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欣 张永胜
近年来,宜昌市职业教育搭建 “文明风采”、技能大赛、“三创”、体育四个综合性培养平台,形成了以学生为本,全覆盖、全方位,制度化、常态化、立体化的“一本二全三化”育人机制,提升了学生职业素养,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找准抓手,整体设计,使活动制度化、立体化。一是先导性制度开路。针对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缺少着力点和活动缺乏整体设计的情况,宜昌市着力制定平台活动制度体系,强化工作推动。2009年,市教育局明确提出以竞赛为抓手打造职教“指挥棒”。2012年,提出建立以“覆盖所有学校、所有专业、所有教师、所有学生;促进办学模式改革、促进课程教学改革、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实训基地建设”的“四覆盖四促进”制度。2013年,提出在所有体育赛事中设置中职组,统一部署,分段实施。2014年,市教育局等六部门联合发文规范中职“文明风采”赛事,由专业学会主导改为教育行政部门主导。这些举措加强了平台搭建的顶层设计。
二是内控性制度夯基。為建立工作机制,精细管理,增强系统性、规范性,引导学校加强内涵建设,筑牢平台基础。2012年,要求建立校级竞赛制度,将其纳入年度教学视导重点,同步实施校级技能抽测。2017年,出台常态化教科研工作评价机制文件,对学校四大平台竞赛成绩及教育教学改革等进行整体评价。2017年10月,市职教室根据竞赛新要求,重新修编四大赛事10多个制度,汇编成册。这些制度的出台,构成平台建设的制度体系,优化了平台的运行机制。
三是构建立体化育人网络。四大平台全面聚焦学生职业素养,横向上,“文明风采”是关键,“技能大赛”是重点,“三创”是核心,“体育”是基础,四者相互促进相互影响,构成一个有机整体。纵向上,四大活动平台既坚持办好市赛、对接省赛、瞄准国赛,注重国家、省、市赛交流、展示、引领作用;坚持活动面向全体学生,强化校级竞赛在平台搭建中的根基地位。在实践中形成校、市、省、国家四级赛事立体化育人网络。
强化统筹,科学安排,使活动常态化。为解决平台活动安排随意性,避免学校疲于应付、活动与教育教学“两张皮”的问题,宜昌市强化了活动市级统筹,形成“一盘棋”联动。整体安排各项竞赛时间,“文明风采”、技能大赛以国赛时间为迄,按国家、省、市、校赛逆向安排时间。“三创”活动结合市级技能大赛、职业教育宣传月、中小学生“职业体验日”等活动时间安排。体育赛事结合秋季田径运动会、春季球类运动会、学校体育文化艺术节时间安排。整个安排在年度工作计划、学期工作计划中公布,学校据此结合实际制定学校工作计划,平台活动与学校日常工作实现了有机融合。
上下联动,全面参与,使平台活动全覆盖。为避免形成精英赛局面和平台活动单一化,切实增强活动参与面,全方位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建立面向全体学生的活动体系。一是丰富赛项。“三创”“文明风采”分别增设无人机、3D打印、机器人,中华茶艺、模特表演、辩论赛等项目。体育竞赛逐步发展为足、篮、排为主及学校体育文化艺术节、市级运动会等多种形式。
二是扩大规模。“文明风采”从最初只有100多名选手参赛到2017年全市610份作品参评,379件作品获奖。仅2017年市中职足球总决赛就历时7天,11校18支代表队289名运动员参加比赛。
三是考核促进。宜昌市规定,全市所有开设市赛项目对应专业和课程的学校,都必须在校赛基础上选拔优秀选手参加市赛,否则取消其申报省(市)示范(品牌)校、专业或实训基地或该专业当年度的招生资格。
完善配套,整体推进,使育人全方位。为避免为活动而活动,宜昌市进一步完善了平台配套建设,发挥平台引领辐射作用,“一张网”铺开,整体推进。一是加强师资培养。自2012年来,评定专业带头人93人,认定双师型教师513人,报批了2个省级名师工作室、建立了4个市级名师工作室、 15个专业(学科)中心教研组。认定大赛资格评委102人、专家评委57人;围绕大赛组织各类培训共投入450多万元,仅2018年就举办专业培训班20多个,培训教师500多人次。二是引入第三方评价。自2013年引入第三方评价以来,共聘请行业企业、高校专家、教授300余人次担任赛项命题人及评委组长。三是加强课程建设。确保开齐开足德育、公共艺术及“三创”教育等课程。新编《追逐梦想》《中职生人文素养读本》等地方教材、校本教材11本。四是加强校企合作。赛项设置对接产业,增设工业机器人应用、3D打印技术、无人机操控技术等赛项。邀请行业企业专家直接参与大赛命题和评判工作。大赛期间举办校企合作恳谈会56场,1000多位行业企业代表观摩大赛。
学生职业素养全面提升。一是文明素质显著增强。近年来,宜昌市职校学生违纪率明显下降,校方重大安全责任事故为零,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习惯正在养成。2016年、2017年“文明风采”省赛获18个一等奖,国赛获2个一等奖、4个二等奖,成绩在全省领先。2015年至2017年宜昌市6人获全国“最美中职生”称号。教育部中职德育专家组2015年来宜昌调研,对市机电工程学校的“快乐德育”、长阳县职教中心“德育收视课”、当阳市职教中心“学生成长导师制”等德育创新实践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
二是技能水平大幅提升。宜昌代表队参加湖北省中职组技能大赛自2013年起实现金牌总数“六连冠”。截至2019年6月底,参加国赛共获得6个一等奖、155个二等奖、46个三等奖。
三是创新创业能力增强。2018年全市13校近200师生83项作品参加“三创”大赛。组建50多个创新创业兴趣社团,当阳市职教中心兴建了校内 “融创园”,开业10个创新创业实体店。宜昌市选手刘奥获2016年“挑战杯—彩虹人生”全国职校“三创”大赛二等奖。带领乡亲共同富裕优秀职校生田水涛参加了团中央“彩虹人生—奋斗的青春最美丽”全国分享活动。
四是体育、美育等全面发展。近年来,通过“文明风采”、体育赛项设置、课程引领等举措,学校对体育、美育等工作重视程度进一步增强,全市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良好。2016年、2017年,长阳县职教中心、宜昌市三峡中专被评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
服务发展能力显著增强。近三年,宜昌市中职生就业率达98%,对口就业率达85%,50%的毕业生选择在本地就业,每年为本地企业输送技术技能人才5000多人。服务产业转型能力显著增强,2017年向广汽集团输送1177名现代学徒制学生。
平台综合效应已经形成。覆盖全体学生、专业、教师,支撑国家、省、市、校的四大平台体系已经形成,以学校日常教学为基础、以市级竞赛为驱动,以国家、省级大赛为引领的日常教学与竞赛机制已经成熟,成为加快现代职教发展的有力抓手,成为全市职教发展 “展示台”、教学质量“检阅场”、教学改革“风向标”。
(作者单位:宜昌市教育局职业技术教育研究室)
责任编辑/杨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