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崴
上海博物馆书画研究部馆员,主要从事古代书画鉴藏研究
书画交游研究是美术史研究的重要内容,通过对书家、画家书画交游的研究,我们可以对这些书家、画家的生平经历,影响其书画创作的各方面因素,作品的鉴藏与流传,及其生活的时代背景都会有一个更为全面的认识。
吴历,作为「清初六家」之一,在画史上留有浓墨重彩的一笔,对其书画交游的研究,尤其是他在明清鼎革一段时间内的书画交游研究,对我们了解吴历,了解他所生活的那个纷繁复杂的时代,当多有助益。
作为「清六家」之一的吴历(一六三二年~一七一八年),在诗、书、画、琴等领域都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其一生交游广泛,明亡之前,吴历曾随王时敏学习绘画,并与许之渐、唐宇昭、陈帆、宋琬等书画收藏家交往。
明清鼎革之后,江南地区涌现出了一批能诗善画的遗民群体,他们多以家族的形式出现,如吴门金氏家族,嘉定侯氏、陆氏一门等。吴历作为遗民之一,拒不为官,亦不好攀附权贵,所交游者以这些文人隐士为多。他们以志趣相投为友,以诗画互勉。本文以上海博物馆馆藏吴历作品为主线,探究吴历隐藏在书画集册与零星题跋之中的书画交游经历。
金俊明(一六〇二年~一六七五年)《群芳合璧》册(上海博物馆藏)是吴历在青年时期,与吴门金氏、文氏家族以及居于江南地区的隐士文人相交游的重要例证。是册共十开,每开均由金俊明画梅,众友人分别补图,并题诗以和。从第一开启,依次由归庄(书画家、文学家,散文家归有光的曾孙,书画篆刻家归昌世之季子,与顾炎武并称「归奇顾怪」)补竹,钦揖补松,金侃补石,黄章补黄梅,金上震补箓竹,文定(文徵明六世孙)补红梅,张适补墨梅,陈薖(书画家陈元素之子)写兰,陈嘉言补松,顾章添画山茶。和诗者有彭行先(明末清初学者,与郑敷教、金俊明并称「吴中三老」)、归庄、吴人凤、文柟(文徵明玄孙,文从简之子)、陆世廉、陈薖、吴历、薛放、钱朝鼎、郑敷教。金俊明在最后一开与顾章合作的梅花山茶上署款:「庚子嘉平月,戏写梅枝于春草闲房。耿庵,金俊明。」此套册页完成于顺治十七年庚子(一六六〇年),吴历时年二十九岁,其并未作画,而是以唐人崔鲁《岸上梅》诗与金俊明、张适合作梅花相呼应。
是册中金氏一门有金俊明、金上震与金侃三人。据吴湖帆考证,金上震为金俊明之兄,其传记不详。《群芳合璧》册之题签,本由其所书,破损后为近代藏家王同愈(一八五六年~一九四一年)补题。金侃,字亦陶,号立庵,为金俊明子,也是归庄之婿。
清 金俊明、张适合绘 补墨梅图纸本水墨 纵二八厘米 横四一厘米取自上海博物馆藏清金俊明等《群芳合璧》册
清 吴历 书崔鲁岸上梅诗纸本墨笔 纵二八厘米 横四一厘米取自上海博物馆藏清金俊明等《群芳合璧》册
清 金俊明、金上震合绘 补箓竹图纸本设色 纵二八厘米 横四一厘米取自上海博物馆藏清金俊明等《群芳合璧》册
清 金俊明、顾章合绘 补山茶图纸本设色 纵二八厘米 横四一厘米取自上海博物馆藏清金俊明等《群芳合璧》册
近代 吴湖帆跋《群芳合璧》册取自上海博物馆藏清金俊明等《群芳合璧》册
清 金俊明、金侃合绘 补石图纸本设色 纵二八厘米 横四一厘米取自上海博物馆藏清金俊明等《群芳合璧》册
