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度荥阳苜蓿洼墓地汉墓发掘简报

2019-09-24 05:48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荥阳市博物馆
关键词:灰陶底径泥质

□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荥阳市博物馆

檀山是荥阳盆地中部的一条东西向大岭,东西长17公里,南北宽4公里,在其中段的南坡上发现了多个汉代墓地,苜蓿洼墓地即是其中之一。墓地北临郑州职业技术学院,南跨中原西路,东临桃贾路,西望商隐路。(图1)

2007年5月—12月,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和荥阳市文物保护管理所联合在中原国际小商品城二期工程建设范围内发掘汉墓350多座,墓葬成排分布,多数墓道对置,显然是经过精心规划的。根据墓室形制可分为拱顶墓、平顶墓、两面坡顶墓、穹窿顶墓四种。我们在拱顶墓中择取5座简报如下。

一、M287

(一)墓葬形制

M287为土洞洞室墓,方向 8°,由墓道、封门砖、墓门、甬道、墓室五部分组成。(图2)

墓道 长方形竖井状,南北长2.4米,东西宽1米,深5.3米。

封门砖 平砖错缝平铺,中部向外弧突,高1.28米,宽1米。

墓门 长方形,宽1.03米,高约1.16米。

甬道 长方形,位于墓门之南,南北长0.6米,东西宽1.1米,高约1.16米。西壁有耳室,宽0.84米,高0.66米,进深0.44米。

图1 苜蓿洼墓地位置示意图

图2 M287平、剖面图

墓室 平面长方形,弧顶,南北长2.98米,东西宽2.23米,残高1.08米。墓室西部有砖砌棺床,平砖齐缝平铺,直抵墓门。砖长0.28米,宽0.15米,厚0.05米。木棺已朽,人骨呈粉状。耳室、墓室北部出土陶仓5件、罐9件、壶1件、灶1件、铜钱11枚。

(二)随葬器物

陶器16件,均为泥质灰陶。

陶仓 5件。形制、大小基本相同。标本M287:10,敛口,方唇,弧肩,直壁,平底略内凹。腹壁饰五周凹弦纹。口径5.7厘米,腹径18.8厘米,底径13.6厘米,高25.8厘米。(图3-5)

陶罐 9件。依口、腹特征,分为三型。

A型 6件。标本M287:5,微侈口,方唇,唇面微凹,束颈,圆鼓腹,下腹内收,平底略内凹。颈部一周凹弦纹。口径5.1厘米,腹径14.8厘米,底径9厘米,高12.9厘米。(图3-4)

B型 2件。器形较大。侈口,卷沿,圆方唇,短束颈,鼓肩,鼓腹,下腹弧内收,平底略内凹。标本M287:9,肩部饰一周网纹。口径14.1厘米,腹径29.7厘米,底径12.6厘米,高26.1厘米。(图3-1)标本 M287:11,肩部饰一周凹弦纹,其下一周细绳纹。口径11.1厘米,腹径22.3厘米,底径10.8厘米,高18.6厘米。(图3-3)

C型 1件。标本M287:8,盘口,宽沿,方唇,高束颈,弧肩,鼓腹,下腹斜直截,平底略内凹。肩部有一刻画符“”。口径12.8厘米,腹径32.7厘米,底径20厘米,高40.8厘米。(图3-2,封三-9)

陶壶 1件。标本M287:7,浅盘口,斜折沿,圆唇,束颈,弧肩,鼓腹,平底,腹近底部较直。肩、腹部饰密集凹弦纹。口径9.9厘米,腹径 21.8厘米,底径10.5厘米,高26.1厘米。(图3-6)

陶灶 1件。标本M287:16,长方形,无底,前设拱形火门,后壁挡风墙高竖,挡风墙内侧饰烟道、五铢钱纹、鱼及禽类等。灶面中部一火眼,上置一釜,釜承一甑,灶面饰绳纹。长 20.8厘米,宽16.5厘米,高19.2厘米。 (图3-7)

铜钱 11枚。标本M287:17,包括五铢钱9枚,大泉五十钱2枚。

二、M2

(一)墓葬形制

M2为砖券洞室墓,方向190°,由墓道、封门砖、墓门、甬道、墓室五部分组成。(图4)

