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嘉琪
摘 要: 近代国学大师柳诒徵在历史学、文化学、文献学、教育学等多个领域均有杰出贡献。柳诒徵长期在江苏工作、生活,与家乡镇江名流陈庆年、赵声、茅以升等多有交往。通过对其交游史料的梳理发现他们在交往中相互砥砺、相互影响,在各自领域中都为中国作出过杰出贡献。
关键词: 柳诒徵 陈庆年 赵声 茅以升 交游
柳诒徵(1880—1956),字翼谋,晚年号劬堂,江苏省镇江丹徒人,是中国近现代史学先驱,中国文化学的奠基人,现代儒学宗师。柳诒徵一生勤于治学,著述有《中国文化史》、《国史要义》、《历代史略》等,“在文学、史地以及图书馆学的大量著作,以及校刻古籍之业,对近现代史的学术研究,影响之久远,自不待言”[1]64。他曾先后任教于两江师范学堂、明德大学堂、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东南大学、北京女子大学等多所高校,为中国文、史、地、哲各门乃至自然科学方面培养了一批重要学者。柳诒徵先生曾先后担任江苏省立第一图书馆(后改名为第四中山大学国学图书馆)馆长、中央大学国学图书馆(同年10月改名为江苏省立国学图书馆)馆长。在工作期间,他收集藏书,整理版本、目录,为近代中国的图书馆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先生在日本侵略炮火之下,不顾个人安危,将经营多年的国学馆藏书二十四万余册,辗转迁徙。抗战胜利后,重回南京,收回劫后余书,重新整理编目,保存了祖国善本图书”[1]64。他用自己的努力与行动,诠释了文人的爱国情怀,是我国著名的爱国学者。柳诒徵一生多在江苏工作,与家乡镇江的名流如陈庆年、赵声、茅以升等多有交往,前人较少作专门论述,兹结合相关史料加以考述。
一、柳诒徵与著名历史学家陈庆年交游考
陈庆年(1862—1929),字善余,号横山,镇江丹徒(世居横山凹的西石城村)人,世人尊称之为横山先生。陈庆年幼时家境贫寒,却对文字学怀有极大热情,“读书涉猎广泛,儒家经典、诸子百家著作无所不读”[2],为后来研究经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曾受聘于武昌书院,担任过江楚译书局主办、江南通志局主办、长沙图书馆监督、湖北译书局总办等职。与众不同的是,他不但熟知中国国情,对国外政治、经济和军事状况也非常熟悉,在当时的旧文人群体中是极为罕见的。在中国外交史上,他曾有力阻止了中国南海岛屿被日本人侵占,为我国的领土完整作出了突出贡献。《陈庆年文集·序言》载:“端方任两江总督期间,日商西泽以武力占据我国东沙岛,清廷与之力争。日方明知中国志书只详陆地,疏略海岛,硬逼中方拿志书为据。两广总督无法,电请端方求助。端方知先生博学,特请考证史实。先生遍索海道之书,以雍正间陈伦炯《海道闻见录沿海形势图》为据,详证此岛于雍正间已见中国图籍。中方以先生之说为据,打赢了这场官司,迫使日商退出东沙岛。”[3]1-2陈庆年的这一贡献影响至巨,足以彪炳史册。
陈庆年先生平生著书立说甚丰,逾千卷,对我国史学具有突出贡献。光绪三十年(1904),“陈庆年编撰《洋務辑要》,又运用司马迁和刘知几撰史之法编《五代史略》、《通鉴纪事本末要略》。后返回故里镇江后著有《苏魏公年谱》、《沈梦溪年谱》、《玄奘旅行图》、《元代疆域图》等”[2]。陈先生对乡贤先哲遗著特别注意钞存,并精确校勘。宣统二年(1910)刻《嘉定镇江志》,1911年辛亥又将《云山日记》、《京口三山志》、《横山草堂丛刻》等著作陆续刊刻。
