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婕佳
(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杭州 310018)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所带来的信息化、全球化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生产以及竞争模式。教育信息化也在全球掀起了一场新的革命,移动终端技术不断地改变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环境、工作方式、交往方式和我们的教育模式。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移动终端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也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同时也产生了如,学生上课玩手机等问题。我们应该如何有效的在课堂教学中利用移动终端,是目前研究的重点。本文就是基于这样一个背景,以移动学习平台"微助教"为例,对其在课堂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进行研究。
“微助教”是由华中师范大学与华中科技大学团队联合开发的一款面向高等教育的课堂在线互动平台,以微信为载体,以微信公众号和网站平台为依托,以教师个体为使用单位,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平台的新媒体作用,以其跨域时空界限、交互性、个性化等特点对传统课堂教学进行改良,让教师把线下的教学、备课、课堂管理、课堂交互等工作移到线上,把线下的课堂教学与在线的活动组织结合起来,部分功能模块如图1所示。
图1 “微助教”移动端部分功能模块
在课堂中,教师不再单纯地对知识的讲授和展示,围绕“以学生为中心”展开教学。下文主要从点名签到、互动学习、评价反馈这几部分进行探究。
点名签到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点名,教师可以把握学生的到课率。我校目前课堂点名主要以教师按照花名册口头呼叫学生姓名,学生应答为主。这种方式在学生人数较多的情况下,往往会占据较多的课堂时间,且容易出现学生代答等情况。而“微助教”的点名功能解决了这一问题,极大地提高了课堂点名的效率。在期末总评阶段,教师可以将整学期的课程分门别类,按班级进行导出统计。
由于学生在刚上课开始时,大多不在学习状态,基于在线学习平台,在课堂中着重选择情境导入、问题导入、案例导入等方式,之后点开课堂中的课件,开启新知识内容的学习。
在具体授课过程中,通过在线学习平台下达学习探究任务和要求,组织和指导学生合作探究活动,学生开展协作学习。
围绕教学内容展开,并以案例、视频、小游戏等形式对重难点知识进行解剖,学生可以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观点、体会。对于动手要求高的知识点,以问题为导向让学生自己动手练习(见图2)。对有难度的问题以小组的协作的形式完成任务,教师提前对学生进行分组,便于统计学生课堂学习情况,组织线上线下实践。并通过抢答、点答等方式,提升学生学习趣味性,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良性竞争意识。让每个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同时让教师的主导地位贯穿整个课堂教学过程。
图2 互动学习模块
形成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教师通过平台推送测试题,学生通过移动端完成相应题目并提交答案,系统会自动给出测试评价结果。即时反馈给学生和教师,及时了解教学中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在不断的实操、反馈、调整的过程中趋于完善,最后达到教学目标。
在课堂的最后,实施结果性评价评价,教师登录后台通过设置“互评方式(组间、组内、自评、师评),权重,记名方式(实名、匿名)”等功能,学生即可在微信端操作。
“微助教”具有操作简单,支持移动学习,可以进行二次开发而且开发成本不高等优势。充分利用手机签到、在线学习、在线测试、互动交流和小组互评等辅助课堂教学功能,实现课堂教学的智能化。当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在教学过程中,由于视频资源的多样化、应用场景真实化、交互性强,需要通过视频观看进行学习。例如,以短小的教学视频为载体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设计的微课资源,在教学过程中广受应用。而微助教仅限于pdf、ppt、word、excel、dps、rtf等文档资源的上传。对此,教师可将微课视频生成网页链接,通过平台发送给学生,学生根据视频链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增加学习兴趣,更加完整地攫取知识点,完善知识体系。微助教开发者也可根据用户实际需求,增设rmvb、rm、wmv、mp4、mkv等常用视频格式,来增强平台功能,提升用户体验。
微助教是基于微信开发的小程序,学生极易被微信的信息、朋友圈、订阅号等内容吸引,注意力分散,进而影响学习效率及教学效果。再者,教师在讲课时注意力较集中,无法实时对学生使用手机的情况进行管理。
解决对策:教师需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素养,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学生多互动,融入其中,发现学生玩手机,注意力分散时,应当及时给予适当的引导。同时,学生也应集中注意力,合理使用移动学习平台,意识到课堂中最重要的任务是学习知识,而不是沉迷各种与课堂无关的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手机端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系统实时记录学生的学习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形成过程性和结果性评价,紧紧围绕“以学生为中心”,改进微助教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完善部分功能。随着微助教在课堂中不断地的探索与实践,对推进课堂教学诊改工作、促进学生学习成长、增强教师自身教学能力有着深远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