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荣,王秀娟
(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 哈尔滨 150000)
毋庸置疑,职业教育的重中之重永远是质量建设,从出台政策到推进再到调研、重新决策,二十年来,建设的脚步一直未停息。教育部在2003 年就制订了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此方案是专门针对高职高专制订的,同时选取部分优秀的高职高专院校进行了评估试点,在试点评估初见成效的情况下,全面开展此项工作,制订详尽的评估方案,对所有高职高专院校展开评估。为进一步开展此项工作,于2014年8 月专门成立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确立几年一轮的评估制度,评估的部门独立、评估的时间固定,使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建设重要性及地位不断提升。国家更是在2012年,成立了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管、办、评分离”的特点凸显,代表着教育教学评估进入崭新的发展阶段。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为此专门成立了质量控制办公室,系统开展质量建设工作,探索建立适应北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营造具有中国特色、黑土风情、职业教育特点的现代质量文化。
学院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核心,以规范落实质量标准和制度规范建设为重点;建立由学校主导以二级院系为主体,以专业为核心、以课程为基础、以文化建设为轴的常态化自主诊改工作机制,逐步建立全员参与全过程改进开展全方位监管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并在实践中调整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使之趋于科学合理。
多年来,学院教学督导处一直进行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实习实训检查、学院质量评估等质量建设的相应工作。2017年5月学院设立教学诊改办公室,2017年9月初将教学督导处与教学诊改办公室合二为一,统称质量控制办公室,全面负责诊改工作。为加深全体教职工对诊改工作的认识,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开展培训,两次聘请知名专家或当面或通过网络传输即时进行诊改培训,对质量控制办公室全体人员进行走出去的培训,先后到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等五所诊改试点院校进行学习交流;选派骨干教师50余人次参加省内外各个级别的诊改培训,提高诊改工作能力。建立了诊改专题网站,设置诊改动态、通知公告、相关文件、学习园地、友情链接五个栏目,使全院教职工能及时便捷地学习理解诊改工作文件,同时随时发布诊改工作动态,使诊改专题网站真正成为广大教职员工了解诊改工作的窗口。
学院通过研究诊改工作的相关文件,走访其他试点院校、参加培训等方式逐步提高了质量建设的水平,梳理学院方方面面工作的实际情况,不断修正调整,经过五次修该完成了撰写《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与运行方案》。构建了以数据平台系统建设为依据,以专业诊改为核心、以课程诊改为基础,以质量文化建设为轴心的学院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体系。并根据方案要求开展一系列的建设。一是完成了规划链建设,规划链建设采取逐层分解的方式进行,完成了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8个二级学院发展规划、33个专业建设规划,各级规划链目标明确、相互支撑、任务分工准确、措施具体。二是相关部门齐心协力共同完成标准链建设,同时开展专业诊改工作。标准链建设采用由点到面的方式展开,质量控制办公室首先制定了专业诊改质量标准和课程建设质量标准,作为成为指导性文件,使得标准链建设目标明确、规范系统、实用发展性强。教务处组织五个二级学院选择一个专业作为试点,制定了专业建设规划,撰写了专业调研报告,结合调研报告重新修订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组织专家对方案和课程标准反复论证,以此作为样本推广开来,最终28个专业提交了178门核心课程标准。三是学生处制定了学生全面发展质量标准。四是启动诊改监测与管理平台建设。与现代教育中心一起,搭建诊改监测与管理平台框架,初步确定了平台建设参数和内容,对多家软件公司进行市场调研,考察了几所高职院校的使用情况,在去年启动平台建设。
学院诊改工作合理布局,紧紧抓住新型农机装备制造、生物产业、现代服务业、高端装备制造业、绿色食品产业、通讯产业等五个试点专业开展诊改,并发挥其示范龙头作用。从学校到专业再到课程最后到教师学生,从上到下,五个层面条分缕析地开展诊改工作,逐步完善各层面的建设质量标准和质量保证制度,开发并应用诊改数据监测与管理平台,根据平台数据的变化及时进行调整修正,真正发挥自我的作用,自我诊改建设发展,使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真正落到实处。
