验证分子极性的实验探究

2019-09-24 06:42吕宏宇
化学教与学 2019年8期
关键词:实验探究

摘要:设计实验,学生通过投影仪投影观察实验现象,根据培养皿中四氯化碳液面上的有色水滴和水层上面有色植物油滴是否跟随带电玻璃棒运动,验证了水和植物油的极性,使“极性”这一抽象的概念直观形象化,促进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关键词:分子极性;实验探究;直观形象

文章编号:1008-0546( 2019)08-0097-01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 10.3969/j.issn.1008-0546.2019.08.032

人教版教材中没有验证分子极性的演示实验,文献上也未曾报道过分子极性的验证实验,而“分子极性”这一概念很抽象且难于理解。笔者通过设计实验,用直观明显的实验现象,证实了水分子带电而植物油分子不带电。从而将“极性”理解为“电性”,化难为易,促进了学生对“分子极性”这一抽象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具体做法如下:

取一直径为9.5cm的培养皿,注入40mL四氯化碳液体,用胶头滴管滴入一滴经蓝黑色墨水染色的水滴,扁圆形的蓝色水滴漂浮在四氯化碳液面上方,将经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在蓝色水滴的正上方移动,发现水滴能迅速跟随玻璃棒的运动方向一起运动。经多次实验探究,对蒸馏水染色所用的墨水必须是水溶性墨水,不能用白板笔或记号笔墨水,这两种墨水中的黑色颗粒易从水中沉降至四氯化碳中。将水滴染成蓝色,是因为水滴和四氯化碳液体均为无色,投影时几乎观察不到明显的投影现象。本实验将水滴染色后在投影仪上投影,现象非常明显。

另取一直径为9.5cm的培养皿,注入40mL蒸馏水,用胶头滴管滴入一滴萃取过碘水后的植物油,扁圆形的浅紫色植物油液滴漂浮在水面上方,將经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在植物油液滴的正上方移动,发现无论怎样移动玻璃棒,植物油液滴均纹丝不动。经多次实验探究,用植物油液滴现象最明显。如改用四氯化碳液滴代替植物油液滴,由于四氯化碳液滴密度大于水,四氯化碳液滴不能飘浮而且向下沉浮,会产生沉浮的四氯化碳液滴本身就不易移动的假象,不利于和上一实验现象对比。将密度大于水的四氯化碳液滴改为密度小于水的苯液滴时,由于苯的表面张力小,苯滴迅速在水面上扩散成一薄层,无法形成漂浮的小液滴,从而无法进行本实验探究。本实验将植物油液滴染色后在投影仪上投影,使水层和植物油液滴的区分非常明显。

通过本次实验,让我认识到思辨和探究对学习知识的重要性,也体验到了探究性学习对学生领悟知识的重要作用,教师应该尽可能多给学生创造探究性学习的机会。

参考文献

[1] 吕宏宇.对一个异常实验现象的探究[J].化学教学,2005(7-8):14-15

猜你喜欢
实验探究
小组合作学习下的实验教学探究
“实验探究”与“微观认知”的巧妙结合
长柄V形玻璃管在化学实验中的新应用
对钢铁吸氧腐蚀过程的实验探究
《化学能与电能》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对比实验在化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自主学习意识
实验探究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与复习策略
浅析合作学习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