图3 M287出土器物

墓道 长方形竖井状,南北长2.6米,东西宽0.96米,深3.1米。

封门砖 用三块空心砖并排封堵,其外用青砖弧突错缝平铺,自下而上向内倾斜。宽0.96米,高1.2米。

墓门 东西宽1.15米,高0.95米。

甬道 长方形,东西宽1.15米,南北长0.3米,高0.95米。

墓室 平面呈长方形,拱顶。长3.6米,宽2.1米,高1.4米。墓室东、西、北壁均错缝平砌,距底0.85米处起券。铺地砖东部横铺、西部纵铺。墓室用砖均为0.3米×0.15米×0.06米。木棺已朽,人骨呈粉状。出土陶仓10件、罐8件、壶5件、奁5件、灶2件、铜镜1件。

(二)随葬器物

陶仓 10件。依口、唇及肩部特征,分三型。

A型 4件。均为泥质红陶。标本M2:23,盖,弧顶,饰浅浮雕花瓣纹。仓,直口,斜方唇,弧肩,微弧壁,平底略内凹。肩部施酱釉,腹部饰三周凹弦纹。口径4.5厘米,腹径18.3厘米,底径11.7厘米,通高25.8厘米。 (图5-1)

B型 3件。均为泥质灰陶,大小近同。标本M2:8,盖,弧顶,饰浅浮雕花瓣纹。仓,敛口,斜方唇,弧肩,斜直壁,平底略内凹。器壁满饰凹弦纹。口径6.9厘米,腹径21.3厘米,底径12.3厘米,通高30.2厘米。(图5-2)

图4 M2平、剖面图

C型 3件。均为泥质灰陶。 标本 M2:6,敛口,尖唇,弧肩,斜直壁,平底略内凹。肩部和上腹部饰凹弦纹。口径5.4厘米,腹径16.8厘米,底径11.2厘米,高23.5厘米。(图5-3)

陶罐 8件。均为泥质灰陶。依口、腹特征,分三型。

A型 2件。 标本M2:29,侈口,平沿,沿面略凹,方唇,束颈,弧肩,鼓腹,凹底。肩部饰细密弦纹,并刻画一“”字,腹部饰凹弦纹。口径12.8厘米,腹径31.6厘米,底径15.6厘米,高 40 厘米。(图5-5)标本 M2:30,盘口内敛,圆唇,束颈,弧肩,鼓腹,平底略内凹。口径14厘米,腹径30厘米,底径15.6厘米,高39.8厘米。(图5-6)

B型 2件。标本M2:9,侈口,圆唇,矮束颈,窄弧肩,鼓腹,平底略内凹。口径11.1厘米,腹径15.2厘米,底径10.3厘米,高10.3厘米。 (图5-4)

C型 4件。侈口,卷沿,圆唇,短束颈,弧肩,鼓腹,平底略内凹。标本M2:13,肩部饰凹弦纹一周,腹部饰凸弦纹数周。口径9.6厘米,腹径16.7厘米,底径7.8厘米,高15.1厘米。(图5-7)标本M2:18,肩部饰凹弦纹一周。口径8.4厘米,腹径16.2厘米,底径8.8厘米,高13.2厘米。(图5-8)标本M2:5,肩部饰凹弦纹一周,近底处有一圆孔。口径9.6厘米,腹径19.5厘米,底径8.1厘米,高17.2厘米。(图5-9)

陶壶 5件,均为泥质灰陶。依口部特征,分两型。

A型 2件。标本M2:2,敞口,卷沿,尖圆唇,束颈,弧肩,鼓腹,平底略内凹。肩部一周凹弦纹。口径7.8厘米,腹径16.2厘米,底径7.2厘米,高16.5厘米。(图5-10)

B型 3件。 标本M2:17,盘口,束颈,弧肩,鼓腹,平底略内凹,腹部近底处较直。肩、腹部饰凹弦纹。口径7.2厘米,腹径14.7厘米,底径6.3厘米,高17.5厘米。(图5-11)