金俊明为吴历画作题跋有曾藏于故宫博物院的吴历《雪山图》轴,题曰:「尘境喧浊,避之无方。惟大雪时,差一静耳。高卧雪天,则尤静极。独恨无好手写出此景,辋川遗迹又不得见。今睹渔山兹帧,萧寒入骨,恍置身万山中。昔沙门大愚以诗乞画于荆浩,荆浩画成答以诗。落句云,禅房时一展,兼称苦空情。渔山妙制,固远抁昔贤,然不轻点染,乃肯为默公作此,亦足以见墨公之为人矣。不寐道人金俊明题。」康熙丁未(一六六七年)腊月,时年三十六岁的吴历过兴福庵,巧遇四山飞雪,应默容(兴福庵的方丈)之请写此图。是图,吴历拟王维辋川雪景笔意,并参五代巨障式山水构图,图上唱和者还有吴伟业、唐宇昭、王时敏三人,其中王时敏的题跋书于康熙戊申(一六六八年)。
清 吴历 雪山图轴绢本水墨 纵五九厘米 横二二·一厘米原藏故宫博物院图片取自中国古代书画鉴定小组《中国古代书画图目》第一册,文物出版社,二〇〇一年,第三十八页
《花鸟集》册(上海博物馆藏),由彭行先题写引首「茂对」二字,款署:「为远公词宗题。」册中以图唱和者有吴历、周璘、周荃、金俊明、凌云、叶璠、潘愫、沈昉、周蕃、陈䂥(岷)、王仪、文世光(文伯仁之孙文从昌的次子)。这十二位文士作画时间各有不同:金俊明与沈昉绘于康熙甲辰(一六六四年),陈䂥(岷)、王仪与文世光绘于康熙乙巳(一六六五年),凌云作于康熙丁未(一六六七年),其余未署年款,上款人均为「远翁」。从已知的时间线索分析,吴历时年三十四岁左右,其所绘之牡丹可能是目前已知吴历画作中唯一的花卉作品。
是册中有「亦园老人」、「亦园」、「揖青亭」、「支庵」、「玄枝」、「远公」等数枚朱文鉴藏印,其最初拥有者,久不为人知。清人徐崧在《百城烟水》中记载:「亦园,在葑门内上塘,太史尤艮翁归田所葺,四方诸君子至吴门者,必过访亦园主人,故酬和之什最夥。内有揖青亭、水哉轩诸胜。」(【清】徐崧《百城烟水》卷三,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编纂委员会《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第二三七册,齐鲁书社,三二二页)尤侗(一六一八年~一七〇四年),字展成,号悔庵、艮斋、西堂老人、鹤栖老人、西堂先生等。从徐崧的记述判断,亦园为尤侗晚年卸职归田后不久所葺。《清史稿》载:「康熙十八年,(尤侗)试鸿博,列二等,授检讨,与修《明史》,居三年告归。圣祖南浔至苏州,侗献诗颂,上嘉焉。赐御书鹤栖堂额,迁侍讲。」(【清】赵尔巽《清史稿》列传二百七十一,中华书局,一九九八年,三四一六页)尤侗自康熙十八年(一六七九年)在京师修书三年,归吴时已六十五岁。
清 陈䂥(岷) 竹石图纸本水墨 纵二六·二厘米 横二三厘米取自上海博物馆藏清吴历等《花鸟集》册
按吴历三十四岁左右为「远翁」作画时,尤侗年在四十六、七的年纪,亦园尚未建成,更何况金俊明、陈䂥(岷)等诸前辈称其为「翁」,实属有违常礼。查阅《吴县志》得知,《花鸟集》册的第一位主人「远翁」,当为尤侗之父尤瀹。《吴县志》记载:「尤瀹,挺秀子,字远公。笃行高材,著述自好,喜山水之游。著《西山》、《虎邱竹枝词》,两举乡饮大宾,不赴。子贵貤封,亦不冠,盖里人高之。年八十有一,无疾而终。」{曹允源、李根源《民国吴县志》卷六十七,王华宝编《中国地方志集成》,《吴县志(二)·续吴县志稿》第十二册,江苏古籍出版社,一九九一年,一四三页}上海博物馆藏《花鸟集》册中的两方「远公」朱文印当为尤瀹所用之印。图册集成之时,其已近耄耋之年。「亦园老人」、「亦园」、「揖青亭」等印则属于尤侗。
