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大学生返乡创业的社会支持体系构建

2019-09-23 01:48毋靖雨
教育与职业(上) 2019年8期
关键词:返乡创业乡村振兴战略大学生

[摘要]文章采用问卷与访谈相结合的调研方法,发现大学生返乡创业存在意愿主动强烈、创业动机较多元,创业规模小、同质化现象严重,创业资源利用率不足、寻求支持意识有待提升,创业教育零散缺乏系统性、难以应对各种创业环境等现状。对此,文章提出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要大力宣传乡村振兴战略构建心理支持体系,强化创业政策的导向性构建制度支持体系,加强创业金融服务构建经济支持体系,增强创业教育实效构建教育支持体系。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  大学生  返乡创业  社会支持体系

[作者简介]毋靖雨(1986- ),男,河南郑州人,重庆第二师范学院,讲师,硕士。(重庆  400067)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8年度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培育项目“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重庆市大学生返乡创业的社会支持体系研究”(项目编号:2018PY84)和2017年度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校级科技协同创新平台资助项目“大学生成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项目编号:2017XJPT04)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9)15-0079-05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意见》(国办发〔2015〕47号)出台,支持包括大学生在内的三类人员返乡创业。通过调研大学生返乡创业现状,认为加强大学生返乡创业的社会支持极其必要,一方面因为大学生创业本身是一项充满各种不确定因素的活动;另一方面可提高创业质量,促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战略目标。

一、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构建大学生返乡创业社会支持体系的意义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将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战略提出来,并提升为国家七大发展战略层面,凸显了乡村振兴战略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的战略价值。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大学生返乡创业,本质是“新观念回乡、新技术回乡、新理念建设家乡”的开始,但大学生返乡创业充满了各种不确定因素,除了创业者自身的因素外,还需要创业环境、政策等外在支持。因此,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积极探索并构建大学生返乡创业的社会支持体系,对于返乡大学生而言,有助于提高其创业项目成功率,提升自身价值,鼓励更多大学生返乡创业。

对于乡村发展而言,结合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农村经济发展实际,建立健全大学生返乡创业社会支持体系,有助于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繁荣农村经济,统筹城乡发展。对于国家发展而言,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构建大学生返乡创业社会支持体系,可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带动新一轮农业发展、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信息化发展。

二、大学生返乡创业的调研分析

(一)调研概述

本研究采取问卷调查、访谈调查相结合的方法,选取重庆市7所本专科高校的在读或毕业大学生进行调研,共发放调查问卷650份,收回621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614份,有效回收率94.46%。同时,本研究编制了相应的访谈提纲作为调研的有效补充。在参与调研的返乡创业大学生中,其中510人为毕业大学生,104人为休学创业的大学生。学历方面,专科学历的返乡创业者占25.57%,本科学历的占59.93%,硕士以上学历的占14.50%。区域方面,13个区县遍及重庆市各个区域,有经济较发达的主城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经济发展势头强劲的区县——江津区、永川区、长寿区、涪陵区,经济发展潜力比较大的区县——武隆区、丰都县,以及国家级贫困县——石柱县、云阳县、奉节县、彭水县、酉阳县。

(二)调研分析与结论

1.返乡创业意愿主动、强烈,创业动机较为多元。调查中,多数大学生返乡创业意愿主动、强烈,分别有49.51%、23.78%的大學生返乡创业意愿“非常强烈”或“强烈”。其中,大学读书期间(非求职期)产生返乡创业想法的大学生占29.32%,大学求职期间的占45.11%,大学毕业后的占25.57%,可见多数返乡创业的大学生并非是“头脑发热”的冲动型创业者。当然,在“你为什么会选择返乡创业”中,有42.83%的大学生直言“难以找到理想工作,主城区就业创业压力较大”;有36.48%的大学生认为看到了家乡创业的商机,如奉节、长寿等地返乡大学生因为发现了家乡独有的商机,而义无反顾地选择返乡创业;也有20.68%的大学生则是源于情感因素,如父母亲、男(女)朋友等意见,也有源于社会责任感、奉献家乡建设的因素。总体上,大学生返乡创业的意愿主动、强烈。

此外,也与大学生返乡创业的家庭支持有关。家庭对返乡创业大学生的支持度总体较高,有60.75%大学生得到了家庭支持。但有必要指出的是不同学历的返乡创业大学生,其家庭的支持程度有很大差别,如专科学历的家庭支持率为80.89%,本科学历的家庭支持率为62.23%,而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家庭支持率较低,仅有19.10%。虽然返乡创业大学生的学历层次与家庭的支持程度呈现反相关,但多数家庭的支持使得多数返乡创业大学生能够减少后顾之忧。