陶奁 5件。依口、腹部形制不同,可分两型。

A型 4件,均为泥质灰陶,大小近同。标本 M2:11,盖,子口,圆唇,平弧顶,饰四个乳钉。奁,直口,圆唇,直壁,平底,三兽足。上、下腹各饰一周凹弦纹。口径19.8厘米,底径20.4厘米,通高19.2厘米。(图5-12、封三-5)

B型 1件。标本M2:28,泥质红陶。盖,子口,尖唇,高弧顶,饰凹弦纹与五个乳钉。奁,侈口,圆唇,斜直壁,平底略内凹,三兽足。腹饰三周凹弦纹,通体施酱釉。口径18.9厘米,底径18.3厘米,通高19.8厘米。(图5-13)

陶灶 2件,均为泥质灰陶。长方形,前设拱形火门,后壁有矩尺形挡风墙,上有两面坡顶。灶面中部微微凸起,中部设一火眼。标本M2:16,火眼上置一甑。灶台长21.9厘米,宽14.7厘米,后壁高23.5厘米,灶身高12.3厘米。 (图5-14)标本 M2:31,火眼上置一釜。 围绕火眼饰菱形纹6个。灶台长21厘米,宽13.8厘米,后壁高22.4厘米,灶身高12厘米。(图5-15)

四乳四螭铜镜 1件。标本M2:10,圆形,宽素缘,圆钮,圆座,座外一凸弦纹圈,其外在两圈斜线纹间饰四乳四螭纹,螭身侧点缀鸟纹。直径10.2厘米,缘厚0.4厘米。(封三-1)

三、M342、LM01

(一)墓葬形制

M342与LM01共用一条墓道,M342在南,LM01在北。LM01为主墓,墓葬方向193°。M342墓室为土洞,LM01墓室为砖券拱顶。 (图6)

墓道 长方形竖井状,南北长2.0米,东西宽0.9米,深3.2米。

M342墓室 平面近方形,南北长2.8米,东西宽2.44米,高0.8米。未见葬具,墓主骨架呈粉状。出土陶罐5件、壶1件、灶1件、铜车轴1件。

LM01墓室 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3.02米,东西宽1.58米,残高1.0米。东、西、北壁条砖错缝平砌,距底1米处起券,顶已坍塌,高度不详,墓底纵向铺砖。墓室用砖尺寸均为0.3米×0.15米×0.06米。耳室位于东壁南端,宽0.82米,高0.80米,进深0.64米。木棺已朽,尸骨呈粉状。出土陶仓5件、罐9件、壶4件、灶1件、铜镜1件、铜钱15枚。

(二)随葬器物

M342

陶罐 5件。均为泥质灰陶。依口、腹特征,分为两型。

A型 1件。标本M342:1,敛口,圆唇,斜领,窄弧肩,鼓腹,平底略内凹。下腹部有刀削痕。口径10.8厘米,腹径17.6厘米,底径11.4厘米,高16.8厘米。(图7-5)

B型 4件。侈口,卷沿,尖圆唇,宽弧肩,鼓腹,平底略内凹。标本M342:2,肩部一周绳纹。口径12厘米,腹径24.3厘米,底径12厘米,高 23.1 厘米。 (图7-1)标本 M342:7,肩部一周绳纹。口径13.7厘米,腹径33厘米,底径14.3厘米,高33.5厘米。(图7-2)标本M342:4,肩部一周网纹。口径10.8厘米,腹径24.3厘米,底径10.5厘米,高19.2厘米。(图7-3)标本M342:6,肩部一周绳纹,下腹有刀削痕。口径10.2厘米,腹径21.8厘米,底径11厘米,高18.8厘米。(图7-4)

图5 M2出土陶器

陶壶 1件。标本M342:8,泥质灰陶。肩以上残,斜肩,鼓腹,平底。肩、腹部饰三周凹弦纹。腹径14.1厘米,底径7厘米,残高14厘米。 (图7-6)

