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孩子:促进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真正起跑线

2019-09-25 07:55边玉芳北京师范大学儿童家庭教育中心主任
未来教育家 2019年6期
关键词:爸爸家长孩子

边玉芳/北京师范大学儿童家庭教育中心主任

今天,我想从一个爸爸和女儿的故事讲起,这个爸爸曾经写给他的女儿朵朵一封公开信。

朵朵,爸爸清晰地记得,

2013 年的今天,

长空蔚蓝,大地和暖,

你如天使般降临到我面前。

你像白天的艳阳,

你像晚上的月圆,

你是灵性的春风,

你是迷人的梦幻。

时光悄然流转,

与你一起1825 天,

只离开你三日,仍觉亏欠。

你偶尔不在家的日子,

我和妈妈的生活好像没有了主线。

我们是如此将你爱恋,

我们是如此将你挂牵。

我极为认真地用心美育着你的滴滴点点,

无论是生活里游戏的欢颜,

抑或是学习中严格的看管,

我用柔软和威严为你的精神长相构建。

我愿为你摇动船桨,

我愿为你扬起船帆,

我愿陪你启航人生,

我愿做你停靠的港湾。

朵朵,如果还有来生,

我愿做一棵“父亲之树”

深固你的品质,

焕发你的容颜,

支撑你的梦想,

飘落你的愁烦,

我要将你的名字刻在我的树干,

永恒地站在你必经的路边。

——爸爸 书

我看到这封发在朋友圈的信,给他发了一个评论“要看哭了”,不知道各位读者有没有跟我同样的感受,这无疑是一个非常爱孩子的爸爸,我想这也是全中国家庭家长的缩影,从这里可以看到他们是多么爱自己的孩子。从朵朵每天的日程表可以看出,这个五岁的女孩每天要看书、练琴、跳舞。朵朵和爸爸曾经参加一个叫《超能幼稚园》的电视节目,节目中看得出朵朵和爸爸似乎没有十分“默契”,面对很多问题,朵朵和爸爸给出的答案截然相反。爸爸说女儿非常喜欢跳舞,朵朵却说最不喜欢跳舞;主持人问爸爸:“你觉得她累吗?”爸爸回答:“不累,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朵朵回答:“感觉乏。”

就是这样一个爸爸和女儿的故事带给我们很多思考,这样一位爱女儿的爸爸所做的一切当然是为了孩子好,可究竟什么是为孩子好呢?我们给孩子的是不是孩子所需要的?我们对孩子的爱与孩子成长需要之间有没有错位?我们真的了解孩子真实的想法与感受吗?在每一个孩子不同的年龄阶段,我们到底要让孩子学习什么?我们怎样看待孩子的成长,我们怎么理解孩子与我们的关系?所有这些问题都是我们要去深深思索的。我们要考虑的问题是孩子的成长需求是什么?孩子在不同年龄阶段发展的重要任务是什么?我们要把孩子培养成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们怎样才能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这就是我们要读懂孩子的成长需求,我们要读懂孩子的成长规律,我们要读懂孩子的内心世界,我们每个家长要形成正确的儿童观、成才观、育儿观。所以,我们要读懂孩子,科学教子。

图1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图2 心理学家Deci 和Ryan 的基本心理需要理论

图3 孩子的内心需求如冰山

图4 调查中学生认为人生最重要的事情

我举个例子,这也是困扰很多家长的普遍问题——孩子沉迷于手机和网络怎么办?我们首先要问,孩子为什么会沉迷于手机或网络?原因可能有很多,经过我们的调查和研究无外乎这些——比如孩子缺乏玩伴,生活比较单调只能玩游戏,等等。我在很多调研里问“你第一次让孩子玩手机是什么时候”,家长经常会说:“有一天我很忙,给孩子一个手机他就不打扰我了……”久而久之,手机就会成为孩子的玩伴;同时,每个孩子都希望证明自己是优秀的,在现实生活中可能没有这样的机会,但是孩子在游戏中却获得了充分的肯定,孩子们在游戏中觉得自己能说了算;还有一个原因,同学们都在玩,我不玩游戏的话跟同学都没话说了;还有很重要的一个原因——逃避生活中不如意的事情,暂时舒缓消极情绪。所以在人工智能到来的时代,我们用一些粗暴的方法让孩子不玩游戏不上网络,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我们只有满足孩子的成长需求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2018 年 9 月 26 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第六人民医院院长陆林在卫生健康委员会新闻发布会上指出:全世界范围内青少年过度依赖网络的发病率是6%,我国的发病率是10%左右。其实有一些研究证明,到现在为止中国可能还不是全世界使用网络普及率最高的国家之一,但是孩子们网络成瘾的比例是比较高的。陆林院士说,现在孩子各种网络成瘾的主要原因在于没有目标感或者目标不清晰,缺乏自主感。小时候父母教育他们要听话,要好好学习,而忽略了孩子自身的成长需要。孩子们手机成瘾、网络成瘾主要是游戏成瘾、色情成瘾、信息收集成瘾、网络关系成瘾等满足了孩子的快感与满足感。