2.创业规模小,同质化现象严重。由于重庆市政府支持返乡下乡,加大了对创业返乡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扶持。调查发现,返乡大学生创办的企业多是微企,其特点就是“人少钱少”——规模在20人以下,投资金额小于10万元。从返乡大学生创办企业时间来看,70.03%的大学生创办企业时间不超过1年,仅有26.06%的大学生创办时间在1~3年,没有超过5年的。可以看出,返乡创业大学生多处于起步阶段,而这一阶段也是创业失败高发期。据了解,40%的学生有过至少2次的创业经历。来自奉节县有过1次创业失败的返乡大学生小廖说道:“创业第一年最容易失败了,很容易遇到资金问题,没有合适的融资渠道,创业就走不下去。”

创业失败除了融资困难,还和创业领域集中有关。返乡大学生创业同质化现象严重,集中在第一、三产业中。在调查中,从事养殖业的64人,占10.42%;教育培训的232人,占38.44%;农副产品种植与销售的有178人,占28.99%;乡村旅游服务业的81人,占22.80%;其他仅有59人,占9.61%。其中在奉节县和长寿区两个地方,从事农副产品销售的大学生最多,占80%以上。在江津区、永川区等地从事教育培训的较多。

3.创业资源利用率不足,寻求支持的意识有待提升。调研中发现,40%的返乡创业大学生有失败经历,究其原因,发现多数创业失败经历的大学生对创业政策缺乏系统性了解。将近20%的大学生较少关注国家的相关创业政策,50%的大学生在遇到创业问题时不习惯寻求支持。例如,在长寿古镇创业的21位大学生,仅有10人到过长寿古镇微型企业创业服务指导站寻求指导;永川区仅有20余人到过永川区大学生就业创业公共服务中心进行过咨询。目前,重庆市各区县均设置大学生创业服务指导机构,并鼓励各高校设立孵化基地鼓励大学生创业,然而仍有部分返乡大学生缺乏寻求各类支持的意识。可见,返乡创业的大学生并没能充分把握创业政策,享受各种福利。当出现融资困难时,多数返乡大学生找不到合适的渠道筹措资金。

此外,大学生创业中暴露的同质化现象严重问题,反映了部分因“遭遇就业困难”而被迫返乡创业的大学生,没有精确调研其创业方向的市场竞争力,对家乡的产业发展布局缺乏了解。探究其原因,在于缺乏寻求相应支持的意识,如不能充分研判家乡产业发展趋势,不能充分了解创业的需求导向等。当然,也与大学生返乡创业的支持体系尚未完全建立有关。

4.创业教育零散缺乏系统性,难以有效应对各种创业环境。正如有学者所言,大学生创业“受限于创业知识、技能、心理、经验的欠缺和创业价值观的偏差,导致普遍存在模式单一、科技含金量低、运作周期短、市场效果差、成功率低等”。调研也发现,返乡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接受的创业教育不系统。创业教育是指返乡创业大学生在读书期间所接受的创业教育和返乡后所参加的创业再教育,该教育能够提高创业意识,提升创业素养,提高创业成功率。

在访谈中,大多数人在大学期间接受过创业教育,参加过学校组织的各类创业活动。然而在“创业教育及其相关活动对返乡创业的作用”方面,仅有21.50%的学生认为对其帮助很大,31.43%认为有帮助,30.29%认为没有帮助,其他人则认为很难准确描述。其中一位返乡创业者认为“大学创业教育的实践性不强”。此外,也有部分访谈对象提到了他们在大学期间的创业经历。其中一位休学创业的学生说:“我之前的兼职与现在创业内容关联不大,帮助也有限。”

毕业后接受创业再教育或创业培训方面,有86.64%的学生毕业后参加过由政府、企业或社会机构组织的创业再教育活动。效果方面,有34.85%的学生认为帮助很大,46.09%的学生认为有帮助,9.28%的学生认为没有帮助,其他人则认为很难准确描述。创业再教育需求最多的分别是创业政策宣讲、创业经验分享、创业理论知识、创业技术培训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等。相比大学创业教育,返乡创业大学生对创业再教育更认可,认为其实践性、指导性更强。然而,无论创业教育还是再教育,多数返乡创业大学生均未能系统性地接受,多是遇到问题才关注具体的创业知识。

