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评估数据分析

2019-09-26 04:55芦碧波郑艳梅戚潘杰杜晓静王家豪
计算机教育 2019年9期
关键词:计算机科学师资队伍成果

芦碧波,郑艳梅,戚潘杰,杜晓静,李 喆,王家豪

(河南理工大学 计算机学院,河南 焦作 454003)

0 引言

本科专业综合评价又叫专业评估[1],是中国“五位一体”高校本科教学评估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健全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2-3]。2016 年,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下发了《关于组织开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评估试点工作的通知》,在全国范围内推进专业评估工作,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的基本方针,促进本科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全国目前已经有将近2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进行了本科专业评估[4]。

河南省专业评估在2016年启动,对全省所有已有3届毕业生的本科专业进行评估,计划利用5年内覆盖全省所有本科专业。2016—2018年3年分别对10、79、56个不同专业进行了评估。评估采用了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开发的评估系统,通过专业自主填报数据的方式采集数据,采取“专家不进校、定量与定性相结合、以定量为主”的方式进行评估,各项数据在网上向社会长期公示。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第一批参评的10个试点专业之一。

在已有研究中,文献[5]以北京市本科评估为例,讨论了评估对地方高校计算机科学专业建设的促进作用;文献[6]研究了如何建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多元化评估标准。总体来看,关于评估的研究多集中在指标体系的构建和实施,对评估数据的分析与应用研究较少。

1 河南省专业评估体系

河南省专业本科评估的指标体系包含了7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和36个观测点,其中前6个一级指标满分按照权重进行分配,第7个指标“专业特色”为加分指标,满分为10分,审核最近5年的教学状态和成果(评估指标体系见表1)。

在这些指标中,专业师资、学生生源、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就业与培养质量、在校生的综合素质等5个二级指标占据在评估体系中的比重最大,这与教育部人才培养的要求和现有培养体系的实际情况一致。教学效果指标中考虑了专业的特殊性并将其纳入考核体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设置了软件著作权数量指标。

表1 河南省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评估指标体系

此次评估产生的数据包括文档数据和数字数据两种类型。文档数据包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管理规章制度等文字性材料,数字数据包括学生人数、师资人数、教学成果等可以用数值衡量的客观数据。

2 河南省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总体情况

评估数据显示,目前河南省内的41所高校设置了43个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出现了专业开设数量大于设置高校数量的情况,表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受到社会的高度关注和河南高校的青睐。其中,河南师范大学在计算机学院和软件学院均设置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郑州轻工业学院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外,还单独设置了嵌入式软件和3G软件方向。据教育部2017年6月14日公布的《全国普通高校名单》显示,河南省共有本科大学55所,这表明全省74.5%的高校源源不断地向社会培养和输送计算机专业技术人才。在河南省的众多高校中,郑州大学率先于1972年设置了河南省的第一个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43个专业中招生类型均为理科,标准学制为4年,允许修业年限在3~7年之间。其中,38个专业授予学位门类均为工科,河南师范大学、安阳师范大学、洛阳师范学院、信阳学院下设的4个专业授予学位门类为理科,信阳师范学院学位授予门类为理科或工科。2016—2017学年,全省计算机科学专业共有在校学生19 359名,专业师资合计1 539名。

3 河南省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分项指标

3.1 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是专业建设的基础。此次评估中,评估系统要求输入教师的身份证号码,所有专业师资不能跨专业或跨校复用。因此,师资队伍数据的真实性得到了有效的保证。评估数据显示,全省共有专业师资1 539名(包含外聘师资398名),其中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拥有91名教师,是全省专业师资队伍最为庞大的高校;河南师范大学新联学院专业师资人数仅为12人,为全省最少。

在全省专业师资队伍中,男性905名,占58.80%,女性634名,占41.20%。从职称来看,专业师资中包含教授212名,副教授504名,助教和讲师710名,其他人员113名。表2给出师资队伍的整体职称分布情况。数据显示讲师和助教占全省专业教师总数的49.13%,高级职称(教授和副教授)合计占了46.53%。在分布方面,6所高校教师中教授仅有1人,师资力量非常薄弱。