心理学对儿童成长有非常多的研究,大家非常熟悉的是20 世纪40年代的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见图1)。他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是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与爱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孩子成长中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成为他最主要的需要,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随着时代的进步,孩子们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已经基本满足,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对孩子们的成长需求要重新审视。

20 世纪八九十年代到21 世纪初心理学家做了大量的研究,其中Deci 提出的理论认为,很多时候关系需要、胜任需要、自主需要变成孩子的学习动机和孩子成长的重要需求(见图2)。什么叫做关系需要?就是我有一种对这个世界的连接感,我有归属感,就是I HAVE 的感觉。胜任需要就是在工作中有胜任感、效能感,就是I CAN 的感觉。自主需要是我有自己做主的感觉,我有未来的目标感,就是I AM 的感觉。

我们如果不能满足孩子内在的需求,就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很多困惑甚至是未来的心理问题。很多教育工作者往往会关注孩子的行为,比较容易忽略孩子行为下的“冰山”,我们关注的往往是冰山一角,没有重视孩子的感受、孩子的期待、孩子的渴望(见图3)。关于孩子的成长,我们说孩子在成长中需要被爱、被关注、被尊重、被肯定、被认同、有归属感、有价值、有安全感和独立,但是孩子成长过程中还是会感觉被忽略、被轻视、被否定、被误会、被讥笑、被责备、被欺辱、被孤立,这样的例子可以举出很多。

家庭教育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让孩子的成长阻力变成成长助力,这是任何一个家长和任何一个教育工作者需要做的,所以我们要读懂孩子冰山下面的真正的需求。就网络成瘾这些事来说,我们有这样一个研究,把孩子们分成三类,网络成瘾组、可能网络成瘾组、非网络成瘾组,网络成瘾组和可能网络成瘾组在很多方面的表现都差于非网络成瘾组。就亲子关系而言,我们需要考虑怎么让家庭有良好的环境,让孩子们感受到父母永远不会改变的爱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现实中会发现这些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2018 年,我所在的北京师范大学儿童家庭教育研究中心发布了被称为中国第一个家庭教育报告的《全国家庭教育状况调查报告》,我们对20 万名孩子调查,得出了非常有触动性的数据,比如孩子对家庭重要性的看法,我们问孩子“什么是你们认为人生最重要的事情”,无论是四年级的还是八年级的孩子都认为“有温暖的家是人生最重要事情”,榜居首位,比有钱、有社会地位、有权力重要得多,这是非常温暖我们的数据(见图4)。有温暖的家是孩子的期待,并不是说现实生活中所有的家庭都能给孩子一个温暖的家。

对于四年级、八年级的孩子而言,很多孩子反映家长从不或几乎不与自己进行沟通。其中四年级有25.1%的孩子反映,家长从不或几乎不问学校班级发生的事情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反映家长“不尊重孩子”,比如“做错的时候家长总不会听我解释就批评我”“家长从不认真听我把话讲完,总是打断我”,这些数据都提醒我们,家长在尊重孩子方面值得关注。

我们问孩子“你认为你的家长最关注你的是什么方面”,四年级、八年级学生都认为家长最关注自己的是学习情况、身体健康、人身安全。但是在道德品质等其他方面关注不够。尤其是对学习成绩的期望,90%以上的孩子们认为家长对自己的成绩有要求,这是可以理解的,问题是以四年级为例,有45.9%的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考试成绩在全班前三名,近一半的家长希望考进班级前三名!每一位家长读懂了孩子,就不会让孩子的生活变成了“学习、生活、吃饭”的循环和重复,他们不是知识的容器,他们的成长历程要为未来的幸福生活奠基。

我们相信每个孩子都有无限的潜能,我们要允许他们自己去创造和探索。如果我们把孩子看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就会尊重他们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和创造;如果我们把他们看成是一个成长中的个体,就会允许他们犯错误,让他们在一路跌跌撞撞中最终成长为社会的栋梁之才。每个孩子的成长都有自身的成长规律和成长轨迹,家庭教育要符合孩子的成长规律,要在恰当的时候给予他们恰当的教育。

读懂孩子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也是儿童权利最大的体现,是真正让孩子赢在起跑线,是促进孩子真正健康快乐成长。

猜你喜欢
爸爸家长孩子
我和爸爸
爸爸
家长请吃药Ⅱ
爸爸冷不冷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犯错误找家长
可怜的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