陶灶 1件。标本M342:3,泥质红陶。前设拱形火门,火门周围模印菱形纹,后壁上有挡风墙,墙上有烟道。灶面微凸,中部二火眼。灶面模印菱形纹,后壁上刻画植物图案。灶面施酱釉。灶台长19.2厘米,宽14.7厘米,后壁高21.9厘米,灶身高12.9厘米。(图7-8)

铜车轴 1件。标本 M342:5,直筒状,一端凸起两周弦纹。长6.9厘米,直径2.8厘米。(图7-7)

LM01

陶仓 5件,均为泥质灰陶。大小近同。标本 LM01:17,敛口,圆唇,弧肩,直壁微弧,平底略内凹。器壁饰三组凹弦纹。口径7.2厘米,腹径18.4厘米,底径12.3厘米,高 27.7厘米。 (图 8-1,封三-8)

图6 M342、LM01 平、剖面图

陶罐 9件,均为泥质灰陶。依口部及整体特征不同,可分三型。

A型 6件,形制、大小近同。标本LM01:1,侈口,卷沿,圆唇,矮束颈,弧肩,鼓腹较直,平底略内凹。腹部饰四周凹弦纹。口径9厘米,腹径14.1厘米,底径 7.2厘米,高 12厘米。 (图8-5)

B型 1件。 标本LM01:21,侈口,斜折沿,圆唇,极矮束颈,窄弧肩,鼓腹,平底略内凹。下腹部饰四周凹弦纹。口径8.4厘米,腹径13.5厘米,底径8.4厘米,高11.7厘米。 (图8-6)

C型 2件。标本LM01:12,侈口,平折沿,沿面略凹,方唇,束颈,弧肩,鼓腹,下腹弧内收,平底略内凹。颈、肩、上腹饰凹弦纹。口径12厘米,腹径27.2厘米,底径11.2厘米,高 36.4 厘米。 (图 8-7)标本 LM01:19,盘口内敛,圆唇,束颈,溜肩,鼓腹,平底内凹。肩、腹部饰凹弦纹与波折纹。口径12.8厘米,腹径 31厘米,底径17.4厘米,高 42厘米。(图 8-8)

陶壶 4件,均为泥质灰陶。依口、腹特征,分为两型。

A型 1件。标本LM01:9,敞口,卷沿,圆唇,束颈,宽弧肩,鼓腹,平底略内凹。肩部三周凹弦纹。口径6.9厘米,腹径13.2厘米,底径5.6厘米,高12厘米。(图8-4)

B型 3件,大小近同。标本LM01:11,盘口内敛,尖圆唇,束颈,弧肩,鼓腹,下腹较直,平底略内凹。腹部六周凹弦纹。口径6.6厘米,腹径13.5厘米,底径7厘米,高 18.7厘米。 (图 8-3、封三-7)

陶灶 1件。标本LM01:10,前设拱形火门,后壁上有挡风墙,墙上有烟道。灶面微凸,中部开一火眼,上置陶釜一个。火眼周围饰菱形纹与几何纹。灶台长20.1厘米,宽16.2厘米,后壁高18厘米,灶身高 10.6厘米。 (图 8-2、封三-4)

四乳四螭铜镜 1件。标本LM01:3,圆形,素宽缘,圆钮,圆座,座外为一凸弦纹圈,其外在两圈斜线纹间饰四乳四螭纹。螭身侧点缀鸟纹。直径8.1厘米,缘厚0.45厘米。(封三-2)

铜钱 15枚。标本LM01:2,包括半两钱1枚,五铢钱14枚。

四、M222

(一)墓葬形制

图7 M342出土器物

M222为空心砖券的洞室墓,方向280°,由墓道、封门砖、墓门、甬道、墓室五部分组成。 (图9)

墓道 长方形竖井状,东西长2.5米,南北宽1.0米,深5.55米。

封门砖 青砖错缝平砌,自下而上向内斜收。宽1.0米,高1.1米。

墓门 宽1米,高1.22米。

甬道 倒梯形,南宽1米,北宽1.4米,高1.24米。

图8 LM01出土器物

墓室 长方形,东西长3.65米,南北宽2.46米,高1.46米。南部为长方形空心砖砖椁,北部为小砖、空心砖铺地的土洞耳室。壁砖规格为1.16米×0.46米×0.15米,顶砖及铺地砖规格为1.14米×0.3米×0.15米。木棺已朽,人骨呈粉状。出土陶仓11件、罐3件、壶4件、奁1件、瓮1件、灶1件、铜镜2件、铜钱93枚。

