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飞
摘 要:学校教育需以德为先,构建行为德育体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端正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态度,促进其全面发展。然而,初中生正处于“三观”形成的关键阶段,认知水平不高,身心尚未发育成熟,因而思想与行为极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这大大增加了德育工作的难度。面对这一情况,如何让初中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摆在每一位教育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基于此,文章主要对行为德育实施方案的设计策略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行为德育;设计;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2-13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21-0009-02
一、确定行为德育实施方案的目标
行为德育实施方案的目标应为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促进其全面发展以及个性成长。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行为德育实施方案的设计需立足学校的实际情况,利用学校的自身优势资源以及教师的教学优势,找准行为德育方案设计方向,统筹并规划初中学校行为德育实施体系,使其更加贴合本校实际,形成本校的育人特色。
二、行为德育实施方案的设计策略
(一)统筹规划,制订行为德育实施的整体方案
行为德育实施方案的制订需遵循循序渐进原则,考虑学生的差异性,从实际出发,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德育为先”的素质教育思想以及德育理念,以保证所制订的行为德育实施方案更具科学性与合理性,且切实可行。
1.营造良好的行为德育环境
初中生的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度过,学校又是育人的重要场所。因此,行为德育实施方案的首要环节就是加强学习宣传阵地建设,营造良好的行为德育环境,力求将先进的思想与德育理念逐步渗入学生日常学习与生活中,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一方面,依托礼乐文化,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在教学楼、走廊、食堂、宣传橱窗等设施上,张贴经典礼乐文化小知识、名言警句、历史人物的小传等,供学生课余时间阅读、了解;利用校园的电子显示屏,循环播放古典诗词鉴赏等内容,让他们在不知不觉间形成对我国传统礼乐文化的认同感;通过微信、QQ、校园网站等平台,设置礼乐文化或者中华传统文化专栏,让教师、学生共同充实专栏的内容,内容可包括师生对礼乐文化的理解、古诗文的读后感、礼乐文化相关楹联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将礼乐文化渗透学生心中。这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良好道德观念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另一方面,强化班级文化氛围的营造。在教室后墙壁张贴介绍班风的文件,并在固定位置设置行为德育专栏、荣誉展示及公告栏等,每两周更新一次;在教室开辟图书角,安排专门的学生对其进行管理,图书角书籍的来源可以是学校图书馆借阅的图书、教师或学生自带的图书。这样能为学生创造传统文化图书的借阅条件,营造礼乐文化学习氛围,从而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不断自觉优化自身的行为。
2.借助课堂,将行为德育渗透到学科教学活动中,落实德育培养
学校通过较为完善且合理的行为德育实施方案,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方案实施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借助课堂进行,从而推动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比如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通过《背影》这一篇经典散文,从两个方面来落实德育培养。一是从文章的写作背景入手。当今的语文教学更强调自主学习,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学习,即让各小组学生通过共同分析、交流与讨论的方式,找出能反映文章写作背景的词句或者文段,如“赋闲”“光景很是惨淡”等。学生从这些词句中能很好地体会世态的炎凉、淡薄的人情,更能感受亲情在这种环境中的珍贵。教师还可以为学生讲述一些军阀割据时代的历史事件,以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在如此艰难的社会,还有文中真挚、纯粹的父子情的描述,不由让人感触颇深,产生共鸣,同时这也是中华传统美德的体现。二是从课文内容入手。语文不像物理、化学与数学那样具有很强的理论性,语文教学内容更贴近生活实际,更偏向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与感悟中完成学习任务。所以,在教学《背影》这篇课文时,教师可结合课文内容安排写作任务,让学生给自己的父亲写一封信,然后再让学生进行互评与修改,接着让其结合自身对这篇文章内容谈谈自己的感悟,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因此,教师可基于课文,深挖其中的行为德育素材,然后将其渗透语文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中,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健康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自身的道德水平。
3.紧抓常规教育,加强行为德育建设