一般来说,执教时间越长,教师经验越丰富。笔者汇总了教师执教时间方面的数据,将其分为4个长度区间,并统计了在整个教师队伍的占比等相关数据,具体结果如表3所示。4个指标排名第一的高校均在郑州市,表明郑州市对人才的吸引力长期以来始终保持一个较高的水平。同时,由于郑州大学从1972年就设置了河南省第一个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培育了数量众多、教学经验丰富的资深教师。

表4给出全省本专业师资队伍在博士学位、行业经验、非学历进修、研究生导师、在国外获得学位等方面的数据。其中,郑州大学博士有34名,占据了全省本专业博士人数的8.81%,师资队伍水平很高。在国外访学方面,郑州大学也以15名的数量排名第一,占全省访学人数的27.78%;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有23所高校没有教师赴国外访学经历,表明各个高校在对外交流方面差距过大。

表2 师资队伍职称情况

表3 教师执教时间

表4 师资队伍基本情况

3.2 教学资源

师资水平是本科人才培养的关键因素。表5给出教师在主持省级及以上科研项目、省级及以上科研奖励、发表教研论文、主编本专业教材、主持省级及以上教改项目、主持本科教学工程项目、获得省级及以上教学成果奖等成果方面的数据。9项指标中,师范类高校表现出色,占据了5个单项第一,表明师范类高校在教学上投入更多的资源,同时也取得了很好的产出效果。

在教学安排方面,全省43个专业实验和实践类课程占比平均为37.0%。在教学条件方面,全省电子图书总量共计771万册、纸质图书总量共计639万册;教学实验仪器设备方面,单价超过1万元的设备总量为1 669台套,其中河南大学拥有166套,排名全省第一。

3.3 学生培养

学生培养是整个本科教学的核心。表6给出学生人数、学生参加创新创业(下称双创)项目、学生参与科研项目、获得省级及以上学科竞赛奖励、发表论文、申请专利、申请软件著作权等成果的数据,以反映学生培养的实际情况。需要引起特别注意的是,学生参加双创、科研和学科竞赛等方面的覆盖率较高,而相当多数量的高校在学生发表论文、申请专利、申请软件著作权等方面的成果数据为0,表明这些高校从教师到学生在培养过程中,虽然学生具有一定的科技创新能力,但学校缺乏积极的政策引导,知识产权意识偏弱。

学生去向方面的数据显示,2015—2016学年毕业生中,0.29%的毕业生到政府机构就业,1.42%的毕业生到事业单位就业,28.58%的毕业生到企业就业,1.15%的毕业生到部队就业,26.02%的毕业生灵活就业,0.11%的毕业生出国,3.35%的毕业生升学继续深造,39.08%的毕业生选择其他方式就业。

表5 教师成果和教学资源

表6 学生成果数据一览表

4 河南省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4.1 存在的问题

1)优质教育资源分散。

对于同一顺序位内的船舶,在通常情况下按照所靠泊位的不同,根据西侧泊位先、东侧泊位后的原则进行排序,但要避免进靠相邻泊位的船舶尾随进港,造成一船等待相邻船舶靠泊的局面。

表4—表6给出了24个客观指标,从这些指标排名第一的高校的分布来看,教学资源、教学成果等分散在各个地市和高校,没有形成很好的聚集效应。全省43个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分布在郑州、洛阳、新乡等14个城市,而排名第一的14个高校分布在6个城市,优质教育资源在地域上较为分散,其中位于新乡的河南师范大学占据了5个第一,是单项排名表现最好的高校,但新乡本地并未有与之水平相当或接近的高校。这表明各个高校在专业建设中特色鲜明、百花齐放,也说明教育资源在地域方面的集中度不高,不利于不同高校之间的交流、协作和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2)部分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明显短板。