“远公”朱文方印
“远公”朱文方印
“亦园老人”朱文方印
“揖青亭”朱文长方印
“亦园”朱文椭圆印
清 文世光 墨梅图纸本水墨 纵二六·二厘米 横二三厘米取自上海博物馆藏清吴历等《花鸟集》册
清 吴历 牡丹图纸本水墨 纵二六·二厘米 横二三厘米取自上海博物馆藏清吴历等《花鸟集》册
吴历与尤侗父子的友谊从其三十几岁一直延续到尤氏晚年。吴历在题傅山《鹤栖堂图》跋中述:「吾友青主,壬戌年(一六八二年)为西堂先生作《鹤栖堂图》,以纪产鹤之异。己卯秋(一六九九年),余游吴门。访西堂先生于南园鹤栖堂中,出是图纵观竟日,并乞余作图。盖园中岩石秀峭,老树横空,与夫亭榭幽折,几榻位置,青主想象之所未到者,皆一一补为之。余老矣,目枆腕僵,固不能追步青主,或得附骥尾以传也。遂为作此并识。墨井野老吴历,时年六十八岁。」(【清】吴历、章汉清笺注《吴渔山集笺注》卷六《画跋补遗》,中华书局,二〇〇七年,四九三页)鹤栖堂为亦园十景之一,匾额由康熙皇帝御笔题写。傅山(一六〇七年~一六八四年),字青主、青竹,号朱衣道人,石道人等。一六八二年,亦园落成之时,傅山应尤侗之邀,为其绘《鹤栖堂图》。一六九九年,吴历游览吴门,拜访尤侗,尤氏以《鹤栖堂图》与吴历共赏,重温十七年前故事,并请其为鹤栖堂作画。吴历与傅山、尤侗皆为故友,傅山年长吴历二十五岁,尤侗年长吴历十四岁(时年已是八十二岁高龄),可谓忘年之交。
清 周荃 豆荚图纸本水墨 纵二六·二厘米 横二三厘米取自上海博物馆藏清吴历等《花鸟集》册
尤侗与吴历之友许之渐亦相识,吴历在康熙壬子(一六七二年)或之前为许氏绘《槐荣堂图》卷。是卷描述了许之渐之父许鼎臣的瑞应故事,卷前有王时敏题写引首「公槐瑞应」四字,尤侗于拖尾处作《槐荣堂记》。其后唱和者有宋实颖(一六二一年~一七〇五年,字既庭,号湘尹,江苏长州人,与尤侗同为吴历《三巴集》作序,以老友自称)、陆贻典(一六一七年~一六八六年,藏书家,虞山诗派遗民诗人)、王奕鸿(王时敏孙,王掞次子)、吴伟业(一六〇九年~一六七二年,著名诗人,与钱谦益、龚鼎孽并称「江左三大家」)和李凯(一六〇三年~一六七〇年),皆是淹贯经史的文雅之士,与吴历亦友善。
清 吴历 凤阿山房图纸本水墨 纵一〇八·四厘米 横四七·八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至康熙时期,士大夫阶层面对仕清的态度,已渐趋包容。身侍两姓,难言立德的历史包袱对于明末出生的新一代人而言,已不像明清易代时那样沉重。在吴历的交游圈中,有隐居乡野、继承遗民之志的忠烈之后,也有明亡后即在新朝为官者,还有父辈守节,而子辈选择仕清的遗民子弟。《花鸟集》册(上海博物馆藏)中有一开周荃的《豆荚图》页。周荃(一五九〇年~一六七〇年后)与钱谦益交往甚密,《东塘日札》记:「明怀宗烈皇帝殉社稷之次年,乙酉(一六四五年)五月初九,南都破。宏(弘)光帝出亡。明礼部尚书海虞钱谦益率先降附。谋市德东南,以自解于吴人。士有周荃者,吴郡人,谦益客也。秘受谦益旨,谒大清统军,大元帅豫王。具言吴下民风柔软,飞檄可定。」(【清】朱子素《东塘日札》卷一,续修四库全书编纂委员会《续修四库全书》集部别集类第一五一五册,上海古籍出版社,二〇〇三年,四八〇页)通过这段文字可知,周荃之所为与王时敏、吴伟业率太仓之民出城降清甚为相似。周氏引清军入吴,实为乱世中保全吴门百姓免遭兵燹之苦的无奈之举。