(二)随葬器物

陶仓 11件。依口、肩特征,分为三型。

A型 4件,均为泥质灰陶。大小近同。标本M222:19,盖,弧顶,凸弦纹四等分盖面,中为乳钉纹,周围小乳钉纹。仓,敛口,方唇,弧肩,近直壁,平底略内凹。腹部三周凹弦纹。口径5.7厘米,腹径18.3厘米,底径15.6厘米,通高26.1厘米。(图10-1)

B型 5件,均为泥质红陶。大小近同。标本 M222:16,直口,方唇,弧肩,近直壁,平底,三兽足。腹部饰三组凹弦纹,通体施酱釉。口径5.1厘米,腹径20.7厘米,底径18厘米,高29.1厘米。(图10-2)

C型 2件,均为泥质灰陶。敛口,折肩,近直壁,平底略内凹。标本M222:7,腹部满饰凹弦纹。口径9.3厘米,腹径22.9厘米,底径17.7厘米,高32.2厘米。(图10-3)

图9 M222平、剖面图

陶罐 3件,均为泥质灰陶。依口、腹特征,分为两型。

A型 2件。 标本M222:13,侈口,窄卷沿,圆唇,短束颈,窄弧肩,垂腹,平底略内凹。近底处饰二周凸弦纹。口径9厘米,腹径15厘米,底径11.3厘米,高12厘米。(图10-5)标本 M222:24,侈口,窄卷沿,尖圆唇,束颈,窄弧肩,鼓腹,凹底。颈部饰弦纹一周。口径8.4厘米,腹径14.1厘米,底径8.7厘米,高12.3厘米。(图10-6)

B型 1件。 标本M222:23,侈口,平折沿,方唇,束颈,弧肩,鼓腹,平底略内凹。颈部饰二周凸弦纹。口径15.2厘米,腹径28.4厘米,底径14.8厘米,高37.6厘米。(图10-4)

陶壶 4件。盘口,束颈,圆鼓腹,下腹较直,平底略内凹。标本M222:15,泥质灰陶。下腹饰凹弦纹五周。口径4.8厘米,腹径10.2厘米,底径4.8厘米,高12.1厘米。(图10-7)标本 M222:17,灰衣红陶。下腹饰四周弦纹。口径5.1厘米,腹径12.8厘米,底径7.5厘米,高15.6厘米。(图10-8)

陶奁 1件。 标本M222:6,泥质灰陶。敛口,方唇,直壁,平底,下附三兽足。上腹饰两周凹弦纹。口径19.4厘米,高16.2厘米。(图 10-9)

陶瓮 1件。 标本 M222:8,泥质灰陶。侈口,卷沿,圆唇,束颈,弧肩,鼓腹,下腹弧收,平底略内凹。上腹部饰直线纹与斜线纹。口径25.6厘米,腹径46.4厘米,底径25.2厘米,高43.8厘米。(图10-11)

陶灶 1件。标本M222:9,泥质红陶。施酱釉,前设三角形火门,后壁上有挡风墙及烟道。灶面微隆,中部有二火眼,前火眼上置一甑。火门与火眼周围模印菱形纹、圆圈纹,挡风墙及烟道上模印菱形纹、鱼、树。灶台长25.2厘米,宽18.9厘米,后壁高24.4厘米,灶身高15厘米。(图10-10,封三-6)

日光镜 2件。标本M222:1,圆形,素宽缘,圆钮,圆座。座外围内向八连弧纹,钮座与连弧纹之间填饰单线纹和双线纹,其外为铭文带“见日之光,天下大明”八字。直径6.4厘米,缘厚 0.2 厘米。 (封三-3)标本 M222:2,锈甚。圆形,高卷缘,圆钮,圆座。座外围内向八连弧纹,钮座与连弧纹之间填饰弧线,其外为铭文带“见日之光,天下大明”八字。直径6.2厘米,边厚0.3厘米。