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较迅速的关键阶段,一般而言,这一阶段的学生叛逆性与可塑性是共同存在的。因此,在学校加强行为德育实施的过程中,还应充分重视常规教育工作,联合校长、政教处、班主任与任课教师等构建上下结构的行为德育实施体系。比如建立《初中生一日行为条例》《中学生文明行为要求》《阳光学术行为管理机制》等,并从校规、班规入手,组织主题班会,让学生加強学习,结合相关制度对自己的言行进行反思;在教育、卫生、文明礼仪、课间操、安全消防等方面制定相关规定,并要求班主任或任课教师管束初中学生的不良言行与不良心态,规范并矫正他们的思想与言行,同时班主任与任课教师也应以身作则,通过实际行为做好言传身教工作;设立“校园文明监督岗”,让少先队员或其他优秀学生作为成员,对全校学生的行为进行日日监督与检查,自律与他律双管齐下,以有效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4.打造系列行为德育活动,搭建行为习惯养成平台
首先,可在节假日组织社会实践活动,比如劳动节让学生学会干一件家务;母亲节让学生给妈妈做一件手工礼物;周末让学生慰问社区孤寡老人;还可组织学生走上马路与交警叔叔共同指挥交通等。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会受到启发,逐渐懂得关爱他人、勤劳能干、孝敬父母长辈、遵守交通安全等优良品质,养成良好习惯。其次,可围绕“中学生养成讲文明、懂礼貌的良好习惯是他律重要还是自律重要”的主题辩论会以及“好习惯从我做起”的演讲比赛等,实行行为规范教育。再次,开展“树典型、创校风”活动,评选“十佳学生干部”“十佳学生”,并将他们的先进事迹放在官方微信、官方微博、校园网站上进行宣传,以树立榜样,传递正能量,营造良好的学习先进的氛围。最后,为学生量身定制“共创美丽校园”教育活动,师生合理分工,一起清扫校园里的垃圾,对垃圾进行分类;灌溉学校的花草树木,让学生收获劳动的快乐,并掌握科学的劳动方法,从而养成热爱劳动、循环利用资源、关注公共卫生的好习惯。
(二)行为德育的科学评价
评价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导向、激励与诊断的作用,是行为德育实施方案设计中的重要一环。因此,应采取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与量化考核方式,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进行科学评价。评定工作可由各班的班主任及学生干部共同组织实施,评价方式是每个月给予每一个学生70分作为基本分,然后学生干部通过日常表现记录本,记录学生每天的加分、减分情况及原因,经班主任核实后每周公布一次。每学期的成绩则取每一个月的考核平均分,由班主任汇总后评定每一位学生的等级,如分为A(≥90分)、B(70~89分)、C(60~69分)、D(≤59分)四个等级。评价能促使学生自动自觉规范自身的道德行为,并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進一步加强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自觉性与积极性。
(三)开展德育工作队伍培训
在开展德育工作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不可取代。教师的个人形象、道德素养直接影响学生品格的形成。学校要注重德育工作队伍成员的培训,要领导和教育教师遵守师德规范,定期邀请专家和名师来学校开展讲座和培训,不断丰富教育工作者的知识,提高其道德觉悟与道德素养,这对德育工作的开展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班主任是德育工作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与学生接触最多、最频繁的教师,因此在德育工作队伍中处于中心地位。学校要明确班主任的工作职责,要引导班主任提高自身觉悟和工作责任感。每一名班主任必须做到按时到校、及时完成工作,定期参与学校培训,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德育工作队伍的道德品质修养。
(四)巩固与完善阶段的策略
1.开展感恩励志教育
学校通过组织开展国旗下讲话、班会主题活动等形式,将“感恩”渗透学生群体之中,让学生明白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和责任,这样他们在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才能够逐渐形成懂得感恩的良好品质。
2.开展文明礼仪教育
学校要重视国旗下讲话、手抄报、网站宣传等活动,借助这些活动将行为规范与文明礼仪常识传播下去。教师要充分利用主题班会、黑板报等方式,传播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核心文化,弘扬民族传统精神,塑造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良好品质,提高学生的民族文化自豪感。
3.树典型,创校风
在每个学期开学之初,学校要对上个学期的教学情况进行评价,选出“十佳学生”和“优秀干部”,并将这些学生的先进事迹发布到学生网站、微信公众号中,让全体学生以他们为榜样,学习他们的优秀品德,传播正能量。
行为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要求。因此,学校应引起重视,加强行为德育工作,从整体上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以及道德水平,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培养并提升其核心素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长期且反复训练。所以,还需构建一个长效机制,即设计完善、合理的行为德育实施方案,从各方面保障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得以自然养成,帮助其树立积极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乌兰托娅.春风化雨德育无痕——谈学校德育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18(32):12-13.
[2]刘 萍.行为德育实施方案的设计策略研究——以扬州旅游商贸学校为例[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8(31):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