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碧武
周洪宇,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长江教育研究院院长、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栏目主持人: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关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内容。武汉市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十分重视。早在20世纪90年代,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已开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并设立武汉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中心(以下简称“市心理中心”)全权负责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业务指导工作。20余年间,武汉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历经自发探索、专题研究、试点突破等阶段,在持续探索中,逐步构筑了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于增强学生的自我心理强度,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促进人格的健全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中小学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抓手。
为保障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开展,市心理中心先后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理论研究、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研究、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资源研究。通过研究,确立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本质、目标及资源开发框架。其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本质是使学生从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维度获得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积极体验增量的课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目标是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自我意识、人际交往、学习心理、生活与社会适应、生命关怀等常识;体验并发展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积极态度;体验并学会选择适宜的心理调适方法。
为保障义务教育段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市心理中心确立了课程开发的五大心理发展领域,即,自我意识、学习心理、人际交往、生活适应与生命关怀。
十三五期间,市心理中心以省级规划重点课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评价体系研究》为依托,围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和教学管理”三个方面,构建由评价思想、评价对象、评价要素和评价方法组成的理論和操作系统,研制了《武汉市中小学心理健康优质课评比标准》,搭建了武汉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测试平台,有效促进了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的理论创新。
课堂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为保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施的质量,市心理中心将优质课比赛、课程研讨与下校指导有机结合,形成了“比赛—交流—指导”实践服务模式,夯实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基础。
武汉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质课评比始于2004年,目前已经连续举行八届。历次比赛,以探索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规律、培养优秀的心理健康教师为目标,既关注精品课程资源的生成,又兼顾心理健康教师的专业成长。通过一次次优质课评比,一大批优秀的心理健康教师脱颖而出,成为武汉市心理健康教育骨干力量。
在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优质课评比的同时,市心理中心将月度研讨落到实处。心理健康教育月度研讨主题的确定采取自上而下的整体规划与自下而上的对点突破相结合的方式,力求研讨主题和内容既贴近教师需求,又贴近时代脉搏且具有整体性。研讨主题包括:结合教学目标设立、内容设计与实施策略的新教材教法报告,与师生互动、课堂调控相关的教育教学策略指导,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心理危机预防、预警、干预,新高考背景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践,等等。月度研讨采用课程展示、主题论坛、主题沙龙、专家讲座、体验式培训等多种形式。其中,“暖心活动”是每次教研活动独具心理健康教育特色的必备环节。
在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中,市心理中心将业务督导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来,形成了每周下基层学校指导的服务机制。每年,市心理中心要前往武汉市14个区和部分直属学校开展前置性需求调研与订单式服务。自2015年起,为精准对接远城区心理健康教育需求,市科研中心主动作为,开启了针对远城区的送教活动。
打造一支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团队,是关键中的关键。为提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市心理中心在下校指导过程中专门安排了对学校心理辅导室的专项指导,对心理辅导工作守则、个别辅导服务规范、团体辅导活动规范、心理档案建立及心理测评的运行规范、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施规范等进行重点指导,并制定了《武汉市中小学心理辅导机构建设标准》《武汉市中小学心理辅导机构服务规范》等规范性指导意见供学校参考。
与此同时,市心理中心还通过专业培训推进心理辅导工作的专业化进程。如:2015年分别组织了五次沙盘研修活动,主要对象是武汉市中小学心理健康中心教研组的成员。2016年组织中学专职心理健康教师开展了两次《认知行为辅导的理论与实践》专题研修活动,组织中学心理健康骨干教师60人到华南师大开展“校园心理危机与积极应对”专题研训活动等。目前,全市拥有比较规范的心理辅导室的中小学校近600所。其中,58所市级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的心理辅导室建筑面积不少于100平方米,服务功能较为齐全,专业设备较为完备,学生心理档案较为完整,能满足各种心理辅导需求。到2017年12月,全市义务教育段70.4%的学生都享受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高中阶段至少有50所学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队伍在规模与质量上均获得较大提升。到2018年底,全市拥有专职心理教师193名,兼职心理教师1000余名。2017年,组织武汉市教师参评2017年“湖北好课堂”心理健康优质课推选活动,取得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的好成绩。2013年、2015年和2017年共有三位老师获得全国心理健康优质课评比一等奖,一位老师获得全国心理健康优质课评比二等奖。2018年,两位老师获得“一师一优课”省级优秀案例奖,一位教师获得“一师一优课”教育部优秀课例奖。
评价是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基础,收集服务对象相对完整和全面的信息进行准确评估,是提高后续服务工作效果的前提。开展心理状况监测是提供有针对性的心理服务的重要前提,也是心理危机预警的重要工作内容。
早在2008年,武汉市就启动了全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监测工作,逐步建立常态监测机制。市心理中心牵头,先后完成了武汉市中小学生2008年度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武汉市2009年度区域小学中高段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2011年,开展了武汉市近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普查,涵盖5到12年级学生,总计3万余人。监测工作启动后,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为落实《武汉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国家示范區推进工作方案》中关于实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的监测项目,从2014年起,市心理中心建立年度报告制度,坚持对中小学新生适应状况展开监测,关注新生入学适应情况,探索应对之策。2015年和2018年分别形成17所和41所学校的校级监测报告。监测报告在完成每年的年度数据分析基础上,还与往年监测数据进行对比,形成跟踪报告。应学校的需求,参与监测学生的样本量逐年扩大,逐步实现了区域全覆盖、直属学校(中学)基本覆盖,累计13740名新生学生参与监测,每年形成监测报告四万余字。
通过持续有效开展常态监测工作,目前武汉市已建立具有区域、城乡代表性的中小学生心理状况的大型基础数据库,实现了对武汉市中小学生心理状况的动态追踪监测,为武汉市各项教育决策制定、为区域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服务提供科学的实证依据。
立足课程、课堂、师资及评价的武汉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的构筑为区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夯实了基础。2012年,武汉市被教育部评为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区。截至目前,全市共创建市级心理健康教育合格学校289所,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58所,其中有6所学校被评为国家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
未来,市心理中心将尝试打通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系统、资源系统、服务系统、测评系统和信息系统的边界,在“互联网+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做出新的探索,切实提升服务品质和教育质量,擦亮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武汉名片”。
责任编辑/鄢志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