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淋巴型诺卡菌感染一例

2019-09-24 02:13侯晓媛苏忠兰张美华尹志强梅亚宁鲁严周炳荣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19年8期
关键词:淋巴管淋巴分泌物

侯晓媛 苏忠兰 张美华 尹志强 梅亚宁 鲁严 周炳荣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210029

患者男,78岁,因右上肢红肿、溃疡伴痛3 d,加重4 d入院就诊。1周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发现右手背水疱,自行挑破后,皮损处出现红肿痛性结节。当地医院予清创处理,症状无明显改善,并逐渐加重,结节破溃形成溃疡,新发多个沿右上肢伸侧走形的皮下结节。病程中,患者反复高热,热峰39.3℃,当地医院查血常规提示白细胞10.2×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7.4%,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1.2 g静脉滴注每8小时1次,病情控制不佳,患者仍持续高热,右上肢红肿疼痛加重。发病前长期从事园艺工作。既往“类风湿关节炎”病史2年,长期口服来氟米特20 mg/d,病情控制良好,无关节症状。

体检:体温38.9℃,脉搏85次,呼吸15次,血压129/66 mmHg(1 mmHg=0.133 kPa),心脏、腹部无明显异常,右下肺可闻及少许爆裂音。皮肤科检查:右上肢可见沿淋巴管走形的蚕豆至鸽蛋大小红色条状斑块或结节,部分结节中央可见脓点,触之质硬,皮温高,压痛明显,无波动感(图1A)。右肩部可见约2.0 cm×1.0 cm溃疡面,右手背可见约2.0 cm×1.5 cm溃疡面,上附少量脓性分泌物,右手腕部肿胀明显,活动障碍(图1B)。

图1 皮肤淋巴型诺卡菌患者皮损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1.8×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9.06×109/L,C反应蛋白79.6 mg/L(参考值0.0~8.0 mg/L,下同),T细胞亚群:淋巴细胞比例10.1%(20%~40%),CD3+CD4+辅助T细胞52.8%(30%~40%),CD3+CD8+抑制性细胞毒T细胞12%(21%~29%)。胸部CT:两肺多发陈旧灶,可能为间质性炎症,右肺胸膜下结节影,直径约6 mm,右肺上叶膨胀不全,肺气肿改变,两侧胸膜增厚。右手背溃疡组织病理检查:表皮角化过度伴灶性角化不全,棘层肥厚,少量炎性细胞外移;真皮中下部胶原轻度肿胀,少量炎性细胞浸润,部分小血管管壁纤维素样变性坏死,真皮深部及皮下脂肪见片状坏死,其内见混合炎症细胞及蓝色颗粒状物沉积;革兰染色可见革兰染色阳性杆菌(图2)。结节脓性分泌物抗酸染色可见染色弱阳性杆菌(图3)。皮损分泌物采用哥伦比亚血琼脂基础培养基培养1周,可见镶嵌式生长的干燥、白色菌落(图4)。皮损分泌物真菌和分枝杆菌42 d快速培养均阴性。提取菌株DNA,PCR扩增得827 bp基因片段,进行16S rRNA基因序列测序(通用引物,正向引物 27f:5′-AGAGTTTGATCCTGGCTCAG-3′和反向引物1492r:5′-GGTTACCTTGTTACGACTT-3′),经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Blast序列比对检索,该分离菌株属巴西诺卡菌(Nocardia brasiliensis)。同时经VITEK®MS微生物质谱检测鉴定,为巴西诺卡菌,置信度为99.9%。

诊断与治疗:入院后予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4.5 g静脉滴注每8小时1次,左氧氟沙星100 ml静脉滴注每日1次经验性抗感染治疗,丙种球蛋白对症支持治疗和皮损消毒、引流脓液,病情控制不佳。根据皮疹的特殊表现(沿淋巴管走形的皮下红肿结节),查阅相关文献,并结合免疫抑制剂使用史、局部创伤和土壤接触史,考虑可能为诺卡菌感染。入院第3天加用复方磺胺甲噁唑0.96 g口服每12小时1次试验性抗感染治疗,患者症状明显好转,用药当天,体温恢复正常,右上肢红肿疼痛减轻。2 d后复查血常规:白细胞5.2×109/L,中性粒细胞2.78×109/L,C反应蛋白7.7 mg/L。出院后,嘱患者继续口服复方磺胺甲噁唑,疗程6个月。2个月后随访,患者溃疡面结痂愈合,皮下结节缩小。

图2 患者皮损组织革兰染色(×400),可见阳性杆菌

图3 结节脓性分泌物抗酸染色可见染色弱阳性杆菌

图4 结节脓性分泌物哥伦比亚血琼脂基础培养基培养1周,可见镶嵌式生长的干燥、白色菌落

讨论诺卡菌(Nocardia)是一组丝状革兰染色阳性的需氧放线菌,抗酸染色呈弱阳性,广泛存在于土壤、空气等自然界中[1-2]。人类诺卡菌病是一种机会性感染,与免疫功能障碍密切相关,多发生于免疫缺陷人群,尤其是细胞免疫受损。诺卡菌感染大多由吸入引起,部分由皮肤接种引起,也可通过血行播散导致播散性诺卡菌病。皮肤诺卡菌病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前者可进一步分为三大亚型:诺卡菌足菌肿、浅表皮肤诺卡菌病和淋巴皮肤诺卡菌病[2]。淋巴皮肤诺卡菌病首先在损伤接种部位出现溃疡性斑块,经淋巴管扩散,形成淋巴管炎和沿淋巴管走形的皮下红斑结节,破溃后可有脓液、硫磺样颗粒排出,通常伴深部淋巴结肿大[3]。

诺卡菌感染的发生率很低,国内原发性皮肤淋巴诺卡菌病的病例仅报道1例[4]。由于其高死亡率,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诺卡菌病的诊断可采用常规培养分离病原体,但培养时间较长。为了快速识别病原体的属和种,可通过分子技术鉴定,16S rRNA检测是鉴定诺卡菌种属的金标准,如限制性内切酶分析16S rRNA基因扩增片段、16S rRNA或DNA测序[5],还可通过检测促旋酶B亚单位基因(gyrB基因)提高种属的鉴别能力[6]。本文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易发生机会菌感染,发病前有局部创伤和土壤接触史,以及典型的皮疹表现,符合淋巴皮肤诺卡菌病的发病过程。我们还使用16S rRNA基因序列测序技术准确鉴定出巴西诺卡菌。此外,本病还需与孢子丝菌病、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化脓性汗腺炎等相鉴别。

磺胺类药物一直是诺卡菌病的标准治疗方案,通常首选复方磺胺甲噁唑,需长期治疗,最佳疗程尚无统一标准,一般认为轻度皮肤感染需治疗1~3个月,免疫缺陷患者必须接受至少6个月至1年的治疗,而对于播散性感染的治疗不得少于1年[3]。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淋巴管淋巴分泌物
淋巴管栓的研究进展*
教你一套全身淋巴按摩操
中医药对淋巴管新生与回流功能的作用研究进展
不同数学模型多b值DWI在预测子宫内膜癌淋巴血管侵犯中的能力
足部淋巴管分布的研究进展及临床意义
化肥有机肥配施对油菜营养生长期根系分泌物的影响
基于淋巴管系统在免疫调节中的作用探讨新冠病毒致肺损伤的机制及中药干预作用
褐色分泌物一直不干净是怎么回事
注意,有种“胖”不能靠运动去减
眼屎给你的健康忠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