节发生退行性骨关节炎的患者也逐渐增多,给患者健康及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导致该疾病的主要原因是骨骼及关节的退行性变化,膝关节出现僵硬、肿胀、疼痛等症状是该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临床通常采用保守治疗的方法治疗该疾病,虽然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但在实际工作中此方法只适合早期的关节炎患者,对于严重患者来说治疗效果不太显著[4]。因此,临床对如何提高老年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的治疗效果尤为重视。
相关研究表明,给予老年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患者关节置换手术治疗能取得良好效果,其能提高患者关节预后活动效果,且有助于改善患者肢体活动功能,使患者膝关节功能得到改善,有助于促进患者疾病的良好康复[5]。魏建春[6]通过研究得出结论:对老年膝关节发生退行性骨关节炎患者采用关节置换治疗,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膝关节HSS评分,能够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改善。
本文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者ADL和QOL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膝关节HSS评分更显著(P<0.05);另外,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说明,将关节置换手术应用于老年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患者临床中能取得良好效果,其能够提高患者膝关节功能,改善患者预后效果,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因此,将该治疗方法应用于临床具有重要价值。
综上所述,对老年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患者采用关节置换手术展开治疗能取得良好效果,尤其体现在膝关节功能的改善,并发症发生率低,以及生活质量的提高等方面,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