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文东
《元保洛墓志》,北魏墓志,北魏永平四年(511 年)刻。此志呈四方形,高42 厘米,宽39 厘米。正书,12 行,行12字。1926年出土于河南洛阳姚凹村东。由于右任先生捐赠给西安碑林,现存西安碑林博物馆墓志廊。
唐太宗李世民之前的入碑书体皆为正书,即秦代的篆书、汉代的隶书、魏晋及隋代的楷书,自从李世民的《晋祠铭》以行书入碑后,使圆劲流动,粗细有别的行书加入了碑刻的行列,真正确定了行书在书坛上的地位和影响。比唐太宗《晋祠铭》早136 年的北魏《元保洛墓志》虽不是完全意义上的行书,却带有行书的意味,字里行间已透露出行书的笔意,飞动流畅,圆拙自如,其中如或、帝、后、节、城、出、郡等字已完全是行书的写法,行笔流畅,萦带妙用,别具风味。此志楷、行书相杂,或端方,或圆畅,却自然和谐,在北魏墓志中独具风神,别领风骚。
《元保洛墓志》的成功,不仅在于它具有行书的笔意,还在于它所表现出的“写意”书风。用笔的方圆并用,无拘无束,在一种曲直不拘、正斜不拘、长短不拘的轻松随意的情况下,出之于自然而有天趣;结字更是以意为之,任情恣意,或大或小,或长或扁,或整或散,皆不拘成规,表现出与其他魏墓志完全不同的书风特点,独标其格,韵味无穷。清末学者、碑学大师康有为最为推崇魏碑,认为魏碑“笔画完好,精神流露,易于临摹。”他还认真总结出魏碑的十美“魄力雄强,气象浑穆,笔法跳越,点画峻厚,意态奇逸,精神飞动,兴趣酣足,骨法洞达,结构天成,血肉丰美”。《元保洛墓志》正符合康氏所总结的十美中的三美“意态奇逸,精神飞动,兴趣酣足”,用笔、结字及章法皆天趣自然,以意为之,成为北魏墓志“写意”书风的典型代表。
北魏《穆亮墓志》拓片(局部)
北魏《元保洛墓志》拓片(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