三、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构建大学生返乡创业社会支持体系的实践探索

社会支持是指一定社会网络运用一定的物质和精神手段对社会弱势群体进行无偿帮助的行为的总和,包括正式支持和非正式支持。正式支持有出台创业政策的政府、实施创业教育的高校,非正式支持则包括朋友、家人提供的帮助等。大学生返乡创业不仅需要国家政策和高校教育的支持,也需要得到家人朋友的支持。

(一)大力宣传乡村振兴战略,构建大学生返乡创业的心理支持体系

农村学生考上大学,会被认为是“鲤鱼跳农门”,是光耀门楣的大事,农村大学生的家长们认定他们的孩子毕业后理所当然应在大城市成就“大事业”,不愿意让他们的孩子再回到农村家乡过“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苦日子”,否則会被亲戚朋友认为“没本事”。这种传统观念严重影响并束缚了返乡创业大学生的热情。因此,在构建大学生返乡创业的社会支持体系中,首先需要构建的是返乡创业大学生的心理支持。缺乏心理支持的大学生在返乡创业中,会遭遇各类社会融入适应困难,具体表现为“大学生在与当地人进行交往活动中,当地人往往把大学生视为群体以外的成员,对待大学生的语气和行为方式与对待群体内部成员不同”。调研中也发现了大学生的学历层次与家庭支持其返乡创业的程度呈现反相关。对此,扭转传统观念成为大学生返乡创业的心理支持体系构建过程中面临的首要难题。

一是各级政府应通过各类方式宣传并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潜移默化地消除返乡创业大学生及其家长对返乡的偏见,让农民尤其是返乡创业大学生的家长们能够深切地感受到乡村大有可为,从而在情感方面理解并支持大学生返乡创业。二是高校创业教育应深化大学生对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解,特别是重庆市农村籍大学生,引导他们把握“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的基本市情,看到乡村也是实现青年成长发展的大舞台。三是社会应积极营造振兴乡村的浓郁氛围,进一步支持包括大学生在内各类人员返乡创业的热情,引导全社会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特别是重庆市在统筹城乡发展过程中,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对于全面落实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要求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强化创业政策的导向性,构建大学生返乡创业的制度支持体系

大学生返乡创业动机有两类:一是内在动机,即大学生具有非常强烈的返乡创业意愿;二是外在动机,包括消极的外在动机和积极的外在动机。消极的外在动机是大学生在城市遭遇就业困难时被迫选择返乡创业,积极的外在动机是大学生因发现各类创业的有利因素而返乡创业寻求发展的机遇。调研发现,大学生返乡创业大多具有积极外在动机。因此,如何有效激发返乡大学生创业动机,需要在其心理支持体系的基础上,积极构建政府各类制度支持体系。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本质上构成了大学生返乡创业最高制度决策层次的制度支持体系。

首先,各级政府认真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制定完善更具实效性的创业政策。2018年初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指出,要確定进一步支持返乡下乡创业措施,提出“对返乡下乡创业企业,有条件的地方可给予一定补贴”。各地方经济发展与大学生返乡创业实际不同,各地政府部门可出台相关的补贴政策。例如,可根据相关文件精神,依法落实减征企业所得税,免征增值税、营业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水利建设基金、文化事业建设费、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等税费减免政策。重庆市作为西部内陆城市,输出型劳动力制约着重庆市农村经济发展,如何吸引大学生回渝返乡创业,还需要结合重庆市农村经济发展实际,做好产业布局规划,在重点领域做好政策支持。其次,各级政府加快研究制定大学生返乡创业保障类的配套政策。各级政府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大学生返乡创业的风险防范机制,鼓励相关金融机构开发相关保险产品,将返乡创业的大学生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为鼓励大学生创业,还可“将返乡创业工作纳入大学生基层工作经历,认定其基层工作年限”,为其解决了返乡创业的后顾之忧,即便创业失败,创业期间的经历依然可以成为人生成长发展的重要积淀。