经过学院全体成员自加压力、快马加鞭的不懈努力,建成了“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五个层面的24个质量标准,新增和修订20个学校质量管理制度,如《学院课程质量诊断标准》中为能全方位评价教学,学院经过反复调查研究,最终确立了八个方面的内容,即课程设置、课程建设措施及保障、课程资源开发、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课程考核与教学效果、师资队伍建设等项目,全面而具体,每一个项目有关键要素、主要观测点、依据、建设和质量标准、诊断结果五个内容,以教师项目中的教师教学改革与研究关键要素诊断为例,其建设和质量标准就从教学团队建设、课题研究、教研活动、论文撰写、服务企业或到企业锻炼等方面入手,详尽而又具体,在学院原有的师资队伍建设成果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注重质量,可操作性强。
将诊改工作融入学校日常工作中,并与学校绩效考核相结合,全员化、全程化、全面化,系统化、网络化的诊断改进工作制度,使得常态化诊断改进工作机制富有内生活力和活力。如于2019年4月8日重新修订的《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教学督导工作规定》文件中,在工作职责第八条第五项中明确指出:“可以对教师教学质量、师德师风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对教学质量评价不合格或师德师风存在严重问题的教师,在其评职、晋级及各类教学评奖评优中有一票否决权”,杜绝了以往督导工作发现问题只能提建议和二级学院沟通解决,出现问题的教师不能引起充分的重视,没有威慑力,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又如,在组织机构第七条建立学生教学信息员信息反馈制度中,规定由二级学院组织选拔学生教学信息员,每班选拔学生教学信息员人数由1名增加到2名,避免部分学生信息员根据个人的好恶进行反馈,保障了反馈信息的真实有效,能为学院的教学工作提供意见和建议。
近年来,学院结合几十年的建设情况,不断调整和优化专业布局,将产业与专业对接,围绕新兴产业设置专业,专业定位与黑龙江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需要相契合。围绕新型农机装备制造、高端装备制造业、绿色食品产业等六大产业,将原有的32个专业调整为24个,在每一个产业群里优中选优,确立一个拳头专业作为核心专业(见表1)。学院至今已拥有10个国家级重点专业,5个省级重点专业。
表1 专业设置情况表
诊改建设,数据先行,根据需要,学院投资开发了诊改数据监测管理平台和教学质量监控平台并投入使用,构建涵盖“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五个层面的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管理平台(见图1),拥有统一的信息标准、统一的信息门户、统一的身份认证和公共数据交换系统,开发智能数据筛选及修正系统等大数据分析与管理平台,便于深度挖掘平台数据,发挥平台警示功能,为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提供精准数据支撑。
主要成效如下:一是开展了专业考核性诊改。以毕业生岗位胜任度、专业社会服务贡献度等指标为重点,以专业人才培养过程质量等相关指标数据为依据,制订专业监测指标体系,指导专业持续改进,增强专业的社会竞争力。二是实施了课程质量管控。建成了集“助教、助学、助训”于一体的信息化课堂教学系统,课堂教学形态充满创新力与活力,学生签到、课堂讨论、作业批阅、教师教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学生学习效果测评等每一个教学环节都一目了然,实现课堂教学质量的在线有效跟踪与反馈,最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三是校园管理质量的管理凸显高效智能规范的特点。学院建成的教学质量智能监测系统能够即时对学生服务和后勤服务、素质教育和招生就业等各环节数据进行采集、分析、预警反馈诊断的功能,大大提高了校园管理质量。四是开展了师资保障监测。根据国家“十三五”师资队伍建设规划要求,制订了学校、二级学院(部)师资建设年度计划,采取引进、培训等措施,确保师资建设任务的完成,有条不紊地层层推进,最后的执行者——教师根据职业发展规划的要求,制订切实可行的年度个人发展计划,并行之有效地进行落实;开展薪酬分配制度改革,特别是针对教师的教学薪酬分配方面,打破职称的界限,避免一劳永逸的弊端,注重以质取胜,突出多劳多得的原则,使得教师人人进取各个争先,为教师的不断成长和发展加油助威。五是建立了学生全面发展质量保障机制。立足学生全面发展,开发“互联网+”职业素质训练平台,突出素质养成,从踏入校门直到走出校门全程跟踪,开发在校生成长评估、学生核心技能测试、毕业生跟踪调查等学生素质诊改工具,促进学生稳步发展。
图1 校园信息管理建设示意图
通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学院能够自主建设、师生能够自主修正、专业能够自主发展、服务部门能够自主管理的氛围形成并渐趋浓厚,学院 “以农为本、工农结合、以工促农、农兴工旺”的办学特色日益突出,自我加压、努力奋进的工作作风,精雕细刻、精研细琢的工作态度深入人心,“自加压力、精益求精”的质量文化逐步形成并成为全体师生员工的永恒追求。