陈庆年幼时曾跟随柳诒徵的父亲柳泉学习,是柳诒徵父亲的学生。清光绪十五年(1889),陈庆年返回镇江老家,听说十九岁的柳诒徵好学深思,就时常与他约谈。半个多世纪后,柳诒徵在《我的自述》中深情追忆:“我父亲的学生陈善余(庆年)听见我很好学,时常找我去谈论。我从他得到许多讲学问的门径。”[4]8柳泉对陈庆年非常欣赏,后来还将其孙女嫁给了陈庆年做儿媳,所以柳家与陈家又有姻亲之缘。
光绪二十六年(1900)清政府变法兴学,在南京开编译书局——江楚编译局,柳诒徵因陈庆年先生的介绍,到书局中编教科书,并有幸结识著名学者、藏书家缪荃荪(晚号艺风老人)先生。当时缪荃荪正任江楚编译局总纂,柳诒徵得以亲炙于缪先生。此后,柳诒徵跟随缪荃孙先生在江楚编译局编纂江苏通志、编写教科书,还与他同赴日本考察学务,并于1905年因缪荃孙之荐转而任教于江南高等学堂。
柳诒徵一生的治学方向与做人风格都深受陈庆年先生影响。他在《我的自述》中追忆道:“我在廿岁前后最得此二先生之力(指陈庆年及其好友赵申甫)。”“陈善余最深于史学,劝我不要专攻辞章,因此我也就不大很作诗和骈文。陈的志愿是讲学不做官,我也就只讲学不做官。”[4]8“他(柳诒徵)平生的工作作风大都如此。他不好高名,不说大话,不作奇特的行动,只是老老实实地工作。”[1]146可见其影响之巨大与深远。后来,陈庆年去世后,柳诒徵与唐文治合撰《陈君善余墓铭》,悼念亦师亦友的陈庆年先生。
二、柳诒徵与革命先驱赵声交游考
赵声(1881—1911),字伯先,江苏镇江丹徒人,是我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同盟会会员。柳诒徵和赵声,在我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早期阶段,交往密切,但很少为人所知。在《劬堂学记》中柳曾福与蒋顺兴依据柳诒徵所遗资料,作了初步的论述。
赵声十七岁(1897年)时中秀才,但功名非其所好,故而决意投笔从戎,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南京水师学堂。当时民主新思潮日益高涨,在此影响下,赵声开始革命,并以革命者自居。
1903年1月,柳诒徵受艰难时势的刺激和民主革命思想的熏陶,竭力主张改革现实社会,以唤醒民智、振兴中华,于是他随缪荃孙到日本考察教育并记其见闻,归国后著成《日游汇编》。同年二月,赵声为了寻求革命,也东渡日本考察军政,不久后便归国,积极投身中国革命活动。
赵声回国后,选择到家乡从事活动。当时镇江的社会思想较为陈旧、保守,文人知识分子都倾向于埋头于传统故书之中,缺乏变革社会的抱负,但是赵声在镇江开展活动需要寻找得力的帮手。时下柳诒徵的思想观念与赵声较为相近,自此二人来往密切。赵声希望能够开启民智、唤起民众的变革思想,以造就革命人才,便从家乡的教育着手。他决议在大港筹办安港小学,筹办过程艰难异常,柳诒徵为他提供了许多帮助,还将刚从日本留学归来的堂兄柳平章请去任教。学校建成开学时,赵声专门致书邀请柳诒徵来参加开学典礼(见《赵声致柳平章书》),柳诒徵专程从南京赶来,参加了开学典礼。后来,赵声在镇江大港创办阅读书报及体育会时,柳诒徵利用在江楚编译局工作之便,为赵声提供了许多书刊。
1903年,赵声到南京两江师范和徐绍桢新军第九镇任职,他与柳诒徵仍时常来往。1908年,赵声到广州后,两人仍以书信往来。1909年,赵声因革命起义活动,被当时两江总督端方搜捕,于是赵声躲到柳诒徵家里避难,夜半时柳诒徵助其化妆逃走。1926年,镇江人民公园为纪念革命先烈,在云台山筹建了“伯先公园”,柳诒徵为赵声的铜像写铭,此铭后来不幸被日寇毁坏。1948年3月,柳詒徵为其更制一铭,还集各方传志作《伯先传》,刊印传布于海内。1955年,镇江地方人士商议重修赵伯先墓,邀请柳诒徵作墓铭,柳先生复援笔成文。碑文虽然做成,但因故未能上石,纸稿藏于家。
三、柳诒徵与桥梁学家茅以升交游考