(三)加强创业金融服务的力度,构建大学生返乡创业的经济支持体系

大学生创业失败的原因,多是因为缺乏创业融资渠道,导致创业成本累加难以短期内实现资金周转。因此,积极拓宽大学生返乡创业的融资渠道,开展相关金融服务,已成为构建大学生返乡创业经济支持体系的重要课题。对此,政府部门在出台相关创业政策的基础上,鼓励大学生返乡创业积极融入乡村振兴战略,并评估创办企业的社会价值,对符合条件的创业项目持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返乡地政府通过“做加法”“做减法”两种方式加大对符合条件的大学生返乡创业项目提供资金扶持。“做加法”——为大学生提供资金支持类服务,即设立创业支持基金和提供创业担保贷款,设置创业启动类、股权投资类、社会扶持类等创业支持基金,为大学生提供返乡创业的资金帮助;优化、简化贷款审批流程,鼓励金融机构为符合条件的大学生提供创业担保性质的贷款。“做减法”——减免大学生相关创业类的行政性收费,如个体户登记注册费、个体户管理费、经济合同示范文本工本费等,放宽企业注册资本登记条件,大学生返乡创业首次出资额允许为零,最大限度地为返乡大学生创业减轻负担。

随着大学生返乡创业规模的增大,仅依靠政府的创业基金是无法满足大学生返乡创业的资金需求的,如何吸引社会投资是大学生返乡创业发展到“瓶颈期”时面临的重要问题。因此,应鼓励社会各界强化社会责任意识,挖掘并盘活社会资金来源、拓宽社会资金的融资渠道。首先,金融机构在国家相关大学生返乡创业政策的基础上,降低对返乡大学生创业融资贷款的门槛,为返乡大学生创业吸引风险投资提供金融服务。其次,积极响应国家“鼓励工商资本参与扶持返乡创业”的号召,企业机构发挥其行业的领军作用,通过提供资金支持或场地设施设备租用等经济方式支持返乡大学生创业,如设置“债券式的创业启动金”或提供场地、设备有偿服务等,投资有潜力的大学生创业项目,实现共赢。

(四)增强创业教育的实效性,构建大学生返乡创业的教育支持体系

创业教育是一种影响潜在创业者创业行为的教育,其核心要素在于“影响”,可分为“是否创业”和“如何创业”。因此,创业教育可唤醒创业者潜在创业意识,激发蓄势待发的创业能量。随着近些年来我国创业教育发展、创业规模扩大,创业教育内涵得到了不断的延展与丰富。传统的创业教育致力于激发创业意识,内涵延展的创业教育针对创业过程中的创业者影响其创业通识素质与创业职业素质。针对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大学生返乡创业,适用于内涵延展后的创业教育理念,需要不断加强创业教育规模,增强创业教育的实效。

首先,高校应深化大学生创业教育改革,围绕着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中心目标开展创业教育。针对调研中高校创业教育脱离创业实际的问题,高校应针对具有创业潜能与创业意愿的大学生,加强创新创业孵化工作。对市场前景良好的项目,可通过孵化器积累商业实战经验,还可通过各类“校企合作”模式,邀请企业的创业孵化管理人员提供创业业务指导,开展具有针对性与实践性的创业实践训练。其次,政府部门应健全返乡大学生创业的培育机制,开展返乡大学生创业培训的专项行动,定期发布区域产业发展规划咨询,引导返乡大学生进入乡村产业规划的行业领域,创办能够促进乡村振兴的企业项目,如新型农业生产类、教育服务类、农业产业服务类等。对于这些项目可为其提供免费的创业技术、创业能力、创业政策等方面的培训。最后,企业针对大学生在返乡创业过程中的各种实际问题,通过技术培训投资的方式,提供有针对性的业务与技术帮扶指导,同时面向大学毕业生,积极同高校展开“校企合作”,通过邀请天使投资人、职业经理人组建创业行业导师,为创业大学生提供多视角、全方位的创业服务。

[参考文献]

[1]黄兆信,赵国靖,曾纪瑞.创业大学生社会支持体系构建研究——以温州高校为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4).

[2]郎磊.我国大学生创业支持体系构建研究[D/OL].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2012[2019-04-19]http://kns.cnki.net/kns/brief/default_result.aspx.

[3]林远.国务院确定进一步支持返乡下乡创业措施[N].经济参考报,2018-01-18.

[4]苏海泉,武书宁,乔松.大学生返乡创业的现状分析及社会支持构建——以辽宁省101个县区862名创业者调研为例[J].中国青年研究,2017(6).

[5]孙渔珽.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社会融入问题探析[J].农业经济,2018(7).

[6]杨晓慧.创业教育的价值取向、知识结构与实施策略[J].教育研究,2012(9).

[7]周琪,刘冀楠.大学生创业的社会支持文献综述[J].改革与开放,2014(16).

猜你喜欢
返乡创业乡村振兴战略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党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基层治理创新
论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底蕴
创新探索农村家政职业教育的有效模式
浅谈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认识和思考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现状、困境及对策研究
农民工返乡创业金融支持体系研究综述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