清 吴历 听泉图轴纸本水墨 纵九五·五厘米 横五〇·六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与吴郡、太仓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嘉定的血雨腥风。顺治二年(一六四五年)三月,清军过徐州南下,势如破竹,七月已至嘉定城下。左通政侯峒曾(一五九一年~一六四五年)率部坚守城池,孰料大雨城塌,战败后与二子不屈而亡。吴历与侯峒曾子辈侯汸、孙辈侯开国相友善。上海博物馆藏《凤阿山房图》轴、《听泉图》轴,均是吴历赠与侯开国的画作。
张云章所作《凤阿先生传》梳理了侯氏一门的人物关系和他们在战乱中的惨痛经历。凤阿山房主人侯开国为侯峒曾之弟—— 侯岐曾之孙,侯泓为侯开国之父。侯泓的兄长侯汸(字纪原,一六一五年~一六七七年)不知何故未在《凤阿先生传》中出现。上海博物馆藏吴历《山中苦雨图》卷后拖尾,有侯汸于康熙甲寅(一六七四年)所书之跋,并钤「侯汸之印」、「秬园居士」白文方印各一。
吴历于《听泉图》轴上题:「乙卯(一六七五年)清和八日,在明月堂,写一峰老人晚年笔法。延陵渔山子吴历,赠凤阿同学大兄。」陈瑚在《确庵文藁》录《次韵秬园十二咏》序言中述:「侯子纪原,抱道养晦。学者即其居,称为秬园先生。中园而爽垲者曰明月堂。藏书万卷,笔研精良,萧然有远古风味。」(【清】陈瑚《确庵文藁》卷九,四库禁毁书丛刊编纂委员会《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一八四册,北京出版社,二〇〇〇年,三〇〇页)明月堂在侯汸居所秬园之内,吴历能够在堂中为侯开国作画,可见吴氏与侯汸亦有交情。侯汸也曾近乎殒命于朝代更迭的漩涡之中。《江南通志》载:「峒曾以不屈死,有司名捕其子瀞,汸虑世父无后,乃遍书瀞姓名于衣襟,投水代之,以救得不死。」{【清】赵宏麟、君继善《乾隆江南通志(四)》卷一百五十九,《中国地方志集成·省志辑·江南》第六册,凤凰出版社,二〇〇六年,一二五页}
阅读链接
凤阿先生传
—
◎ 凤阿先生,苏州之嘉定人。姓侯氏,名开国,初名荣,字大年。后改名。而字已行,不复更字,则自号曰凤阿。迨先生年渐高,学行为人师表,相与称为凤阿先生……太常(太常少卿侯震阳)生左通政峒曾,贡生岐曾。是时,东南士人文章之会,曰复社。社中主盟者推二瞻先生,以其一字豫瞻,一字雍瞻也……易代之时际,公致命遂志其死,不同同归于殉国。通政子三人曰滨、曰洁,从父死。曰瀞,削发为僧以死。贡生二子,其次泓,亦以文章伏一世。学者称掌亭先生,是为先生父。
——【清】张云章《朴村文集》卷二十二,四库禁毁书丛刊编纂委员会《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第一六八册,北京出版社,二〇〇〇年,九六~九七页
《凤阿先生传》的作者张云章也曾为吴历作传,并与王翚有良好的友谊。在他的《墨井道人传》文末自述:「余与道人无一日之旧,而交石谷甚欢。然道人高致,非独余高之,石谷子亦高之。余见其笔墨寡,其徒陆上游,贻余一小幅。余家汉昭罗致特多,余每过其处,出而观之,彷徨叹息而不能去云。」(《吴渔山集笺注》卷首《序跋传记》)比起他和王翚的关系,他与吴历应该并不十分熟悉,但不影响他对吴历高洁情操的敬仰。吴历的门生陆道淮与其相识,张氏一门中有名汉昭者,尤爱吴历画作,多有收藏。