茅以升(1896—1989),字唐臣,江苏镇江人,我国著名土木工程学家、桥梁专家、工程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工程院院士,中央研究院院士。茅以升主持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工作达30余年,曾主持修建了中国人自己设计并建造的第一座现代化大型桥梁——钱塘江大桥,成为中国铁路桥梁史上的一座里程碑;新中国成立后,他又参与设计了武汉长江大桥,为中国铁道、桥梁科学技术进步作出了突出贡献。晚年时,他还编著了许多桥梁学专著如《中国桥梁史》、《中国的古桥和新桥》等,是中国桥梁事业的开创者与奠基人。
早在1911年茅以升投考唐山路矿学堂之前,他曾在南京读过三年小学、五年中学。在这八年中,国文、历史两门课程,都受教于柳诒徵。他对文学和历史的知识是在柳诒徵的启迪熏陶下打下的基础。茅以升在追述柳诒徵的文章《记柳翼谋师》中写道:“从先生受业八年,感到最大的获益之处,是在治学方法上从勤从严,持之以恒,并认识到‘知识本身只是一种工具,知识之所以可贵,在于它所起的作用。这对我数十年来治学治事,都有极大的影响。”[1]62
1922年,茅以升任东南大学工科主任时,柳诒徵亦先一年受聘为东南大学文史地部历史、国文教授。此时二人的关系,由师生变为了同事。
1937年春间,柳诒徵在茅以升相邀下到杭州钱塘江桥工地参观,柳诒徵先生对钱塘江桥极感兴趣,并对学生有如此成就深感欣慰,遂赠茅以升一首七言古风《茅生以升邀观钱塘江桥》,对钱塘江上的第一座大桥给予了评价。
1948年,茅以升当选为南京国立中央研究院数理组院士,柳诒徵亦当选为文史组院士。
柳诒徵与茅以升二人既是师生,又是同事。茅以升因得柳诒徵的开蒙教育,不但获得了较为深厚的文学功底,而且在治学、做人之道上更有所获益。良好的文学功底与治学态度为他在桥梁事业上取得卓越的成就打下了不可忽略的基础。茅以升追述尊师柳诒徵先生“前后三十余年间,自髫龄受业,乃至讲坛共事,师生情谊,久而弥笃。回忆旧日斋堂灯火,宛然如在目前,而先生已谢世二十八年”[1]59。可见其情感真挚、深笃。柳诒徵不仅与茅以升情谊深厚,与茅以升家更可谓世交。茅以升的祖父茅谦与柳诒徵是忘年之交,柳诒徵就聘于南京江楚编译总局,就是出于茅以升祖父的推荐,他们经常互通书信,柳曾符(柳诒徵长孙)教授完好地收藏了茅谦写给柳诒徵的书牍墨迹。
四、结语
柳诒徵作为国学大师、文化学家,对于家乡镇江有着浓厚的乡梓情怀,他为家乡镇江写下了《里乘》三卷对乡梓文化加以记述表彰。他还与同乡贤达陈庆年、赵声、茅以升等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们以高尚的人格魅力相互影响,以高深的学问相互砥砺,在各自领域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为人才荟萃的江南平增了精彩的华章。
参考文献:
[1]柳曾符,柳佳.劬堂学记[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
[2]郭绍全.我国近代图书馆创始人之一历史学家陈庆年先生事迹考[J].江苏图书馆学报,1992(6).
[3]许进,徐苏,主编.陈庆年文集[M].海口:南海出版公司,1996.
[4]柳诒徵.柳诒徵自述[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14.
基金项目:江苏大学第十五批大学生科研立项资助项目(项目编号:15C171)研究成果,指导教师:王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