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教研制度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2019-09-25 05:07鲜兰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19年7期
关键词:园本课例骨干教师

鲜兰

目前幼儿园在园本教研组织实施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教研活动缺乏规范性,教研活动开展的时间、频率、参与率、参与人员等都没有明确的要求,没有评价和奖惩;教研活动的对话缺乏实效性,教师在参与教研活动中目标意识淡漠,园长在专业引领中深度不够;幼儿园缺乏一套评价体系,教师对教研活动是完成任务式,教研活动质量不高。针对以上问题,幼儿园要制定教科研管理细则,完善管理制度,为园本教研高效运转提供保障,从思想上引起全体教师的高度重视。园本教研的有效性必须依靠完善的制度来保障。

構建园本研究制度,提升园本教研效能

制定问题提出制度,找准真问题。发现教师存在的困惑并且提出问题,是教研活动的起点,要想使教研活动取得实效,问题必须真正来自教师的体验。采用访谈、问卷调查等形式收集问题,再对收集的问题进行全面的梳理和分析,同时请专家、园长和教师帮助诊断,寻找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找出问题背后的实质,提炼出具体的研讨主题。最后根据问题的轻重缓急,制定出阶段性的园本教研计划,确定具体措施和解决办法。

比如,经过和老师的交流,发现由于对问题本身缺乏必要的研究,让老师感觉到“研究的问题毫无价值”,有的“问题太大”,不知如何筛选出问题中有研究价值的核心问题;有的“问题太小”,几个人几句话就解决了。看来,发现一些有价值的问题是当务之急。修改问题提出制度,采取从下至上的方式建立问题库,并引导教研组建立活的问题库。

设置课例研讨制度,实现研究团队的整体提升。随着园本教研的深入实施,在幼儿园教研中出现了“一课多研,跟进提高”的局面。通过一课多研的过程,课例研讨制度也随之修订和完善。

如“一课多研”案例——大班体育活动《好玩的纸球》,在课例研讨过程中问题出现了,原来分为四组进行观察记录和研讨,每一组都分别有设计好的观察量表和负责的组长,可是研讨过程中却发现各组之间缺少沟通,导致有的内容重复记录;组员之间缺少分工导致老师们手忙脚乱,并且教师知识储备不够,测量幼儿脉搏时机不对导致数据不准确;主持人专业引领等环节缺少对核心问题的挖掘和预设,导致研讨活动低效而盲目,老师们无话可说。为此,对原有的课例研究制度进行修订,从研讨主题、集体选课、备课、听课、评课、记录量表的设计等方面明确分工,确定谁来做、什么时间做。将修改后的制度再一次带到实践中却发现老问题解决了,新问题又冒出来,教师在课例研讨中能够找出问题,但解决问题时,同伴间的互助往往停留在经验层面上,不能科学合理地分析和解决问题,没有知识储备的研讨大大削弱了课例研究时同伴间互相学习的功效。为了让老师们有备而来,在课例研究中有话可说,有理可依,提高同伴互助的计划性和实效性,特增加了提前告知活动主题这一条款。主持人要提前三天告知中心发言人活动方案,做好发言准备,并共同组织实施当次课例研究方案,以提高活动的计划性和实效性。

落实学习交流制度,夯实园本教研基础

建立读书交流制度,树立终身学习理念。近几年来,很多幼儿园建立读书交流制度,每学期一本书、每月一次读书交流活动、每周写一篇读书笔记,坚持不懈地开展学习活动。

要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方法之一就是多读书。幼儿园有条件要为教师购买大量的书籍,比如教育类、文学类、人物传记类、励志类等图书,创设良好的读书环境,设立专门的教职工阅览室。发现老师们读书的方向性不明确,买理论书籍的少,买实用性书籍的多,幼儿园可以组织每月开展读一本好书交流活动,由此建立读书交流制度。通过教研活动指导老师如何有针对性地选择书籍,多读书、读好书。针对教师普遍具有大专学历,但大多数是职后培训取得的,在教学技能、理论素养等方面的欠缺随着教研的深入逐渐显露出来,幼儿园及时为教师购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弹唱歌曲100首》等书籍。幼儿园需要用读书交流制度不失时机地为教师创造学习条件,帮助教师成长。

建立轮流“主讲人”制度,引发相互学习。在教研中建立轮流“主讲人”制度, 采用招投标方式引导教师轮流担任教研活动中的主讲人,教研活动前由主讲人预先告知教师中心议题,让教师带着问题学,要求每一位教师对教研组共同商定的议题先行思考和准备,力求形成自己独特的想法。教研活动中,让教师将自己收集的资料及学习与反思的观点与同伴开展互动交流,主讲人将大家的意见和观念进行梳理达成共识。主讲人必须事先去思考问题,教研活动中才能做到提升和归纳。

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一花引来万花开。结合园本教研,在园内开展骨干教师的示范课、引领课,发挥骨干教师示范引领作用,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如:每学期组织骨干教师为不能按期达标的教师上示范课,通过观摩、交流、学习,帮助他们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建立师徒帮扶制度,通过师徒同上一堂课,徒弟上汇报课等活动,促进师徒间的交流、切磋、合作,达到共同进步,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设置教学智囊团,众人拾柴火焰高。教学是一门重要的艺术,也是每个教师必须掌握的看家本领,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可以设立以骨干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智囊团,主要职责:一是引领课程建设,带领教师构建特色园本课程体系,在课程建设的过程中互帮互助,共同提升。二是策划公开教学活动,无论是活动方案的设计还是活动组织的模式都力求成为典范。三是指导活动评优,对幼儿园参加的各级各类评优活动,智囊团从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方法的整合、教学形式的选择等方面进行把关,使幼儿园能在各级各类的教学活动评比中获得理想的成绩。

加强园际合作,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积极开展园际合作教研,不断拓宽园本教研培训方式,积极与市、区内姐妹园联合,开展合作教研活动,构建区域之间的学习共同体,通过各园教师思维的不断碰撞,积极为骨干教师、新教师的成长提供平台,促进交流。同时充分发挥市区学科带头人、优秀青年教师的示范作用,参加市送教下基层教学活动,承担区各类培训讲座活动,到一、二级园和民办园听课,指导管理、教学、资料整理,帮扶民办园。积极地与外部合作,开放自我,不断从外部汲取营养。

(作者单位:湖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责任编辑/王娜娜

猜你喜欢
园本课例骨干教师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园本课程开发的迷失与回归
守护健康,把大爱传递——全国少儿美术教育骨干教师抗疫版画作品选(二)
花开烂漫——彩墨画瓶花课例
守护健康,把大爱传递——全国少儿美术教育骨干教师抗疫版画作品选
课例
第九届全国硬笔书法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绍兴举行
运用多元智能构建园本课程的研究与实践
只是“看起来很美”——由课例《蒹葭》引发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