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尚松
【中图分类号】R821.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9)09-235-01
磁共振:
磁共振是一种利用磁共振现象而制成的一种医学检查的成像设备。磁共振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应用率,可对患者的病灶部位进行清楚成像。核磁共振技术具有无辐射、分辨率高的特点,在临床中广泛应用的同时,在医学研究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磁共振扫描仪器的性能组件增多,当下,临床中主要通过磁共振血管成像,心脏成像,微小肿瘤,关节进行全方位扫描,并为患者提供影像学依据,使疾病得到准确诊断,磁共振可应用于儿童疾病的诊断中。
磁共振检查的适用症、禁忌症:
核磁共振可对全身各个器官组织系统进行检查,尤其针对软组织,神经系统,肺部,心脏,纵膈淋巴系统转移情况,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若受检者体内植入过金属后,有金属内固定物,安装心脏起搏器,携带助听器,電子耳蜗,怀孕三个月以内的女性均禁止采用核磁共振进行检查。另外,若患者患有一些较为严重的基础疾病,例如,慢性阻塞性肺炎,心衰伴房颤,急性肺水肿等不适宜做呼吸配合的患者,不建议采用核磁共振检查。
不同的部位所含氢元素的数量存在差异性,而不同疾病应采用不同的磁共振信号特征进行检查。核磁共振在检查过程中,应根据具体的检查部位使用专用的线圈,采用多种成像方法才能够达到最佳的成像效果,可在短时间内完成检查,核磁共振检查前,应详细掌握禁忌症。核磁共振检查前,受检者应将佩戴的金属饰物以及含有金属的衣物脱掉后,方可进行检查,可避免意外的发生,核磁共振检查时机器会产生较大的噪音,应指导患者在检查室外,亲身体验机器所发出的声音,并告知患者不必过于紧张,将检查过程中需要的大体时间告知患者,使患者做好心理准备,针对无法配合的婴儿以及患者,在无镇静药物禁忌的情况下,可给予镇静药物再进行检查。若患者需要行腹部,心脏,胸部大血管成像等相关检查,检查前应对患者进行呼吸训练,使呼吸维持在8-22秒一次,心率在60-100次之间。均衡的呼吸节奏和心率是保证胸腹部图像检查的关键性因素。在实施核磁共振检查过程中,患者保持平静,佩戴耳塞,避免双脚交叉,女性长发者应加长发压于身下,避免出现意外。
核磁共振检查方法:
若患者需要通过核磁共振检查头颅,耳部,眼部,鼻部,咽喉部等部位时,应采用同步专用线圈进行扫描,检查体位主要以标准仰卧位为主,应保持头先进,检查过程中头部不宜活动,保持平静呼吸,在眼球检查过程中,要根据医嘱完成闭眼以及双眼球固定等动作,避免检查产生伪影。颈部血管,胸椎,腰椎等部位采用核磁共振检查时,应采用颈胸腰联合阵线圈,检查过程中应以仰卧位为主,将双手放置于身体两侧,若受检者为胸腰椎检查,同时伴有剧烈疼痛,使用固定工具对其相应部位进行固定,双腿可保持蜷缩。若心脏、纵膈部位等疾病需要采用核磁共振进行检查,可选择心脏线圈或体线圈,取仰卧位,双手抱头由足部先进。若患者需要通过核磁共振检查四肢关节,可采用四肢线圈,患者检查上肢应保持头先进,下肢检查应保持足先进,保持肢体与躯干处于同一水平,可使用软枕将检查部位空心处填满,可提高图像质量。患者在进行盆腔、骨盆、双髋关节检查时,应采用仰卧位,并使用体线圈进行检查,盆腔检查患者需完成憋尿,使膀胱保持充盈,可利于盆腔脏器病变组织清除成像。若患者采用核磁共振检查肝脏,胆囊,胰腺等疾病,叮嘱患者检查前禁食、禁水8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