据陈垣先生研究,汉昭者,其名为张觐光,亦嘉定人。(《吴渔山集笺注》,卷首《序跋传记》)《直隶太仓州志》记载了张云章之子张揆芳的传记:「张揆芳,字道营,云章季子。幼承家学,与同里张觐光、张鹏翀、张锡爵、昆山朱厚章,结诗文社,酬唱无虚日。」(【清】王昶《直隶太仓州志》卷三十七,续修四库全书编纂委员会《续修四库全书》史部地理类第六九七册,上海古籍出版社,二〇〇三年,五九〇页)张觐光为张云章的同里族兄,与张鹏翀(一六八八年~一七四五年)为友。故宫博物院藏《泉声松色图》轴是吴历在康熙甲申(一七〇四年),为张觐光所作。吴氏署款:「念汉昭道词宗笃好,辄以赠之。」
清 吴历 泉声松色图纸本水墨 纵六四·八厘米 横三八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张鹏翀,字天扉,号华南,嘉定人,曾任詹事府詹事,为吴历门生陆道淮之友。上海博物馆藏陆道淮《仿元人笔意山水图》轴上有张鹏翀跋。张鹏翀在《墨井诗钞》的刊印过程中也出力颇多,在题跋中他说:「今其弟子陆上游将刻其诗钞,以传于世,而请论定于予。余以十年想慕之诚,而不获一见,幸得与较雠之末,以自托于知先生者,盖不禁欣慨交怀也。」(《吴渔山集笺注》卷首《序跋传记》)
吴历与乃师王时敏后辈保持着书画唱和之谊。如吴历为许之渐绘《槐荣草堂图》卷后留题之王奕鸿,此外还有王时敏三子王撰。王撰(一六二三年~一七〇九年),字异公,继承家学,笔墨与王时敏相似,时人论其画仿大痴,笔法古秀,丘壑深厚而饶士气。(【清】冯金伯《国朝画识》卷二,《续修四库全书》子部艺术类第一〇八一册,上海古籍出版社,二〇〇三年,五二一页)
天津博物馆藏吴历《山水图》扇绘于一六七七年,署款:「川平雁阵冲烟碧,天阔几行斜暮红。康熙十六年丁巳上元,为异公有道先生拟古。延陵吴历。」吴氏不止一次赠画于王撰。在吴历的《拟宋元诸家》册(藏处不详)后,王撰于康熙丁亥(一七〇七年)八十五岁时题:「墨井道人博物工诗,夙推风雅,更以丹青擅胜。渔山之名,着闻远近。昔年卜居海虞,与耕烟山人争奇竞秀,并为先君所推重。后以虔事西教,未暇寄情绘染,故迩年来欲览其片纸尺幅,竟不可得。」(《吴渔山集笺注》卷六《画跋补遗》)在这则题文中,王撰回忆了吴历与王翚同师于王时敏的往事,更为他皈依天主教后,潜心教理,无暇顾及绘事而惋惜。
吴历虽为名门后裔,然其幼年丧父,又遇鼎革之乱。在艰苦的环境中,吴历依旧勤奋好学,得到了钱谦益、王时敏、陈瑚等虞山名仕的悉心教授。他的艺术成就也得到了王时敏、金俊明、许之渐、尤侗等师长和同学王翚的赞誉。从地域看,吴历的书画交游圈主要集中在以虞山为中心的吴门、嘉定、上海、金陵、扬州一带。抱有遗民之志的吴历,在交游的过程中抱有开放包容的心态。在他的友人中,有忠烈之后,也不乏于新朝为官之人。一六八〇年末,吴历随比利
时传教士柏应理远游澳门学习神学,后正式加入耶稣会,将自己的大部分光阴都献给了宗教事业。然而,他与江南文士的交游之谊,如尤侗、宋实颖、王撰等却从未中断。
清 吴历 山水图扇纸本水墨 天津博物馆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