在24个客观指标中,20个指标存在最小值数据为0的情况,表明在多达83.33%的单项指标中,多个高校是零投入或者零成果。表7个给出了具体的分布情况。在24个指标中,只有4个指标全省高校都有相关成果和数据,有1~10所高校在10个指标方面数据为0,有11~20所高校在另外5个指标方面数据为0,有21~40所高校在剩下的5个指标方面数据为0,。其中,在教师在国外获得学位、教师出国访学、学生发表论文、学生申请专利、学生申请软件著作权5个指标中,分别有23、30、26、34、27所高校没有相关师资资源或学生成果,说明部分高校在师资、学生成果等方面存在非常明显的结构性缺陷,无法为高素质人才培养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这5个指标占所有24个指标点的20.83%。

3)整体发展不均衡。

一般来说,标准差越小,数据样本的整体情况较为均匀。在表8给出的24个单项指标标准差中,只有教学实验设备价值1个指标标准差在1以下,表明各个高校之间在教学实验设备投入方面差别不大。标准差在10以上的5个指标集中在学生成果方面,分别是大学生参加双创项目数量、参加双创人数、参与科研项目数量、参加科研项目数量、获得学科竞赛奖励人数5个指标。其中获得学科竞赛奖励人数的标准差最大,其值是42.57。此外,主编本专业教材、博士学位获得者、主持科研项目、研究生导师数量等4个方面的标准差都在7~10之间。

表7 指标数据最小值为0的高校数量分布

由此可以看出,各个高校发展不够均衡,且在学生成果、教师水平两个软件方面表现得尤为明显,而各个高校在硬件设备投入方面差距不大。

表8 客观指标的标准差分布

师范高校在单项指标中表现优异,是这次评估的一个亮点。师范高校占据了8个指标的单项排名第一,主要分布在教学成果和学生成果方面,其中河南师范大学还是全省单项第一最多的高校。这表明师范院校具有较好的底蕴,在师资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具有较好的传统和经验。

4.2 发展对策

客观指标聚集度不够高是此次评估数据反映的问题之一,这也与河南省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的现状吻合。从全国范围来看,河南省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相对落后,缺乏有影响力的品牌和成果,在专业建设和发展的道路上缺乏旗手和领头兵。为此,需要在确立发展思路和专业特色的基础上,全方位加大专业建设的投入,建设若干有影响力的专业品牌,在教师队伍、教学资源、学生成果等方面得到显著提升,以产生较好的聚集效应。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作为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抓住机会、加快发展,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带动区域内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在各个方面的不断进步。

2)重视教师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评估数据显示,多个高校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存在明显短板,在学生成果方面收获不多。为此,一方面需要积极把高端人才引进来,另一方面也要积极把现有优秀教师送出去,包括国内进修、国外访学、企业锻炼等多种方式,通过多种途径弥补当前师资队伍存在的短板。同时,从政策方面进行鼓励,积极开展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将其纳入到现有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激发现有教师特别是广大中青年教师的热情,积极辅导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和学科竞赛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能力。

3)解放思想,提高专业软硬件综合实力。

目前,河南省各个高校在硬件建设方面发展相对均衡,但还需要继续解放思想,继续在软件环境方面积极开展建设,特别是在组织教师申请科研和教研项目、编写专业教材等方面给予支持,构造好的工作环境,做到软硬件综合发展。此外,专业教师和学生还要改变只有学科竞赛是学生成果的意识,提高知识产权意识,组织和鼓励学生积极申请专利、申请软件著作权等,使学生成果不断多元化。

5 结语

专业评估是保证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评估数据是当前专业状况的一面镜子。本文通过对河南省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评估数据进行汇总,梳理出24个方面的客观指标,笔者给出了各种统计数据并做了初步的分析。这些数据不仅可以反映出河南省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现状,也可以为未来河南省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建设提供明确的思路和发展方向。

猜你喜欢
计算机科学师资队伍成果
强化住培管理,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提升住培质量——中医住培基地建设与管理经验分享
2022冬奥会背景下黑龙江省冰雪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中职师资队伍建设现状及策略分析
验收成果
试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现代化运用
数说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成果
探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跨越式发展
新英镑
2018数博会4大成果
一张图看懂“论坛成果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