铜钱 93 枚。 标本 M222:3、M222:4,均为五铢钱。

图10 M222出土陶器

五、结语

1.墓葬时代

M287、M2、LM01、M342 墓室均为拱顶,多用小砖构成。M2与巩义康店叶岭砖厂汉墓M1[1]相同,LM01与巩义康店叶岭砖厂汉墓M2[1]相同。出土器物中,M2和LM01均出土四乳四螭镜,《洛阳烧沟汉墓》将四乳四螭镜定为武帝后至新莽[2]174。因此,M2、LM01的时代应在西汉晚期。M287墓葬形制与巩义康店叶岭砖厂汉墓M4[1]形制接近,出土有大泉五十钱,王莽在居摄二年(公元7年)进行他的第一次货币改革,《汉书·食货志》载:“(王莽)……更造大钱,径寸二分,重十二铢,文曰‘大钱五十’。”[3]由此推测M287为西汉晚期墓葬,年代上限在居摄二年。M342出土的B型罐与M287出土的B型罐形制一样,说明这两座墓时代接近,因此M342的时代是西汉晚期。

M222为平顶洞室墓,大部由空心砖构建,较少使用小砖,此类墓葬在《洛阳烧沟汉墓》中将其归入第一型墓葬[2]15。墓中出土陶仓(M222:16)同巩义康店叶岭砖厂B型Ⅰ式仓[1],具有西汉晚期陶仓特征,且出土有西汉中晚期流行的典型器物昭明镜。综合考虑,M222的时代定在西汉中期偏晚较为合适。

M342和LM01比较特殊,两墓共用一条墓道,应该是同穴异室的合葬墓。这种墓在郑州地区尚是首次发现,为郑州地区汉代研究提供了新材料。

2.墓地性质

苜蓿洼墓地十分巨大,此次发掘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从以往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这一带的发掘来看,墓地西不会越过商隐路,北至苜蓿洼与中央储备粮荥阳粮库一线,东靠近西绕城高速公路,南则越过了中原西路,墓地中心在这次发掘区的南部水上乐园与西一中一带,那里已发掘汉墓650多座。

2007年的发掘有自己的特色,即墓葬排列非常有规律性。我们自西向东将墓葬编为九组,每组有20~40座墓葬,每组内六七座并列成为一排,与相邻的另外一排墓葬或墓道相对或墓室相对,极少见有打破现象,个别东西向的墓葬则利用了成组墓葬间的空隙,因此可以肯定,这一片墓地应该是经过严格规划并有专人管理的。九组墓葬之间有宽窄不等的空白地带,每组内墓葬的排列规律不同,很有可能为不同家族的墓地,出土印章可资佐证[4]。第2组中的M67出土有印章“王□私印”,第3组中的M79出土有印章“楚定”,第4组中的M239出土有印章“左宫”,第5组中的M151出土有印章“山宫私印”。这些印章均为姓名印,很有可能第2组为王姓族墓地,第3组为楚姓族墓地,第4组为左姓族墓地,第5组为山姓族墓地。至于这九组墓葬之间的早晚关系及每组内每排墓葬的早晚关系,尚待以后资料的详细整理来证实。

苜蓿洼墓地及周围的一些汉代墓地应该与其南3000米的古京城有关,古京城两汉时为京县,我们认为这些墓地就是居住在京县的居民的墓地。

发掘整理:刘良超 史彩玲 季惠萍等

绘图:李扬 刘良超

照相:蔡强 刘良超

执笔:季惠萍 史彩玲 刘良超

猜你喜欢
灰陶底径泥质
探究天津东丽博物馆藏张贵庄战国灰陶器
甘肃省泾川县博物馆藏品
严寒地区城市河道底泥泥质分析及治理技术研究
江苏溧阳子午墩土墩墓D1发掘简报
甘肃嘉峪关市峪泉镇汉魏墓发掘简报
一件夏代灰陶象鼻盉的再修复
一件西晋灰陶兽的再修复
临颍县固厢墓地M15发掘简报
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